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卫军四大精锐王牌师,论资排辈,谁称老大?
二战德军迷都知道,在党卫军部队中“警卫旗队”师、“帝国”师、“髑髅”师、“维京”师是组建最早、装备最精良、作战经历最丰富、战斗力最强的四大王牌师,后来党卫军第9、10、11、12师等精锐师,其骨干也大多源自上述老牌部队,所以,这四个师是党卫军的绝对主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对四大主力师的战斗力进行比较的话,还是有高低差异的。要评判一支部队的战斗力自然要看战绩,要把四大党卫军师的作战历程罗列出来,够写几大本专著了,绝非本篇小文所能承载。不过,笔者想尝试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党卫军主力师进行分析评价。
■ 党卫军四大主力师师徽,自左向右分别为“警卫旗队”师、“帝国”师、“髑髅”师和“维京”师。
首任师长铸战魂
在火遍大江南北的经典电视剧《亮剑》的最后一集中,李云龙在军事学院的论文答辩上阐述了对军队战斗意志的观点,谈到部队的战斗精神源于部队的传统,而传统是部队的性格和气质,这种性格和气质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依据这一观点,笔者想从四大党卫军师的首任师长着眼,考察其战斗力的养成。
■ 《亮剑》中李云龙关于部队战斗精神的阐述。
“警卫旗队”师首任师长是约瑟夫·泽普·迪特里希党卫军大将。他出生在巴伐利亚乡村,家境贫寒,没受过太多教育,早年就浪迹社会,参加过一战,因为作战勇敢获得过铁十字勋章,特别是德国最早一批坦克兵。战后,迪特里希当过警察和海关官员,从事过很多工作,1928年担任希特勒的保镖,进而成为“警卫旗队”的创始人。迪特里希以农民式的质朴和忠诚赢得了希特勒的信任,但他并不欣赏党卫队领袖希姆莱,只忠于希特勒本人。迪特里希没有受过正规军事教育,更谈不上高超的指挥能力,但他对待部下有如父辈般的严厉和关怀,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在部队中威望颇高,被官兵们昵称为“老爹”。尽管他的军事能力非常有限,却是凝聚全师的精神核心,至于指挥作战自然由参谋长负责。因此,“警卫旗队”师内部非常团结,凝聚力很强,不过若论作战素养,怕是略低于“帝国”师和“维京”师,还曾经背负过“柏油马路士兵”的骂名,毕竟他们的领袖并不是一个精通军事的人。
■ 1943年,迪特里希在自己51岁生日时与“警卫旗队”师中获得骑士十字勋章的官兵们合影留念。他是一位富于魅力的领导者,但并非高明的指挥官。
“帝国”师首任师长是保罗·豪塞尔党卫军大将。他出身军人世家,受过完整的军事教育,一战时期曾在各级部队历任参谋要职,屡立战功,阅历丰富,是一名典型的普鲁士军人和总参谋部军官,具备一流的军事素养。由于右倾的政治立场,豪塞尔于1932年以陆军中将衔退役,立即被希姆莱招揽,专门负责党卫队特别任务部队的军事训练,并担任党卫军军校的校长。豪塞尔将正规的军事教条和作战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党卫军部队,确立了党卫军的军事教育体制,为党卫军培养了大量素质良好的基层军官,从根本上提高了党卫军部队的作战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豪塞尔将德国传统职业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灌输给党卫军基层军官们并影响到整个部队,使特别任务部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坚信党卫军与国防军一样是真正的军人。无论从知识技能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豪塞尔都是真正的“武装党卫军之父”。“帝国”师作为由豪塞尔亲自调教的部队,其强悍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源于扎实的训练、坚定的信念和豪塞尔的卓越指挥。
■ “帝国”师师长豪塞尔在前线与士兵们在一起。
“髑髅”师首任师长是提奥多尔·艾克党卫军上将。他与迪特里希的经历相似,出身平民,自幼顽劣,早年辍学,一战时参军作战,获得过铁十字勋章。艾克性情粗鲁暴烈,行事残酷无情,政治立场激进,极端仇视共和国。战后,艾克经常参加街头暴力活动,甚至因为极端的政治观点丢掉了在法本公司做保安的工作。艾克被希姆莱招募加入党卫队后,被任命为达豪集中营长官,这份职务倒是非常适合艾克的性情,他残酷地对待囚犯,并主导了党卫队“髑髅队”的创立,成为集中营看守部队的最高长官,而他日后领导的“髑髅”师的官兵们大多来自集中营看守。艾克的军事指挥能力同样上不了台面,但他凶狠冷血的气质却渗透了他率领的部队,加上“髑髅队”的阴暗背景,因此“髑髅”师相比其他党卫军师更加野蛮凶悍,好狠斗勇,不计生死,异常狂热,尤其在逆境中极其顽强,但往往也付出更大的代价,犯下最为严重的战争罪行。
■ “髑髅”师师长提奥多尔·艾克,他在1934年至1940年间担任髑髅队最高长官。
“维京”师首任师长是菲利克斯·施坦因纳党卫军上将。他出身中产阶级,高中毕业后志愿参军,在一战中从普通一兵逐渐升至中尉连长,战后继续在魏玛国防军中服役,晋升至少校。施坦因纳与豪塞尔一样具有职业军官的从军经历,但两者的军事观点迥然不同。施坦因纳属于从基层打拼出来的非主流军官,不受传统军事教条的束缚,一战后期的突击队战术给施坦因纳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小规模精锐部队比结构臃肿的大兵团作用更大,但他的观点不为军界同僚所认同,于1933年退役。施坦因纳离开军队后加入党卫队,成为“德意志”团第3营营长,进而升任团长。他在党卫队这片试验田里开始贯彻自己的新观念,将“德意志”团打造成一支突击队式的精锐部队,其战斗素养连陆军军官都为之钦佩。施坦因纳同时还向党卫军官兵们传播了较豪塞尔更激进的信念,即党卫军是新德国的核心部队,必将取代僵化的国防军,赋予了党卫军部队高傲的气质和强烈的使命感。施坦因纳后来出任“维京”师师长,把自己的作战理念和训练方式带到了这支具有“欧洲十字军”色彩的部队中,正是基于其独具特色的训练和指挥,“维京”师具备了勇猛顽强又不失灵活的作战能力,跻身党卫军王牌师之列。同时,施坦因纳也和迪特里希一样关心部下,平易近人,非常有人望。
■ 1939年5月,“德意志”团团长的施坦因纳(右)在某次演习中为希特勒和希姆莱进行讲解。
综上所述,从首任师长的职业背景、军事素养和个人性格考察,笔者认为豪塞尔〉施坦因纳〉迪特里希〉艾克。
资历派系论高低
在军队中,一支部队的历史渊源往往要追溯到其最初组建的单位,在不同部队之间组建较早的自然要比组建较晚的更资深。历史更久、战斗经验更丰富的老部队又会为后组建的新部队提供骨干,形成彼此之间的血缘关系,进而开枝散叶,构成一个更大的裙带体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山头派系”。相信熟悉民国军事史的朋友对军队派系一定不陌生,国民党军各派系都有自己的看家部队,比如中央军嫡系中以陈诚为首的“土木系”就是以第11师和第18军为基本部队,地方势力派桂系则以首领李宗仁最初担任军长的第7军为基干,属于晋绥系的傅作义是以自己担任军长的第35军起家的。那么把这种带有东方色彩的部队派系论套用于德国党卫军系统,希姆莱无疑相当于派系首领的角色,而党卫军中组建较早的几个主力师自然就是他的起家部队和扩张实力的种子部队。
■ 如果把党卫军比作军阀派系,那么党卫队帝国领袖希姆莱就是派系头目。
作为纳粹党系统内的武装力量,党卫军起源于党卫队内部负责党内高层及地区党部保安工作的党卫队特遣队和政治预备队。1934年9月,权力日益巩固的希特勒提出要建立一支独立于国防军,由党卫队领袖领导,听命于他本人的武装部队,以确保政权的内部安全,并在战时在国防军指挥下参与军事行动,这就是党卫军组建的最初动机。经过与军方的讨价还价,这支部队被限定在三个团的规模,而且不允许组建工兵和炮兵单位,但对于希姆莱而言,只要军方开了允许独立建军的绿灯就足够了。在特遣队和政治预备队基础上,党卫队组建了最早的三个武装步兵团:以柏林希特勒警卫部队为基础的警卫旗队,以慕尼黑党卫队单位为基础的“德意志”旗队(“德意志”团)和以汉堡党卫队单位为基础的“日耳曼尼亚”旗队(“日耳曼尼亚”团)。这三个团就是未来百万党卫军的胚胎,即党卫队特别任务部队。
■ 1935年纳粹党纽伦堡党代会现场,党卫队特别任务部队头戴钢盔、背负行囊,整齐列队。
在战前德国进行的一系列不流血征服中,初生的特别任务部队就登场亮相,抢了不少风头。由于警卫旗队负有保卫元首的特殊职责,且其领袖迪特里希桀骜不驯,与希姆莱关系不睦,在1938年3月德奥合并后,希姆莱将警卫旗队从特别任务部队中脱离出来,在维也纳另行组建了“元首”团。在二战前夕党卫军部队已扩充到4个团的规模,包括地位独立的警卫旗队和特别任务部队的三个团。警卫旗队后来逐渐扩张,到1941年正式成为“警卫旗队”师。特别任务部队则在波兰战役后改编为特别任务师,这是党卫军的第一个作战师,也就是“帝国”师,只是由于“警卫旗队”师身为元首御林军的角色,“帝国”师在番号上只能屈居次席。但是,从组建源头看,“警卫旗队”师和“帝国”师都源于最初的三个团,而“帝国”师作为师级单位组建更早,所以就资历而言,“帝国”师略胜“警卫旗队”师。
■ 1938年,希姆莱陪同希特勒检阅党卫军部队,到战争前夕特别任务部队已达四个团的规模。
“髑髅”师的渊源来自党卫队的另一个分支“髑髅队”,即集中营看守部队,其初始单位为达豪集中营看守部队,在该部第二任长官艾克的主导下,集中营看守部队成为党卫队的独立分支,并在1936年正式成立了髑髅队,至1938年已经组建了4个髑髅旗队,规模上与特别任务部队不相上下。随着集中营体系的扩展,髑髅队还将进一步扩充。髑髅队从本质上不属于武装部队,在人员征召上不像特别任务部队那样受到限制,因此髑髅队成为党卫队系统内最重要的后备兵源。1939年5月,党卫队正式宣布髑髅队在战时将作为特别机动部队的预备队。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髑髅队领袖的艾克最初对于将髑髅队纳入党卫军体系颇有抵触情绪。1939年10月波兰战役后,以最早建立的三个髑髅旗队为基干组建了“髑髅”师,在番号序列上排在“警卫旗队”师和“帝国”师之后。
■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党卫队看守,他们都属于髑髅队,摄于1936年。
在1939年底,在党卫军师序列中排行第四的“警察”师开始组建,该师主要兵员来自党卫队控制的秩序警察部队,这是希姆莱为了规避征兵限制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该师在1942年之前甚至不属于党卫军序列,在前线佩戴警察衔级标志,因此“警察”师颇有点旁系杂牌、血统不正的味道。虽然“警察”师组建比“维京”师早,在党卫军系统内却地位不高,始终未能跻身王牌主力之列。
■ 党卫军的征兵海报,在战前和战争前期,党卫军在征兵方面始终受到军方的限制。
通过梳理党卫军的早期历史,可以大致看出其源头主要有三个:警卫旗队、特别任务部队和髑髅队,它们各自形成了资历最老的三大主力师。在1940年至1943年间,党卫军以“警卫旗队”师、“帝国”师和“髑髅”师为基础进一步扩充部队,实际上党卫军中战斗力较强的师级单位几乎都是从上述三个师发展衍生而来的,每个师都有自己的派生部队或兄弟部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党卫军的三大嫡系。
■ 彩绘:1944年在诺曼底前线作战的“希特勒青年团”师的装甲掷弹兵。
“警卫旗队”师最重要的派生部队就是党卫军第12装甲师,其兵员主要来自希特勒青年团,但基层骨干和主要指挥官大多出自“警卫旗队”师,血缘关系极为密切。此外,“警卫旗队”师也向其他党卫军师输送了相当数量的骨干和指挥官。“帝国”师作为资历最深、基础最好的党卫军师,其派生部队更多,首屈一指的就是1940年12月组建的“维京”师,该师的基干团就是从“帝国”师抽调的“日耳曼尼亚”团,堪称“帝国”师的直系血脉。“维京”师下属的“北欧”团在1943年被调出成为党卫军第11“北欧”装甲掷弹兵师的基干,该师也可视为“帝国”师的旁系分支。此外,1943年以帝国劳工阵线的征召兵员为基础组建的党卫军第9、10装甲师的核心骨干多来自“警卫旗队”师和“帝国”师,但与后者的血缘关系更深。另外,“帝国”师也同样向新建的党卫军师提供了不少指挥骨干,比如党卫军第7山地师师长奥托·库姆就来自“帝国”师“元首”团,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兵师师长弗里茨·克林根伯格出身于“帝国”师侦察营。相比“警卫旗队”师和“帝国”师,“髑髅”师缺少直系派生部队,但是拥有大批源出髑髅队的兄弟部队,比如党卫军第6山地师就是以1940年派驻挪威的两个髑髅步兵团为基础组建的,党卫军第8骑兵师的前身党卫军第1骑兵旅也是由髑髅队骑兵团发展而来。此外,随着部队的补充和扩充,大量髑髅队的后备兵员也渗透到其他党卫军部队中。
■ 1941年秋在俄国前线作战的党卫军骑兵,后扩建为党卫军第8骑兵师,其血脉源自髑髅队。
就总体而言,在党卫军部队的基层官兵中“髑髅”系的影响较大,而在中高层指挥官中“帝国”系和“警卫旗队”系的影响更深。在部队的派生关系和血缘联系上,“帝国”师无疑是最为深厚的,而“髑髅”师则基于髑髅队的后备队角色也享有较大的影响力,“警卫旗队”和“希特勒青年团”两大王牌师奠定了本派系的地位。“维京”师本身是“帝国”师的衍生部队,属于“帝国”系的分支,却是党卫军外籍部队的一面旗帜。
功勋薄上决雌雄
一支部队无论它的首任长官有多牛叉,其组建时间有多早,与权力高层的关系有多深,要想真正扬名立万,还要看战场上实打实的战绩。党卫军四大主力师在二战中都堪称身经百战、屡立战功。早在波兰战役中,“警卫旗队”和特别任务部队都冲锋在前,此后经历了西欧战役和巴尔干战役,三大党卫军师都日渐成熟,并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崭露头角,在米乌斯河畔,在勒热夫桥头堡,在杰米扬斯克口袋,都有令人侧目的勇猛表现,最终在1943年初的哈尔科夫战役中缔造了党卫军的战场神话。“维京”师虽然参战较晚,但同样表现不俗,长期战斗在东线最前沿,而且还是唯一攻入高加索的党卫军师,战绩相比三个前辈师不遑多让。
■ 1943年7月,“帝国”师的虎式坦克在库尔斯克前线,在1943年哈尔科夫战役后,党卫军的主力师已经被视为精锐王牌。
当然,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如果将四大党卫军师的战绩详细罗列,怕是要洋洋洒洒地写上几大本,而那些犹如流水账的作战报告和成篇累牍的统计数字只会令人昏昏欲睡。不过,笔者找到了一个评价作战部队战绩高低的直观办法,就是统计部队成员获得高等级军事勋奖的数量和构成。部队在经历战斗后自然会论功行赏,颁奖表彰,而部队中获得的勋章数量和勋赏等级直接体现了官兵的战功,也可以视为部队整体表现的外在量化。
■ 因为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而被授予二级铁十字勋章的党卫军士兵。
在二战德国的军事勋赏体系中,等级最高也是最为荣耀的是骑士十字勋章,包括逐级晋升的橡叶饰、双剑饰和钻石饰。据统计,在整个二战期间党卫军中共有438人次获得骑士十字勋章,其中74人次获得橡叶饰,24人次获得双剑饰,2人获得钻石饰,大部分获奖者都出自四大主力师。除了骑士十字勋章外,金质德意志十字奖章被视为仅次于骑士十字勋章的高级荣誉,主要表彰部队官兵在前线长期坚定的英勇表现。在名目繁多的战斗勋章中,金质近战勋饰被认为含金量最高,授予在一线累计进行50天近距离作战的官兵,其认定标准是必须在能够看到敌人眼睛的近距离上展开战斗或直接处在敌方火力攻击之下。下面,笔者就盘点一下四大党卫军师获得上述三种勋奖的情况。
■ 各级骑士十字勋章,自左向右分别为双剑饰、橡叶饰和骑士十字勋章。
■ 设立于1941年9月的德意志十字奖章有金质和银质两种,图为金质奖章。
■ 近距离作战勋饰设立于1942年11月,有铜质、银质、金质三级,图为金质勋饰。
在战争期间,“警卫旗队”师有65人次(含1名未获官方确认者)获颁骑士十字勋章,其中10人次获颁橡叶饰,3人次获颁双剑饰。值得注意的是,“警卫旗队”师创始人迪特里希在1944年8月6日获颁钻石饰,但他当时已经升任党卫军第1装甲军军长,不再担任师长,因此未记入该师的荣誉榜。同时,“警卫旗队”师有101名官兵获得金质德意志十字奖章,16名官兵获得金质近战勋饰。
■ 1940年7月,迪特里希为在法国战役中立功的“警卫旗队”士兵授勋。
“帝国”师先后有90人次(含15名未获官方确认者)获颁骑士十字勋章,其中15人次获颁橡叶饰,3人获颁双剑饰。“帝国”师还有156名官兵获得金质德意志十字奖章,28名官兵获得金质近战勋饰。“帝国”师首任师长豪塞尔于1944年8月26日获颁双剑饰,当时他已升任第7集团军司令。
■ “帝国”师师长豪塞尔为有功军官授勋。
“髑髅”师先后有55人次获颁骑士十字勋章,其中8人获颁橡叶饰,1人获颁双剑饰。“髑髅”师还有125名官兵获得金质德意志十字奖章,33名官兵获得金质近战勋饰。“髑髅”师中金质近战勋饰的获得者明显高于其他各师,这可能与该师在1942年初坚守杰米扬斯克口袋长达数月之久有很大关系。“髑髅”师首任师长艾克因为在杰米扬斯克地区的战功于1942年4月20日获颁橡叶饰。
■ 1941年12月26日,“髑髅”师师长艾克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
“维京”师先后有67人次(含4名未获官方确认者)获颁骑士十字勋章,其中8人次获颁橡叶饰,3人获颁双剑饰,1人获颁钻石饰。“维京”师首任师长施坦因纳于1944年8月10日获颁双剑饰,但他当时已担任党卫军第3装甲军军长。“维京”师次任师长赫伯特·吉勒于1944年4月19日因为在切尔卡瑟突围战中的功绩获颁钻石饰,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党卫军师师长。“维京”师有180人获得金质德意志十字奖章,20人获得金质近战勋饰。
■ “维京”师第二任师长赫伯特·吉勒是唯一获得钻石饰的党卫军师师长。
根据上述数据,即便是排除未获官方确认的人员,“帝国”师获得骑士十字勋章的人数也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师,而另外两项荣誉的获得者人数也居于前列。“维京”师和“警卫旗队”师在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数量上不相上下,但是“维京”师有1名钻石饰获得者,且拥有各师中数量最多的金质德意志十字奖章获得者,因此在荣誉榜上领先于“警卫旗队”师。“髑髅”师虽然拥有最多的金质近战勋饰获得者,但在骑士十字勋章的获得数量上较其他三个师差距明显,所以在此项排名中垫底。
结语
通过对首任师长、派系影响和功勋数量的对比分析,党卫军四大主力师的战斗力排名已经相当清晰了,“帝国”师在各方面都占据了明显优势,是当之无愧的党卫军头号王牌师。与传统观点相悖的是,身为后起之秀的“维京”师除了在派系影响上居于末席外,其他两方面都超越了“警卫旗队”师和“髑髅”师。“警卫旗队”师的声誉多少得益于身为元首警卫部队的加持,而“髑髅”师的名声则受到其阴暗背景和残暴行径的拖累。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各师的战斗力对比,笔者设计了一个评分系统,在上述三个方面排名首位的师获得4分,依次递减,最后三项得分相加得到总评分,结果参见下表。当然,这个评分系统未尽合理,权当参考。各位看官对四大党卫军师的战斗力排行有何见解,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