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总统到大老板,一个湖北人的奋斗史
1
1911年10月11日早晨,武昌城的炮声逐渐停息。
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躲在亲信参谋刘文吉家中,来回踱步,心神不宁。
前一晚,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军中发动起义,一夜之间攻下湖广总督署。
▲武昌起义。
两个月前,幼子刚刚出生,如今,自己被困于斗室之中,生死未卜。黎元洪郁闷不已,对刘文吉说:“我若不幸,我之家属儿女,烦君照料。”
可是,眼下城中革命党人正陷入群龙无首的尴尬状况,亟需一个人主持大局,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
当时,革命领袖孙中山、黄兴不在武汉,组织起义的蒋翊武、孙武等不足以服众。
正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武昌城中的革命党人选择了素有声望的黎元洪,派人去请他前来议事。
有传闻称,黎元洪听说革命党要找他,当场吓懵了,死活不肯出来。他甚至躲到床下,愣是让革命党人拖出来,一路上哭哭啼啼,被强行剪了辫子,无奈之下走马上任,人称“床下都督”。
这一说法,并不属实。
那天,革命党人闯入刘宅。黎元洪一听到,武昌起义的临时总指挥吴兆麟邀他前往,便说:“畏三(吴兆麟的字)是我学生,富有军事学识,有他在,足以支持一切。”革命党们并不买账,一路“护送”他到了咨议局。
黎元洪不知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能佯装摆出昔日协统的威风,从容走进咨议局大厅。黎元洪一到,吴兆麟便当众宣布:公举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都督,与民政总长汤化龙出来主持大计,号召天下。
黎元洪这下才慌了,不愿签字同意,大喊:“我不能任,不要害我!”在场的革命党人,有的胁迫,有的婉劝。见他实在执拗,只好代他在安民告示签了个“黎”字,贴遍全城。
黎元洪也算正式加入革命阵营了。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黄陂人。
两日后,各地胜利的消息传来。黎元洪得知,武昌起义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这才剪辫以表决心:“我前天未决心,昨天也未决心,今日上午还未决心。这时是已决心了,无论如何我总算是军政府的人了,成败利钝,死生以之!”
黎元洪就任都督后,召集全军,公开训话,赞成共和:“今日革命军起义是推倒清朝,恢复汉土,废除专制,建立共和的开始……我等身为军人,从此须抱破釜沉舟的精神,扫除一切顾虑,坚决去干!”
谁能想到,说出这番话的,是前几日还踌躇不定的黎协统。
黎元洪既非革命党人,也非满清遗老,他本是清季大时代中的一个配角,转眼间站在了舞台中央。
其中虽有些许运气成分,但也离不开他本身的过人之处。
2
在武昌起义之前,黎元洪先后在北洋水师和湖北新军中任职。甲午海战中,黎元洪担任“广甲”舰二管轮。该舰在大连湾三山岛附近搁浅,遭到日舰围攻,管带吴敬荣弃船逃生。
黎元洪见同船战友一个接一个溜了,日军又步步紧逼,情急之下,只好跳海。黎元洪在海上漂流了几个小时,才让海浪拍到岸边,随后一路坎坷,辗转多天后跑到天津。不久,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
战后,清廷追究“广甲”舰临阵脱逃的责任。吴敬荣被革职,黎元洪则被判监禁数月。
出狱后,黎元洪失业了,而立之年的他顿时失去人生方向。
1895年,暂署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在南京开办延才馆,招揽人才,筹办新军。
黎元洪慕名来投。
张之洞知人善任,一下就看中黎元洪在北洋水师的经验,及其出色的才干,不禁赞扬道:“我很久没见到小黎这样老实又能干的人才了。”并向朝廷举荐,称他“忠勇可靠,堪当大任”。
张之洞回到湖广总督任上后,又带着黎元洪回湖北。
在湖北期间,黎元洪为训练新军倾心尽力,逐渐崭露头角。
1906年10月,清廷举行军事演习,湖北新军与北洋新军同场竞技。黎元洪指挥的湖北军行动迅捷,井然有序,惊艳全场。
就连阅操大臣袁世凯都记住了黎协统的名字,为这支湖北军点赞,奏报朝廷:“湖北一镇,经督臣张之洞苦心孤诣,经营多年,军容盛强,士气健锐,步伐技艺均已熟练精娴,东南各省中,实堪首屈一指。”
▲黎元洪是晚清湖北新军中的名将。
黎元洪为将,爱兵如子,基本不滥用军需、克扣军饷,每月按期足额,为部下发放工资。
黎元洪还是典型的劳模,几乎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军队训练中。
按当时风气,将领多住在私宅,黎元洪却很另类,每月仅回家两次。有时连大年夜都在营中渡过,让子女到军营一起过年。
平时在军营中,他的饮食起居都以军号为准,与士卒们保持一样的生活节奏。起床号一鸣,黎元洪立马起床,不用护卫,一切自理。晚上熄灯号响,他又准时就寝。
黎元洪笃厚恭谨的为人,让他在湖北军中有口皆碑。
3
同时,黎元洪思想开明。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对他早已颇有好感。
1908 年,清军按例在太湖举行大型秋操。
地方防务空虚,革命党人熊成基趁机举义。黎元洪手下第四十一标队的潘康时等人密谋响应。不料此事被管带侦查得知,他在军中搜到同盟会名册等文件,一并抄报上级。
黎元洪不得已调潘康时前来审问。潘康时坚持说,这是我们聚会交流知识,是爱学习的表现呀。黎元洪不愿多追究,只好顺水推舟,“未过事追究,轩然大波,得以平复。”
1909年,两湖发生水灾,饥民遍野,到次年5月,长沙发生了抢米风潮。又是潘康时,企图利用社会矛盾,伙同其他革命党人在军中发动事变。事情败露,潘康时被抓。
“怎么老是你?”黎元洪不便公开袒护部下,灵机一动,授意士兵诬告潘康时吸食鸦片。以此为由把潘康时开除,让他得以借机逃跑。
同年,《楚报》的主笔张汉杰,在报上发表言论,激烈地抨击时任湖广总督陈夔龙。陈夔龙怒不可遏,责令第八镇统制张彪派兵查封该报,逮捕张汉杰,还要杀他泄愤。
还是黎元洪出面,利用自己与军法处处长铁忠的私交,改判张汉杰入狱。没过多久,陈夔龙调任直隶总督,黎元洪便释放了张汉杰。
▲黎元洪与孙中山,两人相识于1893年,结下终生友谊。
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合同,修筑两湖境内的粤汉、川汉铁路。湖北各界舆论哗然,眼看几年间苦心追讨回来的路权又要献给洋人,各地掀起了保路运动。
黎元洪本来想以军界代表参与其中,加入铁路协会,支持入京请愿,鼓励民间筹款集资认股。后来人们认为他是现任协统,多有不便,才改推他人。
有人便说,“保路运动乃武昌起义之先声,黎黄陂被举为大都督,此役以为其先导,均非偶然事也。”
新任湖广总督瑞瀓对黎元洪的做法有所察觉。1911 年,革命前夕,瑞瀓接连召集张彪、黎元洪、铁忠等人,讨论镇压之策。
湖北的防务,一向依靠这三人。张彪、铁忠都主张大开杀戒,血腥镇压。唯独黎元洪不以为然,反对一味杀戮。瑞瀓对他愈加猜忌,他却得到了革命党的心。
因此,与其说,武昌起义时,黎元洪是被稀里糊涂地推上位,倒不如说,是众望所归。
4
辛亥之后,黎元洪理所当然被视为“共和元勋”之一,被选为副总统。1913年,黎元洪赴京,从此再没回到武汉。
可是,他的政治生涯并不愉快。离开湖北,来到北京,无兵无权的黎元洪,俨然成为北洋各系眼中的软柿子。
即便是在这时候,他依旧保持在湖北新军中那隐忍不发的性格。
袁世凯是黎元洪的亲家,三番五次地要拉拢黎元洪。甚至帮黎除掉了死对头,“慷直无城府,好以气凌人”的武昌首义者之一,张振武,还将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的一处豪宅赠予黎元洪。
可是,黎元洪始终坚定自己的立场,不愿与袁世凯合作。
1915 年8月,筹安会成立,袁世凯称帝的计划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的杨度私下游说黎元洪,希望取得他对袁世凯的支持。
黎元洪愤然表示:“我身为民国副总统,对此违背民国事,非所愿闻。”
袁世凯称帝后,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袁世凯这意思也很明白了,老黎,再给你一次机会,投入我的怀抱。
▲袁世凯的洪宪迷梦。
黎元洪偏不给面子,三度拒受。
第一次,国务卿陆徵祥登门宣读册封令。
黎元洪表现得很高冷:“大总统虽明令发表,但鄙人决不敢接受……断不敢冒领崇封,致生无以对国家,死无以对先烈。各位致贺,实愧不敢当。”
说完,拂袖走进室内。家人只好送客出门。
第二次,颁封册令的是步军统领江朝宗。
江朝宗戏更足,到黎元洪家中行跪拜礼,举诏高呼:“请王爷受封。”
黎元洪先是避而不见,而后实在烦了,走到江朝宗面前怒骂:“你哪里这样不要脸?”命左右将江朝宗请出府。
第三次,袁世凯派名望较高的交通系首领梁士诒前来劝说。
没等说客梁士诒讲完,黎元指着厅中一根石柱发誓:“如果你们再逼我,我就撞死在这里!”这下还真把梁士诒等人吓跑了。
5
直到袁世凯去世,黎元洪也没有接受他的封爵。常年养成的忠厚性格,让黎元洪在此处境下,选择以沉默来反对。
在洪宪闹剧中,黎元洪不像章太炎那般直爽,跑到总统府前“穿大毛衣,执一羽扇,挂起勋章,见人就丢茶碗打人”,怒斥袁世凯包藏祸心,口口声声骂他是叛徒。
▲脾气古怪的章太炎。
他也不如蔡锷那般果断。蔡锷离京之前,曾夜访黎元洪,问其关于“帝制”的看法。黎元洪表示自己坚决反对,可是有心无力。
蔡锷说:“唯有武力解决。”
黎元洪听罢,苦笑道:“君之处境,亦如我之身在藩笼。”
等到蔡锷机智脱险,在云南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黎元洪这才赞叹,蔡锷“不愧英雄本色”。
从这点来看,失去兵权的黎元洪确实是一个“良善暗懦”之人。他平生虽三任副总统,二任大总统,可说是位尊而权不重,名高而实不符,人不微而言轻,手下无一兵一卒,屡屡被人挟制。
1923年6月,第二次出任大总统的黎元洪被曹锟等直系军阀步步紧逼,不得已出走天津,临走前印信被抢夺,被迫下台。
事后,听闻曹锟党羽以黎元洪本人的名义宣布辞职。黎元洪还怒气冲冲地发通电:
“从今以往,元洪职权,未得国会确当之解免,无论以何途径选举继任,概为非法。特此声明。”
只是,对气焰熏天的直系军阀而言,黎元洪的通电,不过是废纸一张。举国上下,根本没有人关心他说什么。
从此之后,黎元洪彻底告别政治舞台。
▲黎元洪的政治生涯大起大落,处处受人掣肘。
辛亥之前的黎元洪,实为湖北新军之翘楚,在乱世时局中游刃有余,堪称豪杰。
辛亥之后的黎元洪,空有共和元勋之名号,在北洋政坛中束手无策,形同傀儡。
黎元洪的政治生涯,终归是失意的。正如其老师严复对他的评价:“黎公大德,天下所信。然救国图存,断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
6
黎元洪被迫离开北京时,已年近花甲,却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闯出了另一番事业,那便是从事实业投资。可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据黎元洪的长子黎绍基说,那是黎元洪一生最美好的时刻,因为他确实享受了生活的乐趣。
黎元洪自己也说:“对于政治业已心灰意冷,以后将在实业界力求活动。”
▲黎元洪与家人。
黎元洪很有生意头脑,早在东厂胡同居住期间,他就伙同徐世昌等人在湖北招集商股。几个人投资中兴公司,前后投了200万元。这是黎元洪投资实业的开始,也是其投资最多、收效最大的一个项目。
黎元洪不差钱。据其女儿黎绍芬回忆:“我父亲是副总统,又兼参政院院长,月薪5万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做个比较,1918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时,月薪才180块大洋,再加上他授课的津贴,总共240块大洋。
黎元洪的这笔收入,可说是巨资了。
之后,他与外商合作,和美国人华克在北京合办了中美实业公司。该公司一面办理进出口贸易,出口以猪鬃、大豆为主,进口以汽车、电料为主;一面在西北屯田造林。
遗憾的是,这桩生意,赔了。1924年,公司倒闭,黎元洪损失惨重。外商曾决定以最新式的汽车作为赔偿,黎元洪坚持不受。
黎元洪的投资项目范围广泛,数额巨大,大有放手一搏之势。
仅据天津历史博物馆等单位收藏的有关黎元洪经济活动资料统计:黎元洪先后投资的银行、厂矿共七十余家,投资金融不低于300万元!
黎元洪思想先进,在当时就已十分重视房地产。
在湖北做协统时,黎元洪月俸500两白银。当时,尽管他常宿于军营,还是斥资在武昌中和门附近,盖了一幢中式楼房和一幢西式楼房,又建了不少平房出租。另外,又在武昌郊区购置土地用于出租。
在北京期间,黎元洪又以“黎大德堂”的名义,在东厂胡同附近购得三处产业。
第二次复职总统期间,黎元洪处处受制,还忙里偷闲,用银洋一千八百元,购得东厂胡同十三号的房产。如此,他在东厂胡同的豪宅连成一片,构成一座深宅大院。
晚年居于天津,黎元洪继续置办房地产,包括土地16亩和洋楼一所,投资十分可观。在此期间,清朝遗老遗少、北洋政府政要以及各地富绅显贵等也紧随潮流,购地建房。
▲寓居天津时的黎元洪。
在官场上多次受挫的黎元洪,终于通过兴办实业找回了自信。
7
晚年挥金如土的黎元洪,小时候,家中却曾一贫如洗。
黎元洪老家虽靠近黄陂县城,却十分荒凉。
为生活所迫,黎元洪8岁就在乡下替人放牛。年幼的他和姐姐一度以种菜谋生,还曾跟别户人家讨过米,偷吃别人菜地里的萝卜,又把叶子插进土里作为掩饰。
青年时期,黎元洪也几经坎坷,投军效力,挣着苦命钱。期间,“父死,家贫不能归葬”。直到受张之洞赏识,并委以重任后,情况才逐渐好转。
黎元洪一生吃尽苦头,他更加重视儿女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情况。
黎元洪的长女黎绍芬生于1901年,当时黎元洪夫妇已经历过两次孩子夭折的悲痛。好不容易等到结婚18年后,才得到这个宝贝女儿。老来得女,因此倍加珍惜。
▲黎元洪与夫人吴敬君。
黎绍芬先后被送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就读。1923年,黎绍芬成为南开大学的第一届毕业生,与周.恩.来.还是同班同学。之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黎元洪的其他儿女,也都在名校学习,甚至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唯独次女黎绍芳,因卷入与袁世凯之子的联姻,红颜薄命,一生不幸。
黎元洪不但将孩子送到南开去读书,还大力支持学校的发展。张伯苓在天津草创南开学校时,黎元洪为南开慷慨解囊,累计捐款上万元。
1919年9月25日,南开大学举行开学典礼,黎元洪亲临学校祝贺,并和全体师生合影。
当年,黎元洪又应蒋廷黻之邀,合力在武昌创办私立江汉大学。他不仅捐钱建造校舍,还特地拨中兴煤矿十万元股票作为学校发展基金。
后来,这些校产全部转交给武汉大学,今日武汉大学的宋卿体育馆,就是黎元洪当年所捐资始建的。
8
1928年,黎元洪去世。临终前他嘱托家人:“丧事从简,告诫诸子潜心从事实业,毋问政治。”
黎元洪之长子黎绍基深得其教诲,不问政治,专心办实业。
父亲去世后,黎绍基担任中兴煤矿公司董事,后又兼任山东济南鲁丰纱厂常务董事、中兴轮船公司董事长等职。他将黎元洪留下的产业打理得有声有色。
▲黎绍基一家与弟弟黎绍业夫妇。
1948年底,全国局势动荡,黎绍基为保全中兴轮船公司的船只,接受董事会委托,携家眷赴台,之后又辗转来到香港。
当时,逃到香港的资本家,大多在这里另起炉灶,或者带着资金远走异国他乡。
而黎绍基特立独行,放不下祖国故土,也不愿弃国内中兴公司三千多名职工于不顾。1950年,他同妻子重返大陆。
彼时新中国的航运业方兴未艾。黎绍基主动提出,将中兴轮船公司的航运业务纳入上海航运局的规划,由该局统一调度。
1960年代,黎绍基的四个子女先后留学定居北美,没想到,一去就再难相见。
文革中,黎绍基被抄家,银行存款和国外子女的汇款均被冻结,只能靠每月发放的微薄生活费用,勉强果腹。
十年中饱受摧残,转眼间,他已成为身虚体弱的白发老翁。在海外多年的子女们,从照片上都不能辨认父亲的容貌。
1983年1月,黎绍基病逝于上海中山医院。晚年,他还从政府发还的款项中,捐出3万元作为徐汇区教育基金,又投资2万元于刚开始筹建的爱国建设公司。
黎元洪的次子黎绍业和他哥哥命运相似。
黎元洪去世后,黎绍业任怡立煤矿公司监察人。他勤俭持家,用心经营事业,几年内就偿清了黎元洪生前欠下的全部银行贷款,在经商方面也颇有天赋。
1951年秋,由于黎家在武汉尚有田地,黎绍业作为代表赴武汉接受清算。
清算后得出,尽管土地解放后全未收租,也需付公粮及水利工程款。黎绍业因一时无法筹到足够款项而被关押。最终,家人变卖生活用品,黎绍业才得以具保释放。
1966年8月,黎绍业家产被查抄。1967年,其长子黎昌骏在新疆受迫害致死。1977年,长女黎昌若因下放农村劳动染疾,调回天津工作后不久即病逝。
▲黎绍业与他的孙子。
白发人送黑发人,黎绍业悲痛万分,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只能通过每天读书看报、诵读佛经来麻痹自己,排遣病痛。1996年,因病逝世。
继承黎元洪家业的黎氏兄弟,听从父亲遗训,尽量远离政治,可最后还是倒在了政治脚下,实在是造化弄人。
参考文献:
侯杰、姜海龙:《百年家族:黎元洪》,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葛培林:《黎元洪家族》,金城出版社2000年版
陈钦:《北洋大时代》,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