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老奶奶为玩游戏去做手术,这些“老玩家”才是游戏的受益者
1916年出生的陶奶奶今年已经102岁,育有七个子女,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也将近70岁。陶奶奶患有白内障,近两年的病情也是愈发严重。可因年龄太大,无论是家人还是陶奶奶自己,都因顾忌手术的风险而一拖再拖。直至今年,陶奶奶才鼓起勇气,决定接受手术。只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对于一个年过百岁的老人来说,让她鼓起勇气的,竟然会是电脑游戏。
据陶奶奶的子女介绍,陶奶奶首次接触游戏的时间是2002年。那时,家用电脑刚开始普及,向来比同龄人潮很多的陶奶奶自然也对电脑产生了兴趣。虽然在刚刚接触时,彼时已过86岁的陶奶奶需要在家人的帮助下才能顺利完成开机、关机等最基本操作。可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多,不仅可以独立完成这些简单的操作,陶奶奶甚至还喜欢上了打游戏。
麻将与Windows自带的扑克接龙是陶奶奶最喜欢玩的两个游戏,在白内障严重之前,连续玩个两盘不休息也不是什么难事。直到今年下半年,老人家的视力越来越差,不仅看电脑屏幕是灰蒙蒙的,就连鼠标在哪都看不清楚。就这样,玩不了游戏的陶奶奶“忍无可忍”,最终下定决心去做手术。
当然,促使陶奶奶下定决心的不仅仅是游戏,之所以强调游戏,也是为了在信息时代尽量捕捉到大众的好奇点。毕竟陶奶奶自己都说:“子孙看不见,游戏也不能玩,生活真当没意思。”可见,在老人的心中,家人与游戏都是她晚年生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好消息是,手术结果很成功,医生也同意陶奶奶可以继续玩游戏,只不过一次最好控制在半小时以内。这不禁也让人联想起了小时候玩游戏时家长的叮嘱:一次最多玩1个小时,玩完之后向远方眺望一会。返老还童,指的就是这个吧。
围绕着这条新闻的舆论,游戏日报注意到,除了游佩服陶奶奶精力,祝福她一直健康幸福下去的评论,还有部分读者将话题引申到了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上。
在公众印象中,一提到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就往往离不开广场舞、打牌下棋等关键词。可如果有一天,家里的老人再也跳不动广场舞、找不到牌友棋友时,又要用什么来填充他们的生活呢?
去年,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推出首部游戏纪录片《游戏愿景》,以日本敬老院的电子游戏项目为例,从身心健康、生活乐趣、逻辑思维、日常社交等多个维度展现了游戏为人类的晚年生活所带来的改变。
其实不仅是媒体为找话题的特意报道,近两年,随着网络社交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玩家”事迹也被普通网民分享了出来。比如那位今年已经83岁的硬核老玩家杨炳林爷爷,当1998年的小孩子还在沉迷小霸王时,老爷子就已经开始了自己PlayStation的征途。从PS1到PS4,老爷子光是游戏光盘,就珍藏了数百张。
神奇的是,从杨爷爷的微博中也可以看出,虽然老爷子如今读书看报都需要借助老花镜,但平时裸眼打PS4完全不是问题。如果单看游戏屏幕中的各种压枪技术的话,你恐怕很难想象到拿着手柄操作的是一个年过80的老爷爷。如今,除了日常打两三个小时游戏,杨爷爷还会将自己通关的游戏攻略写下来,其中包括了《古墓丽影》《使命召唤》《孤岛惊魂》这样的硬核大作。
还有中国香港的那支由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组成的电竞战队,他们表示,起初选择玩游戏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和年轻人多交流交流。然而随着游戏时长的累积,这些爷爷奶奶还发现了一些其他乐趣。
比如平时脾气温和的奶奶头一次发现原来自己这么有“暴力倾向”,直言“追着敌人打得感觉真是太爽了!”
平时不善交际的老人在参加过团体电竞赛事之后,发现自己的话竟然越来越多。“因为比赛和平时打游戏都需要语音沟通,说着话多了,发现自己原来这么喜欢说话。”
还有平时会出现失眠的老人,在接触游戏之后,也有效地解决了睡眠问题。因为不仅是身体方面,团体电竞所需要的脑力劳动,同样也很消耗体力。“虽然我们的孩子都会回家陪我们聊天吃饭,有时还出去旅行。但你想想,一年有365天,他们又能陪我们多少天呢?现在没事玩游戏,玩累了就睡,而且还能了解现在年轻人的世界,大脑和双手都能变得灵活,这样的生活真的很好。”
对了,他们的参赛项目是《风暴英雄》。
今年的游戏行业格外艰难,除了政策上的管控,舆论的压力,来自于社会层面的指责,也从未消停过。对此,2000亿的产值与文化输出成为了游戏行业的“正能量”反击。当然,在“讲事实,摆证据”的层面上,数据与成绩的确很有说服力。只是对于普通玩家而言,他们既不关心产值多少,也很少去关注游戏之于文化起到了怎样的传承作用,他们喜欢一款游戏,只是因为这游戏给他们带来了快乐,让他们的生活有了乐趣。
或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游戏都无法逃离背锅的命运。对此,玩家与从业者虽然无力改变,但当再有父母辈以“长者”的姿态对你所热爱的事物恶语相向时,建议可以考虑礼貌微笑地列举几个爷爷奶奶辈、乃至太奶奶辈玩家的例子分享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