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真人版中的战争 观众和剧组都有误解
2020年的真人版《花木兰》在豆瓣上的评分是D字型,也就是说评分一般。
IMDB评分是E型,也就是说有打高分和低分的人都很多。
至于烂番茄的评分两极分化,专业影评人评价75%(较好),观众51%(一般)。
截至到9月13日,福布斯统计国外的点播票房大约3700万美元(约2.5亿人民币)。
截至到现在,在中国区的票房,上映一周才将近2亿,猫眼预测总票房2.73亿。
西方电影业缺古代战争顾问吗?显然是不缺的,美国影视业拍过不少叫好又叫座的古代战争片。
西方娱乐业缺乏中国古代战争顾问吗?其实也能请到,比如《三国全面战争》请的就是西方的汉学家,里面的中国风也得到了许多玩家的称赞。
有人说,《花木兰》的许多细节显示出剧组不了解中国,比如:
许多女性角色的妆容简直更像是日本在中国古代化妆的基础上做的改进,
圆形的围屋几乎是中国南方独有的,
中国古代的皇宫不会有打伞闲逛的贵妇人,
嫔妃和贵妇人不会在皇宫大殿里列队接受皇帝召见,
盔甲武器
有些可能是观众的误解:
有人说将军和禁卫军的盔甲样式是古代日本的,这不是事实。
他们佩戴的头盔叫兜鍪móu,在四川省成都永陵墓,也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墓的武士石像上出现过。五代十国在唐朝之后,又是出现在皇帝墓里,那么唐朝的禁卫军可能已经使用了这种头盔。
兜鍪
他们穿的山文甲和抱肚样式,唐朝也已经出现了。
甲胄样式
还有一些武士,比如献上宝剑的这位,带着带有护颈的头盔,这种样式唐朝确实也有——唐朝《武士出行图》和敦煌的唐代壁画中,都有武士佩戴这种带有札甲护颈的头盔。
护颈头盔
但是剧组可能对这种头盔有一些误解,札甲护颈和头盔卷起的顿项在作用方面是差不多的,何必要重复佩戴呢?
其实这些盔甲有个最大的缺陷——明光甲没有明光!
所谓明光甲(明光铠)是以胸前/背部的圆形/椭圆形金属甲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而得名,《花木兰》中出现的盔甲几乎都是按照唐朝武士画像、雕塑和壁画中的明光铠样式制作的,却把这些圆形/椭圆形金属甲片全部去掉了。
如果剧组觉得这些护甲片会让西方人联想起女性内衣,不妨全部用椭圆形的护甲片好了。这一点《长安十二时辰》处理得很好,而且头盔的护颈没有犯错。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明光甲
武器最显著的年代错乱是配重式抛石机,一般认为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征服了西亚之后,将这种武器从那里带到了中国。而从其它武器盔甲来片段,这部电影的设定大致是在中国的唐朝,等于说将这种武器的出现时间提前了数百年。
投石车
误解战争
很多人都抱怨,两军交战,双方出击的骑兵少到宛如村长械斗。
其实,两支大军进入大规模接战之前,小股轻骑兵或者轻步兵之间的较量是可能存在的,但是花木兰及其战友的盔甲看起来实在不像是轻骑兵。
村长械斗?
还有人调侃说,这美国的导演是不是把花木兰以及一些应征入伍的士兵当做西方的骑士来对待。
我倒是觉得,剧组脑子里恐怕对骑士没有什么清晰的认识,或者压根还没想到这一层。
片中的花木兰家,有能力自己置办武器、盔甲和战马,当然《木兰辞》也表明了这一点。在西方封建时代,能担负起这些的除了骑士也就是富裕的雇佣兵了。
但是,骑士阶层日常要进行军事训练,或者参加类似军事训练的活动。
骑士上战场,多半会带着扈从甚至侍从骑士一同出征。
片中却花了几十分钟来描绘征兵到达营地后,如果从最简单的训练开始做起。在交战之时,每个人也没有随从伴随作战。
剧组没有将花木兰按照西方的骑士来处理。
至于中国,唐朝的士兵又不是廉价的炮灰,其鼎盛时代以府兵制度组织起来,平时就经常参加训练,战时应征。
但是电影里的描绘也不完全像是府兵制的士兵,既然都自备武器装备了,为什么集合之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基础训练?
进行协同性训练,观赏性不是更强吗?
敌人柔然的骑兵不借助攻城器械,直接爬上墙攻城。严重怀疑剧组是不是很喜欢看韩国的神剧《最终兵器:弓》,觉得里面的情节都是真的?如果可以直接爬墙攻城,那么城墙的意义何在?
攻城
演员的射箭方法,不是传统射箭法(蒙古式射箭法),而是西方的地中海指法。演员又不需要真的射箭,却如此不注意细节。
指法
柔然获得压倒性优势的方法也很可笑,用抛石机的燃烧弹去摧毁军队的盾阵,这精度是激光制导炮弹吗?打得这么准,剧组哪怕用特效复制黏贴几个抛石机同时射击也能看起来合理一些啊。
命中后效果
剧组问题
也许有人说剧组是照抄大获成功的动画版花木兰,不过这部电影不也更改了许多情节吗?
木须龙这个角色消失了,改成了一个一言不发,和主角几乎没有互动的凤凰。
花木兰拥有一种叫“气”的特殊能力,如果“气”叫原力,大概就是星球大战电影,如果“气”叫超能力,大概就是中国队长电影吧。
花木兰离家前经过激烈思想斗争,剪短头发情节没了。
多了个女巫,中国可没有经历过“女巫狩猎”的特殊时期,不会对女巫产生恐慌,
花木兰的小分队在皇宫中化装搜索敌人的情节全部删除。
花木兰父亲扔掉缴获的单于剑,选择拥抱花木兰的情节也删除了。
看起来编剧和导演很“睿智”?
翻了翻编剧的工作经历:
劳伦·希内克和伊丽莎白·马丁没有任何已经上映的电影剧本。
里克·杰法和阿曼达·斯尔沃看起来是搭档,两个人合作了猩球崛起 (2011)、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2014)和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 (2017)。
这三部电影基本上可以看作是1968年起的猩球系列的翻拍。
至于导演妮琪·卡罗,成名作是《决不让步》,没有动作片执导经历,也没有战争片执导经历,她执导的《决不让步》等一系列影视剧,是不是利用美国的政治正确上位,大家自己判断。
据称这部电影成本2亿美元,甚至还有更高的说法。不过因为在横店取景,相比省了很大一笔费用,那么是否能在古战、服装、礼仪和盔甲以及特效方面多花点钱,多请几个顾问?
显然没有,或者片方想试试其它的宣发方法,比如操控舆论之类的,从IMDB和烂番茄的评分来看,也许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