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贵族专属物,一株名品竟可以换到一栋别墅?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品味,尤其在花卉上,更是如此。在我国,士大夫们酷爱兰花,达官贵人对牡丹情有独钟,隔海相望的大和民族则视菊花为生命,印度因为宗教信仰的因素,极力推崇莲花。
那么,被称为“花之国”的荷兰,谁能成为它最终的宠儿呢?
众所周知,荷兰人最爱的是郁金香,将其尊为国花。
郁金香单朵顶生,每一株绿茎上只有一朵花苞,那微微合拢的花型,高耸于茎叶之上,色泽俏丽却绝不秾艳媚俗,就如同一位欧洲中世纪盛装出行的贵族少女,昂首挺胸,顾盼生姿,显得骄傲自信。
有这样一段传说,森严的城堡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安娜,三位勇士们为了取得公主的芳心,各自拿出最珍贵的传家宝--王冠、宝剑、黄金求婚。这样的礼物太吸引人了,安娜公主不知该如何取舍。
于是,公主向花神祷告,希望神灵可以为她指点迷津。花神思考片刻,说道:“有个办法可以使你同时拥有这三者,但你是否愿意放弃一切,甚至不再为人?”
安娜同意了。
于是,花神挥舞着手中的魔杖,少女原地消失,湿润的泥土间快速生长出一株高贵挺直的植株。花朵是王冠、叶片如宝剑、黄金是球根。安娜如愿以偿,成为最美的花朵——郁金香。
或许,正是因为郁金香具备的这种贵族气质,它才深得欧洲人喜爱。
春天的时候,大片的郁金香绽放,荷兰成了花的海洋,美得令人神迷目眩。
许多人认为,郁金香以荷兰的国花闻名于世,这里一定是郁金香的起源地。
其实,郁金香原产于中东土耳其、小亚细亚一带,到16世纪才由西方传教士带入欧洲。
据说,欧洲的传教士,初次见到郁金香时,惊叹于此花的高贵美丽,便向土耳其导游询问花名,可导游却误会了他的意思,以为传教士问的是头巾,如实回答:tulip。
从此,郁金香便有了“穆斯林头巾”的雅称。
因此,一提到郁金香,人们总会联想起穆斯林少女们头巾下半遮半掩的明亮眼睛、在夜幕中摇曳多情的身姿,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我国也是郁金香大国,西北新疆、洛阳、西安等地有大片种植,品种达上千种之多。
大诗人李白留有名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看来,郁金香早在唐代就已传入中国?那岂非比欧洲早了近千年?
关于郁金香最早的官方记录的确是在唐朝《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八》,唐太宗派遣卫尉丞李义表出使天竺,天竺君主亲率大臣迎接,焚香夹道,并献上献火珠、菩提树和郁金香。
但是此香非彼香。火珠和菩提树乃佛教之物。郁金香作为至宝一起献给万邦之主的唐王,难道会是普通花卉吗?若以神圣而论,天竺人进献的应该是莲花才对啊!
经考证,其实天竺进献的郁金香,指的是温郁金,也称为姜黄,一种时常被印度人用在宗教祭祀、婚礼仪式上的香料,如今的印度影视剧里,还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现代的郁金香,则是清末随着中西交流的不断加深,才逐渐传入。
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内接见各国驻华公使夫人,荷兰公使夫人带来的郁金香,以其独特的花型吸引了慈禧太后的注意,太后遂命人在紫禁城内种植。
上世纪七十年代,荷兰公主曾赠送中山公园数箱郁金香球,公园派遣专人栽种,精心养护,逐渐形成规模,推而广之,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日常花卉。
其实,无论是唐代的温郁金,还是如今遍植于各地的郁金香,它们都是中外友好的象征,代表着国与国的文化碰撞,见证了一段段美好岁月。
十七世纪中叶,郁金香引发了一场狂欢,被后世称为“郁金香泡沫”,据说,这也是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第一次投机活动。
那个时期,一块郁金香根茎甚至可以买到一栋豪华别墅。对于那些珍贵品种,人们愿意用任何东西来交换,土地、房屋、家畜,华丽的服饰、珠宝。
在法国,一个新娘的所有嫁妆竟然只是一块郁金香球茎。
上至贵族富翁,下至仆人女佣,人人都为郁金香而狂欢,丧失了理智,荷兰政府甚至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方便郁金香交易。
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炒作”终于招至反噬,泡沫破灭之后,无数人倾家荡产,几年之内,荷兰的经济陷于瘫痪。
如今,郁金香经济早已恢复理性,郁金香的价值也回归到花卉本身,它用自己独特的气质征服了世界。
荷兰郁金香的产量每年可达90亿株以上,远销到世界各地,为农民们换取巨大的利润,为世界人民带去芬芳美丽。
和平年代,这些娇艳的花儿们必将开得更加明艳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