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女排奋斗精神,不应成为美国人走红的垫脚石
我是从印象深刻的1980年代走过来的一代。那时候,父母辈的人,其中的女同志,流行烫发。把自己的头发烫得卷卷的,似乎是城乡女同胞的时尚范儿。
同期葛优和梁天和郭达等人主演的电影,片中数次表现了女主角穿着婚纱裙子,看得男主角两天直流哈喇子。影片不但表现了当时青年女性烫了卷卷的发型,轮到葛优上场讲如何演电影时,还插入了梁天眼睛小,要去“拉个双眼皮”,其实是最早的整容软广告。
回过头来看,从老一代烫卷发,穿婚纱裙拍照,拉个双眼皮,走到了如今染得五颜六色的头发,整容成西方女子模样,婚纱打底的教堂西式婚礼,甚至男人牵手男人,女人牵手女人,玩二次元三次元虚拟恋爱,种种光怪陆离背后,是上一代就埋下的战略伏笔。
前几天我注意到一条新闻:
近日表现女排的大片《夺冠》上映,赶在国庆节前,显然是黄金档,而这时候,媒体采访了名叫“白浪”的女主演,从舆情来看,这个人正在走红。那么,白浪是谁?我点击进去看了看,并网络搜索了一下:白浪,美国人,美国国籍。
1980年代出国的人,就像姜文主演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那群中国人一样,某种意义上而言,都是在各领域的佼佼者。要么是权力领域的后代,要么是资本领域的传人,要么是像郎平和白帆一样,在专业领域出人头地的人士。
其实介绍错了。家乡,是有特定历史文化含义的事物。美国人白浪,她的家乡是美国。她来中国拍电影,主演她妈妈郎平的青年时代,应该准确表述为“这是她这个美国人,第一次在我们中国露脸”。不但在电影中露脸,作为主角,而且在媒体上露脸,不然正常情况下,我不会关心这个我根本不会关注关心的美国人。
究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是“好好学习,好好睡觉”?这还用问吗?!没有人敢于公开解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同样没有人敢于公开解构女排的爱国精神和奋斗精神。但不排除有人偷偷摸摸下手,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