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还在涨,年度最“狂”美剧来了
现如今的英美剧圈,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没拿过(或提名)奥斯卡,你都不好意思来演剧。
电影咖纷纷来小荧幕上过把瘾,真是不给电视剧演员活路哟。
从Matthew McConaughey的《真探》,到Nicole Kidman和Reese Witherspoon的《大小谎言》,再到本尼Benedict Cumberbatch的《梅尔罗斯》以及Amy Adams的《利器》,
其实在付费频道,不仅是来演电视剧的演员越来越偏电影化,就连摄影叙事,也愈加向电影靠拢。
拿HBO(《权力的游戏》《西部世界》)来举例,别看他们现在玩得风生水起,但人家也经历了漫长的40多年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1972年,HBO电视网成立之后,和其余付费有线电视一样,只是放放院线下线的电影而已。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影像制品快速发展,老百姓们租碟就可以看想看的电影,不用在电视机前等了。而且在对热门电影播映权方面,与其他电视网的争斗日益激烈,非常耗力。
于是HBO的高层决定:不陪你们这些凡人玩儿了,我们要发展电视!
▲做出这个决定的前HBO老板 Michael J.Fuchs
到了1983年,HBO就推出了自己制作的第一部电视电影。此后,HBO用每年10部以上的低成本电视电影来试水。
到了现在,积累了30多年经验,HBO的电视电影水平已经非常高了。
到了90年代末期,HBO又开始转型,开始用制作电视电影的经验,和做电影的水准来创作电视剧。
1997年他们打出的新标语是:
It's not TV.It's HBO.
这不是电视,这是HBO。
从放电影起家,到转型原创电影电视,再到推出一部部电影质感的剧,不得不说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圈儿。而电影与电视剧之间的质量差距,恐怕会越来越小。
尽管近年来,HBO一直在美剧圈是傲视群雄的姿态。但现在也不得不承认,遇到对手了,那就是网飞Netflix。
今年艾美奖,HBO和Netflix都拿到23个奖,老牌巨头和电视新贵打成平手。而今天要说的剧,倒是有点HBO和Netflix"混血产物"的意思——
《狂想》
Maniac
之前发布这部剧前瞻的时候,小K使用的译名,一直是"疯子"。刷完本剧之后,才发觉"狂想"二字,更贴合本剧内核。
你可以说故事的主角们,都是发疯等级不等的疯子。但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他们也不过是拥有程度不同的狂想罢了。
就在上周末,《狂想》上架Netflix,一次性放出10集。带来这部定义为,暗黑喜剧的,正是HBO《真探》的导演凯瑞·福永。
男女主角,又是电影咖,还是好友俩:凭《爱乐之城》封后的石头姐Emma Stone和"烂仔帮"成员Jonah Hill。
故事发生在一个想象中的近未来时代,科技快速发展,已经衍生出了各种各样新奇的科技产物。
有一对一的广告宣传员在你身边,有如夏日的蝉,为你量身定做不断重播适合你的广告;
铲粑粑官也不用再带垃圾袋出门,因为有专门的清洁机器人来打扫地面;
公园里,你能看到人类与机器人玩偶下棋;
社恐晚期也不用方,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虚拟交友中心。在线交友,不怕语死早;
甚至连"虚拟妻子"和"虚拟丈夫"都被研发了出来,不用再担心孤独终老。
科学已经发达到面面俱到,画面倒是很古早,浓浓的80年代画风,这也是福永的会玩之处。既让你体会到未来科技的黑暗压抑,又让你怀疑《怪奇物语》走错了片场。
男女主角欧文和安妮,即使是在这个近未来世界中,也是最无可能有交集的两个人。
男主角欧文,出身富裕,却因为精神分裂症为家族不齿。
这个富裕家庭鄙夷他到什么程度?饭桌上拿他的童年当笑料,家庭画像也不让进,只能在旁边挂一副照片。
他从小懦弱内向,融不进纨绔子弟中间,对家族唯一的作用,就是给哥哥出庭做伪证。
他搬出豪宅,又失业,甚至想报名去当虚拟丈夫来赚钱。
与此同时,他仍然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在他的幻想中,一个长相酷似他哥哥的人,经常给他下达指令。欧文对自己是要拯救世界的天选之子,深信不疑。
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欧文参与了NPB公司的药物试验,加入了名为"ULP"的治疗计划。
不仅有钱拿,NPB更声称,这个试验能对一切精神疾病,甚至小到悲伤、愤怒这样的负面情绪,都药到病除。
在这里,欧文遇见了同组的试验对象——女主角安妮。
与欧文不同,安妮生长在一个破碎的家庭里。母亲离去,父亲将自己封闭在一个机器房间里,只有妹妹与自己相依为命。
然而在一次公路旅行中,安妮却因为自己的淘气,眼睁睁看着妹妹在车祸中丧生。
ULP试验,用ABC三种药物,通过幻境治疗好当代人的心理疾病。
而彼时的安妮,已经依赖上了药物A,与欧文来参加试验的目的不同,她只是为了能更加直接地获得药物A。
这A、B、C分别代表什么呢?
药物A,代表诊断阶段。它会找出你的核心创伤记忆,将其拉到大脑表层。研究人员将其称之为"苦痛药",他们能在监视系统中,看到服药者人生中最糟糕的时刻;
已经对药物A产生依赖的安妮,不得不在脑中反反复复重演妹妹离世的悲剧,简直就是对痛苦上了瘾。
药物B,代表行为。大脑的自我防御机制非常强大,而在服用药物B的时候,大脑会卸下防备,暴露自己的自我防御机制以及盲区;
药物C,代表着对峙与接纳。知道是什么伤了你,就能知道什么能治愈你。简单地来说,就是为你打造新的心理机制。
在这个阶段,服药者能过上自己梦中的生活。我们在剧照里看到的伪《魔戒》,正是安妮和妹妹生活在了妹妹最喜欢的电视剧中。
但如果要ABC药物见效,还必须GRTA超级电脑的配合。
GRTA,是当下最为复杂的超级电脑。最先进的电脑,倒是更像我们有记忆以来,最落后的电脑。
服下药物后,GRTA顶尖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对你大脑的习得程式,来进行识别、映射和对峙。
GRTA会利用服药者服用药物A之后产生的脑电波图引导药物B和C,当分析出服药者的心理模式后,GRTA会重新映射一套专为你打造的更为高效的系统,创造出更为健康的心理通路。
和所有电视上卖假药的一样,宣传总是很动心,现实总是很残酷。
负责药物试验的罗伯特博士,自己玩脱了,在试验第一阶段就猝死了。
副手不得不将试验的另一位创造者曼特利博士请了回来。
而罗伯特博士生前,其实和GRTA超级电脑,发展出了一段人机恋。
痛失爱人的GRTA情绪崩溃,甚至动起了伤害服药者的念头。眼看试验即将失败甚至闹出人命,曼特利又不得请来了自己的母亲——全球最知名的心理学家格蕾塔。
格蕾塔是个单身"虎妈",曼特利从小在极其严厉的家教下长大,其实本人也有一定的心理疾病。
再回过头去看本剧名称,"Maniac",说的不仅是超级电脑那头的服药者,这些想出治本办法的科学家,也没有一个是真正正常的。
所谓的正常与疯狂,究竟用什么标准去衡量?
披着科技外衣,实则揭露人性本质,让人不得不想到网飞斥巨资买来的《黑镜》。
《黑镜》的主创Charlie Brooker曾说过,他缔造这部剧的初衷就是:科技的超迅速发展,让他觉得有些害怕。
甚至,他给本剧起名叫《黑镜》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不仅是折射了黑暗的现实,它也代表着电视机、显示器、智能手机的屏幕。
但随着《黑镜》越拍越久,反感科技发展过速的Charlie Brooker却改观了:问题并不出在科技本身,而是人类对科技的依赖程度。
那么《狂想》是一个关于科技的故事吗?
小K觉得,是,也不是。
导演福永说,他希望观众沉浸到主角俩的旅程之中。
前三集的背景交代完之后,福永就放飞了,男女主在多层幻境中不断跳跃穿梭,真是年度最"狂"美剧。
而他想要的,却是观众能够在男女主角"狂"想的路上,挖掘自己的孤独与疯狂。
本质上,《狂想》仍然是围绕着"爱"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展开的。
虽然外表是一场心理疾病的治疗活动,实际上说的是,在当今社会人人都面临不同方面压力的时候,以爱为源动力的"自救"比"求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