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到“最有学问”的皇帝:这份书单让他功成名就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生于西汉末的乱世,是千千万万个没落皇族分子之一。

皇家的富贵到刘秀这里,已经渣都不剩,拼爹拼祖宗肯定是不行了,成年后的刘秀就是个读过几年书的庄稼汉。

然而两千年后的伟人毛泽东是这样看待刘秀的: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这算是重量级的评价了。

这样看来,刘秀的人生起点与终点有着天壤之别。

其实历史上“最会用人”又“最会打仗”的皇帝也不止刘秀一个,比较少见的是“最有学问”的皇帝,因为学问大小不是当皇帝的准入门槛,尤其不是一个靠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国皇帝的特色。

“学问”二字的内涵比较深,一个人的“学问”如何,说起来有些复杂。而有学问的人一定研读过很多书。

那么,都是些什么样的书让一介草根功成名就,成为“最有学问”的皇帝呢?

从草根到“最有学问”的皇帝:这份书单让他功成名就

刘秀在家乡种地的时候很勤快,看上去老实本份。其实,刘秀并不满足于种地吃饱饭,他坚信生活不只眼前的庄稼,还有读书和仕途。

从草根到“最有学问”的皇帝:这份书单让他功成名就

因此,在王莽篡汉后的某一年,刘秀前往长安太学求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国立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

在汉代,要想当官,除了靠拼爹,其他且唯一的途径便是上太学,且成绩优异,这叫“学而优则仕”。

刘秀争取到一个太学的非正式生名额。为了筹集学费,他搞过运输业(赶驴脚),还做过保健品业(卖“蜜和丸”),上学期间一直这样不辞劳苦地半工半读。

即便现实条件艰难,刘秀也圆满完成了专业“尚书”的学习。

《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讲的是古代帝王如何政治天下。

那么刘秀的毕业成绩如何呢?史书上说他““大义略举”,意思是他把这门课的要旨和精髓学到了。

而且刘秀不囿于书本上的东西。“大义略举,因学世事。朝政每下,必先闻知,具为同舍解说。高才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且知间里奸邪、吏治得失。”

看看,刘秀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为他以后打天下和治政奠定了深厚的功底。

从草根到“最有学问”的皇帝:这份书单让他功成名就

不要以为刘秀是政治专业毕业又是专业搞政治的,就只有一肚子心机权术,其实刘秀有着丰沛的真情实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刘秀曾经两次在诏书里宣言他的爱情,而这其中用到了另一部儒家经典《诗经》。

从草根到“最有学问”的皇帝:这份书单让他功成名就

在刘秀当上皇帝的第九年,因其爱妃阴丽华的娘家遭到了土匪抢劫,阴母和阴弟不幸殒命,刘秀下了一道特别的抚慰诏书。诏书里有这么两句:

“《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

“将恐将惧”两句,出自《诗经·小雅·谷风》。

《谷风》一般认为是一首怨妇诗。“将恐将惧”两句,意思是恐惧困顿时,只有我陪你患难;安乐无忧时,你却把我抛弃。

刘秀引用这两句诗,一是来体谅阴丽华当时突丧亲人的心境,二是表明他绝不做诗中的负心人。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西汉时被奉为儒家经典。

诗经里有“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就是各地的土风民谣,唱的是劳动思乡爱情之类的内容。

“颂”就比较官方了,是关于宗庙祭祀的歌,是对大人物和神灵的歌功颂德。

“雅”分大雅小雅,内容多是史诗和宴会、祭祀时的乐歌,“小雅”里也有部分类似“风”的民歌,比如刘秀在诏书里引用的这首《谷风》。

“风人之诫”,刘秀认为“谷风”其实属于“风”诗,因为这里面蕴含着民间最质朴纯真的情感,是“雅”和“颂”的华丽光鲜所缺乏的。

同样,在此八年后,刘秀废后并立阴丽华为皇后的时候,在诏书里也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这句出自《诗经·豳风‧东山》,说的是一个远行的征夫对妻子的思念。为什么要引这首这句?

因为刘秀为创业曾与阴丽华生离三年,差点成了死别,此时的刘秀对当初的分离依然感慨万千。

汉代皇帝在诏书中引用《诗经》是常事。然而别的汉皇帝引用的诗经文篇,多出自“颂”或“雅”,比如说教爱惜粮食的,教谕官僚好好工作的,标榜自己受命于天的,都有很强的政治性。

谁也不像来自民间的刘秀这般,用的是土风民谣,而且是怨妇诗、思乡诗。

一位帝王,在诏书里,用“风”诗公然表达对妻子的感情,中国皇帝里刘秀是独一份。

孔子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对于“诗经”,刘秀与其他汉皇帝一样精通,但也许只有刘秀学到了诗经的真义:纯正、淳朴,直率而美好。

从草根到“最有学问”的皇帝:这份书单让他功成名就

儒家经典中的经典《论语》,刘秀也将其用到了炉火纯青。

开国之初,刘秀要修订刑罚,于是对参与修订的各知识分子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从草根到“最有学问”的皇帝:这份书单让他功成名就

这是《论语·学路》中的话,用在这里,恰当又有权威性。

天下一统多年后,有大臣上书请求去彻底消灭匈奴,被刘秀驳回,理由是天下疲惫,要与民休养。

刘秀很专业地用了《论语·季氏》里的一句话,“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我们的问题不在外忧,而在内患。

大臣们请求刘秀去泰山封禅。刘秀批评那些大臣说,我当皇帝三十年了,还没让百姓安居乐业,就这样还封禅?“吾谁欺,欺天乎?”——我骗谁啊,去骗上天吗?这句出自《论语·子罕》,拿来就用,毫无违和。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看得出刘秀对于《论语》,融汇贯通的能力很强。

而且,被刘秀读通透的书不止《论语》,还有《史记》,《汉书》,《公羊传》,《战国策》等等。

比如,天下还未一统时,刘秀为了拉拢割据势力隗嚣,曾给隗嚣写过一封非常友好的信,信中用了《史记·管晏列传》中的“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用著名的“管鲍之交”来比与隗嚣的情义,虽然有点过,但拉拢示好的心意让人秒懂。

然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说好归顺的隗嚣又不干了,起兵反叛。刘秀在先后两次劝降书里都引用了《汉书》里刘邦招降他人的旧事,“陛下宽仁,诸侯虽有亡叛而后归,輙复位号,不诛也。”,“横来,大者王,小者侯。”——威逼利诱齐上,劝降很地道。

刘秀立阴丽华的长子为太子的时候,在诏书里首先要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

不要小看这八个字,这是确定国家继承人的最强依据。能反对这八个字的人,在当时不好找。其言出自《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从草根到“最有学问”的皇帝:这份书单让他功成名就

《三国志》中曾记载,(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刘秀这种勤奋劲,在《后汉书》中记载得更详细。

当天下一统战事偃息,皇帝刘秀的每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天一亮就视朝理政,直到日头偏西才结束一天的工作。接着与知识分子们讲经论道,直到夜半才睡。

从草根到“最有学问”的皇帝:这份书单让他功成名就

皇太子曾因为父亲这种不太养生的作息劝他注意身体,刘秀却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当勤奋成为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乐趣,那么把书读到自由为用的境界,也就成了必然。

著名的伏波将军马援曾是隗嚣的部下,当初曾替隗嚣拜访过刘秀,目的是考察刘秀值不值得依附。拜访过后,马援向隗嚣是这样汇报的:

“……(刘秀)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

不只有马援当世的盛赞,后世的曹植、诸葛亮、李世民、朱元璋、王夫之等名人,都对刘秀有过类似较高的评价。

正是那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底层奋斗到人生巅峰的刘秀,他读的最精通的书,也许不是儒经、史书、兵书或者哲学本身,而是这些书中渗透的世事与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