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尽泯灭人伦的事,为何还被奉为行业祖师爷?
《鬼吹灯》《盗墓笔记》等小说的盛行,将盗墓这个历史悠久的神秘行业又翻到台面上来,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好奇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这个特殊行业的祖师爷与盗墓的那些事儿。
春秋之后“礼坏乐崩”,人们“视死如生”,生前享受荣华富贵的王侯,死后依然奢华如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厚葬之风也催生了盗墓行业的发展。有利可图的事,即便是有损阴德,仍然少不了一些好利之徒纷沓而至。
相信看过《鬼吹灯》的人对“摸金校尉”这个词语肯定不陌生。这可是盗墓祖师爷打上原创标志的词汇,与“发丘中郎将”同为官方认证的专业盗墓官职。与普通的盗墓贼有所区别,“盗”还可以合法化,这倒是新鲜,让人跌破眼镜。
东汉末年,时局纷乱,董卓拥兵自重。曹操积极响应诸侯联盟,“散家财,合义兵”,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参与讨伐董卓。
招兵买马,建立起队伍后,曹操不仅家财散光,连同自家世代姻亲的夏侯家也是倾囊而尽。曹操毕竟不是富二代,这么多的军士可是天天都得吃饭呐。很快,就传来军饷不足的消息。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那是不可能滴。说来,曹操这脑袋瓜子转得也快,想那董老贼老是打死人的主意,嘿嘿,我不妨也从这里入手。
话不多说,说干就干。曹操迅速成立了一支神秘的盗墓部队,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成立中国盗墓史上首个设立军方盗墓机构,专门盗墓窃财,贴补军用。
正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支特殊团队首次地下淘宝,还真的支撑了曹军三年的军饷。一次性收获这么庞大的陪葬财物,莫不是盗了帝王陵墓?
那倒不是,要说起这墓葬主人还真差点当了皇帝,他就是汉梁孝王刘武。梁孝王刘武立下大功,又深受窦太后偏宠,曾被兄长汉景帝立为储君,享受诸多恩赏,堪称富可敌国。《汉书•文三王传》记载刘武“未死时,财以巨万计,不可胜数。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金”。
梁王的墓道采用千公斤重的石头封死,一般盗墓小贼就算找着地,也很难下手。但如果是大规模、有组织的行动就大不同了,为了淘宝,曹操真是下足功夫,动用了庞大的军事力量,硬是挪开了巨石,闯入墓穴。
虽说,曹操单方面宣布军方盗墓合法化,但这毕竟不是啥光彩的事,弄不好会惹得天怒人怨,一发不可收拾。因此,行事还是得低调为好。曹操不像董卓一样,连帝王墓都敢伸出黑手。他悄悄选了帝王的兄弟,自认为不易引起旁人的关注。
天下无不透风的墙,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人生在世,尤其要注意不要惹到读书人,一不小心对方就会把自己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儿全抖落出来。如若文采好的话,文章流芳百世,被口诛笔伐之人就免不了遗臭万年了。
很不幸,曹操就遇到了这么一个主儿——“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
当时,陈琳在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中,将此事大加渲染:“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文中清楚地指出曹操亲自带领手下士兵,盗挖梁孝王刘武的陵墓。盗墓过程还非常狠辣,“所过堕突,无骸不露”。偷了人家的金银珠宝就算了,还把陵墓弄得乱七八糟的,连尸骨都损坏暴露在外,也不怕报应啊。
这篇文章成为古今檄文的名篇,据说曹操正犯头风病,看完后吓出了一身冷汗,当下头也不疼了。
后来,袁绍兵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想起陈琳的大爆料,表示非常不开心:“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耶? ”
大意是“老陈啊,你骂我就算了,怎么把我祖宗三代全给带上了啊?”
陈琳那会儿估计在想,“我骂你祖宗,你倒是不痛快了。你挖人家祖坟,可不是更缺德吗?”
不过,陈琳也是个识时务的人,当下答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爱才,既没有告他诽谤,也不要求写洗白公关文,还重用了他。足见檄文所述之事应当属实。
传说,曹操生前盗墓,害怕死后不得安宁,特造了七十二疑冢,令盗墓者捉摸不透,无从下手。
七十二疑冢之说尚有争议,但曹操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提倡“薄葬”的统治者中的第一人。他的遗令中有一条:“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特地交代自己死后一定要薄葬。陵墓之上不封土、不植树,金银珠宝等贵重器物,一概不随葬。
曹操素来以节俭著称,对家人和官吏要求极严。据说,他的儿媳因为身穿绫罗衣裳,被他以家规处置,令其自缢。宫中破旧的帷帐屏风,能缝补就不许换新的。
曹操的节俭,可能也是他对当时的厚葬之风深恶痛绝的原因之一。他盗墓带来的直接利益除了充实军饷以外,还给了给世人敲响警钟,避免过度铺张浪费。
首创专业官方认证名称与机构,加上陈琳那篇名扬天下的讨伐檄文,曹操被历代的盗墓贼奉为祖师,成了这个特殊行业的灵魂人物。
历史上频发的盗墓所带来的破坏,是难以估算的。盗墓与考古发掘不同,只求能否盗出宝物来,谋求私利,导致许多文物遭到毁灭性破坏。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盗墓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