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动作片《22英里》 讯息爆炸剪辑混乱让焦点变模糊

这不可能是我印象中的彼得·博格,印象中的彼得·博格,他的电影有令我诚心想要多刷的欲望,剧情脉络的人物、叙事之掌握和动作设计根植议题核心的爬梳应能以流畅、清晰和引人入胜一步步往前拖曳热血底下的各种反思与情绪,可以肯定的是看彼得·博格的作品,不论看剧本、看娱乐、看写实背后的悲催感性,都很少让人失望。但《22英里》走歪了,他的失落是彻底满出来的,而在这一趟惨剧后,虽然不愿但也不得不询问苍天,彼得·博格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拍出《22英里》这部明明可以短小精干却杂的让90分钟宛如三小时这样难容忍的作品。

在我看完《22英里》的霎那之际我并没有头绪自知我刚刚看了些什么内容,好多东西都夹杂而混在一起,你可能以为哪段剧情没看懂是因为漏掉了什么,可《22英里》就是在文本上有一搭没一搭的漏掉许多,结束之后只有徒留满腹的问号,文本不精已成事实,过多不必要的剪接和混乱几近一团糟的零碎叙事反而更为的模糊焦点,似乎不打算给人入戏的可能。

就一部拥些谍报元素的扎实动作片,《22英里》给予了一项明确的主旨,跟彼得·博格《孤独的幸存者》、《恐袭波士顿》等作品相仿,反恐题材依然是电影的命根,这回则也另外发展了一些国与国互别苗头的细节,甚由政府打手的CIA探员席瓦口中抛出欲意谈论政府道德对错的惊鸿一瞥,同时来宏观看待科技时代全球监控隐私难防的世界,独厚了谁,政治仰赖科技背后的错误种种防不胜防,一山还有一山高的自以为是,监控看似更安全,但一昧的相信机器却也可能蒙蔽双眼导致挫败,自以为可以一手遮天、综观全场的特工组织,无孔不入,红绿灯、监视器到无人机没有一样构成他们的阻碍,也就因为过度自信的相信科技能解决的就不会是问题,怠惰了人脑能够理性思索多元著想的自我而被眼前的现实误导,一步步踏入预设的陷阱,一次次的失败再失败永世不得翻身。

这样的议题一直是现阶段的争论点,科技人脑思考的界线应如何取得平衡,再者彼得·博格将其结合了反恐题型,写出了科技与反恐两面皆可的切入点,并强化了两者可以互相看待、对峙的利与弊,在讯息量愈滚愈大、剧本看似能有深意亦能兼具娱乐的此时,或许成为了问题的所在。

单看《22英里》,可以发现马克和彼得·博格这对拍档合作了四部电影,有三部便是真实事件改编的,亦可以察觉另外三部作品虽然直线但精巧的在既有文本骨干下只专心的雕琢人物心境并一步步串接洞悉故事的节奏及编排,达到最佳有条有理的完整叙事,回到《22英里》,在全部原创并且片长只给足90分钟的幕后定位来看,很明显的彼得·博格依旧渴望跟随着前三部作品的走势,不拖泥带水的以简来阐述这次的故事。

但你我皆知《22英里》和前三部电影的不同之处,既然把《22英里》设定出了一个相当大而有企图的故事版图,你就不能再用同一套只适于文本纯粹之作的步伐来一视同仁,《22英里》在反恐计中计的规划更为的繁杂、讯息爆量的多,却还奢望一切化繁为简,善于堆砌多线性的导演或许行得通,但就以往欣赏彼得·博格的作品样貌来看,这恐怕已不在彼得·博格的能力范围之内,进而导致了这样的一次缺失,有了可以很好的剧本、执行力却不够跟的上文本的脑容量。

从电影本体欣赏,讯息很多应该观众都看得出来,选择处理的方法就如上述所言是不明智的,致使作品毫无流畅度可言、剪辑上更可说是杂乱无章,短短放在片尾即可的一段画面和一句话也要用好几刀来剪散放置于剧情各处,说是想呼应,实则狗屁不通打散了主线节奏,看着剧情推进时各种剪痕捣乱,进一步的令故事叙事支离破碎的难以吸收下咽,看得混乱也只是人之常情,没能巧妙精粹的将这些繁复讯息给融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而这些因果元素春风吹又生的蝴蝶效应,也延伸到了角色的营造身上,没有角色便没有故事,但故事的匮乏也将深深影响角色的一举一动,爱丽丝自己的问题让家庭有所嫌隙,是她的刻划曲线,却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描绘出这些困扰着自己的琐事如何影响她走到最后一刻。

换句话说爱丽丝缺少的是显著的成长,脾气控管问题、婚姻裂痕这些编导提出的人格设定,在一路过关斩将之后就随风而去,应该是自己介于工作和家庭间的挣扎及奋勇前行的动力,却沦为一个没有情绪的点到为止、用完即丢的剧情工具。

马克·沃尔伯格演出的詹姆士席瓦亦然,也是有着情绪控管问题,尽管他有暂时压抑的方法,人设却也相当的没头没尾,空有演员魅力和极端显眼的神经质暴怒碎嘴演出,却只有开枪的份其余皆是空虚,他发完火,我们不会知道他心灵上的经过、他在乎什么、他又能因什么而有所成长。

所以是的,席瓦的角色曲线几乎不怎么动过,因此我们得不到共鸣、感受不到确切当下应该激起的情绪,甚至这两个角色怒气冲天之时又有嘴皮子的习性,那口白似乎都未经过梳理一般杂乱,观众硬生生被迫看着没有什么用处和意义的画面,撑着好几分钟一不小心就会昏昏欲睡的赘戏来大开嘴炮,马克·沃尔伯格被浪费了亦不用说劳伦·科汉同样也难逃这个下场。

虽然人设失败,不过马克·沃尔伯格和劳伦·科汉其中一点仍算是欣慰,这部分便是《22英里》唯一还能看的武打动作戏,劳伦·科汉美丽却同时致命且强而有力搏击和枪战都规划的强悍有魅力,马克·沃尔伯格倒是只有枪战的戏份安排,全片的打斗肉搏无疑是聚焦于特地从印尼邀约以《突袭》火红影坛的伊科乌艾斯,整个血肉模糊断手断脚的震撼残杀手法拳拳到肉招招精准,血腥的近身打斗完全可说是量身打造,硬底子功夫的一展身手,令人直呼疼痛。

但在开头我强调的是还能看,原因还是出在于剪接,剧本被剪乱剪散就算了,动作场面差点也被剪到连爽片都无法自居,明明伊科乌艾斯武打动作扎实,不必靠这种大刀乱剪想增添动作感反而会晃到一个头昏脑胀的裁剪来骗观众场面的激烈刺激吧,确实有大多的部分动作场面是让人看得烦躁无奈,在剪不断理还乱的整体叙事中,渐渐流失的是观众们本来还对动作戏存有的一点期待和热血。

对我而言,《22英里》是不折不扣的地雷,剧情交代的模糊不清又剪的混乱松散,整部电影的角色关系、故事线被规划的一团糟,更不用说全片的剪接着实让人眼花撩乱,看得是一度的疲惫想睡,在情节的翻盘上也都是编剧说了算,一切太快太突然缺少合理铺陈,故事和角色的空洞与莫名其妙,都使观众难以进入状况,自然没办法在翻盘之后获得足以惊艳的情绪涟漪,甚至让已经乱的搞不清楚的内容还多出了一些不明就理,李诺尔突然变成了三方间谍,究竟是哪三方?剧本带了什么方向让观众理解这三方和李诺尔的关系?散场之后几乎可以肯定观众并不会真正透彻知道这些事,仔细回想渴求理出个头绪,则成为了不可能的任务,唯一的一项优点也只剩动作场面还勉强可以让人一爽为快,只能希望《22英里》只是彼得·博格不小心的一次失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