大胆「脑精」,竟敢骗肉吃

说实话,我讨厌看到陈晓卿的《风味人间》在这个季节上线。

秋末冬初,配上李立宏的嗓音,点十份外卖,正是毁我减肥大业的好时候。

果然不出所望,节目开篇便端上一盘油脂清甜的阿尔泰手抓肉。

大胆「脑精」,竟敢骗肉吃

©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阿尔泰手抓肉

接着就是内蒙古奶桶肉、马肉阔尔扎克、南屏火腿……从羊肉,到马肉,再到猪肉,满眼都是肉。

无论是6年前的《舌尖上的中国》,今年夏天热播的《人生一串》,还是大洋彼岸的《主厨的餐桌》……

你会发现,关于美食的节目总是「无肉不欢」

大胆「脑精」,竟敢骗肉吃

©《主厨的餐桌第一季》

到了电影中,这个肉,它甚至能跟主角抢戏。

李安定是深谙其道之人,在《饮食男女》的开头,以肉勾人。

松鼠鱼、东坡肉、汽锅鸡皆历历在目,口水直流。老朱与三个女儿的故事,皆可抛在脑后。

大胆「脑精」,竟敢骗肉吃

©《饮食男女》,东坡肉

肉之所以能在影视中成功出卖色相,是因为人对「肉味」的难以把持。

那么在所有供人饱腹的食物里,我们又为何偏偏对肉上瘾呢?

这恐怕要从人类为何吃肉说起了。

大胆「脑精」,竟敢骗肉吃

如果不吃肉,这个地球可能并不存在人类,只有一群不会思考的类人猿。

但这偏偏是个物竞天择的世界,所有的生物都被大自然安排得明明白白,包括人类。

远古时期,当时大陆或许尚未漂移分裂,植物坚韧、粗壮,类人猿的牙齿无法大量咀嚼。大概好比生啃树皮一样郁闷,剌嗓子,还不管饱。

不知是哪只饿疯了的类人猿,啃了块骨头,吃了口肉,顿觉像吃了仙丹似得,不冷,不饿,口感细腻,牙齿无负担。

大胆「脑精」,竟敢骗肉吃

©《2001太空漫游》,一只猿用残骨作为工具和武器,猎食动物吃肉

脑容量最多550ml的它们才不明白,肉为身体提供了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

其营养成分比植物更容易被身体吸收,使体型与智力得到双重进化。

它们只知道,一口肉抵过十斤植物,打回几头野物好过冬。

所以说,吃肉是人类出于生存需要,逼不得已进行的效率性选择。

然而恰恰是这种选择,使类人猿的脑容量扩大到600—850ml,出现了早期的人类。

不过肉与脑的关系,绝非简单的单向能量供给,而是有回应的双向刺激。

大胆「脑精」,竟敢骗肉吃

©从猿到人的脑容量示意图

一方面肉供大脑消耗,扩大脑容量,另一方面大脑也发出想要吃更多肉的指令。

直至脑容量达到1200ml以上的水平,像我们这样的智人才诞生。

但爱吃肉的指令并未被收回,除大脑外,人体的神经、器官都需要消耗热量。

当然主要还是大脑,即便是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一天,也要烧掉人体20%~25%的能量。

如此看来,人喜欢吃肉,是出于自然规律与生物基因的选择。

都怪我们长了个费肉的好脑子!

大胆「脑精」,竟敢骗肉吃

如今人类已经过数百万年的繁衍进化,脑子也不是从前的那个脑子了。

有时候我深感大脑的可怕,人类可能并不是人类,而是一只「脑精」。

因为它聪明得操控人体产生一种叫做「食欲」的东西,之后又嫁祸给嘴。

英国牛津大学的两位科学家研究发现,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更能取悦大脑,刺激它的「快乐中心」。

而这种快乐却是大脑的一个预设。

大胆「脑精」,竟敢骗肉吃

©《风味人间》,火腿精华制成的「富贵双方」,油脂丰厚

早期人类没有今天这般智慧、发达。食不果腹,风餐露宿的生活,逼迫人脑写下一条「为储存能量而摄取高脂食物」的命令。

它恐惧回到解决温饱问题的那些日子,强迫这条命令不得更改,代代相传。

研究同时发现:

食物的浓度越大,大脑中某个区域就越兴奋。

为获得越来越多的兴奋,大脑驱使我们将肉做得更香。

煎炸烹炒,生肉变成熟肉,熟肉再添上佐料,甚至发展出烹饪的艺术。从味觉、视觉、嗅觉等方面,全向取悦我们的大脑。

大胆「脑精」,竟敢骗肉吃

©《风味人间》,在猪后腿上撒盐做成火腿

同时我们的大脑也从各方面对食物进行记忆,尤其是肉,常常使人达到难以自控的地步。

于是在《南极料理人》中,广播里喊出鱼籽饭团和猪骨汤时,队员们狂奔回基地,急得摔了跟头,嘴啃地。

堺雅人擦好刀,切牛排时,队员们两眼发直,恨不得一口扑上去,发出感叹:「哦!肉,是肉啊!」

大胆「脑精」,竟敢骗肉吃

©《南极料理人》,堺雅人扮演的厨师正在为大家切牛排

《笑林小子2:新乌龙院》里释小龙扮演的小和尚,啃起肉来更是狼吞虎咽,开心得起飞。

大胆「脑精」,竟敢骗肉吃

©《笑林小子2:新乌龙院》,释小龙扮演的小和尚大口啃肉

其实科学证明,除去人脑对「肉味」发出的强烈指令外,随着人体的消化,肉中油脂的一部分,会转化成为多巴胺。

而多巴胺是使人快乐的脑内分泌物,也与各种上瘾的行为有关。

所以心情不好时,来顿肉就好比陷入爱情一样幸福。

隔段时间不吃,又像戒毒一样难受。

大胆「脑精」,竟敢骗肉吃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2000多年前,《论语·述而》里的这句话,充分表达了肉的价值地位。到今天,它的后半句,还用来形容生活清贫。

在孔子那个年代,肉量稀少,堪比黄金,他本人就常收肉干(束修)作为学费。

古时,我们以肉祈天拜祖,壮士出征前烹羊宰牛。

大胆「脑精」,竟敢骗肉吃

©电视剧《大秦帝国》,秦昭襄王用肉祭祀,祈求丰收

中国传统文化中,满汉全席108道,半数以上皆为肉。一桌子菜摆开,没有大鱼大肉不成席。

尤其在宋代,吃肉,特别是吃羊肉,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高度。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写道:

饮食不贵异品,御厨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

宋朝皇室对羊肉的热爱,致使皇家后厨在宋神宗时期,一年用了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羊肉。

由此可以想象,宋朝羊肉贵至「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的情景了。

大胆「脑精」,竟敢骗肉吃

©宋朝宫廷宴席,满桌酒菜必有羊肉

所以在《水浒传》中,英雄好汉普通聚餐吃牛肉。

一方面它比羊肉便宜,宋徽宗时一斤不超过二十文,羊肉一斤则近一贯。

另一方面,他们这些江湖草蜢也用牛肉,与喜食羊肉的朝廷作对。

但到了宴请,对待身份地位高的人,为表敬重还是要换成羊肉。

大胆「脑精」,竟敢骗肉吃

©1998年版《水浒传》中的牛肉、烧鸡

比如林冲投奔柴进,起初被庄客当作普通配军,随便拿盘肉打发他。

柴进得知后,大怒:

村夫不知高下,教头到此,如何恁地轻意?快将进去。先把果盒酒来,随即杀羊相待,快去整治。

一个人身份高低,你只看别人用什么肉招待他便可得知。

像宋江,到清风山,到穆家庄,均以羊肉款待。至黄门山是牛肉和马肉,那说明这山头太穷了。

大胆「脑精」,竟敢骗肉吃

©1998年版《水浒传》中带有仪式感的饭局

不止是古代的中国,在中世纪的欧洲,能享用到肉的人,也是非富即贵。穷鬼,只有靠蔬菜和面包过活。

所以说,肉在世界各民族饮食文化中地位极高,曾被视为一种等级与财富的划分。

于是每吃一口肉,就容易产生自己仿佛拥有全世界的幻觉。

天啊!管饱、快乐又富有,我们真的是在说肉而不是毒品吗?

没办法,我的大脑命令我,必须成为一个离开肉活不下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