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余的“春天”,不是你的春天
上周A股已经突破了2600点大关,下探至一个阶段性的底部,而此轮证券市场下行,并没有迎来中国新一轮“救市”行动,这也引发了证券市场的无限猜测。
10月14日,证监会召开投资者座谈会,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与私募基金和个人投资者分享了关于当前市场的看法,听取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的意见建议。
会议过程中,多位投资者提到,政府应针对股市下行采取逆周期政策措施,投资者本身也可以开展逆周期操作。在制度方面,应该对不合时宜的制度进行修改,特别是针对中国股市自身的特点,应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通过改革稳定预期,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刘士余认真回应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不过他同时也表示,现在股市的感觉像是在冬天,既然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
“春天论”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热烈讨论,其中也伴随着很多猜想:这是否是政策开启新一轮“救市”的信号?中国股指是否能够触底反弹?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现在是抄底的时机吗?
“春天已经不远了”无疑是整场座谈会最让人浮想联翩的一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远了”是一种两可的说法。那些在大周期中看已经“不远了”的事情,如果放在较短的时期里看,也许还很遥远。
现在来看,周一早盘除了降准释放流动性之外,好像并没有针对股指的特别利好消息,行情也并未出现任何程度的逆转,“救市论”可以说不攻自破。
即使仅仅从“股指将回归上升通道”这个角度来理解,“春天论”或许也为时尚早。尽管股指如今已经下探到了2600点以下,市场普遍预计,几乎没有什么向下的空间了,但以现在的外部市场环境来看,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首先是贸易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如今中美双方在贸易摩擦问题上仍然处于“边打边谈”的状态,双方在贸易问题上的矛盾是深层次的、长期的,想要在短期内消弭,可能性不大,因此市场短期内应当呈现一种波动。股指没有什么下探的空间,但如央行行长易纲周末所言:“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下行的风险巨大。”在基本面承压的情况下,股指很难向上突破。
其次,国际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上周美股连续出现剧烈下行,道琼斯指数周三大跌800点,创下历史第三大跌幅,引发全球股市全线下行,而上周A股市场面临剧烈动荡,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受到美国股市的影响。在美国市场上,包括摩根斯坦利、桥水基金在内的投资机构纷纷看空后市,市场普遍认为美股处在大跌行情的左侧,这无疑使整个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从而增加A股市场的外部风险。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很稳定,根据易纲行长周末的表态来看,今年中国GDP的实际增速仍然能够维持在6.5%,甚至更高,股指在基本面上是有支撑的。换句话说,这是一场“只输时间不输钱”的游戏。但如果期待长期的投资机会,所谓股市的“春天”,还应当包括刘主席近两年来不断强调的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与完善。
最近两年,包括证监会在内,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开始系统性地梳理权责关系,重新调整组织架构,逐步改变“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做出了很多积极有利的尝试,也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监管工作,包括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等等,这些举措打击了资本大鳄的嚣张气焰,这是有目共睹的。今后,证券监管将会越来越严格,越来越成为常态化。
但在制度建设的问题上,中国证券监管还有许多问题要回答。比如刘主席被诟病最深的IPO制度问题,早前一段时间,市场反映称IPO发审过快对股价影响很大,如何保护中小股民的利益?市场长期呼吁IPO要搞注册制、搞常态化,到底能不能落实,又该如何落实?
IPO这一点影响就很深远,如果公司上市仍然是一种极度稀缺的资源,中小板、创业板的“壳价值”依然存在,垃圾股的问题就不会得到解决。2015年6月股市出现拐点之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150多倍,没有只上涨不下跌的市场,一旦有卖空,价格拼命向价值回归,这是理所当然的。
除此之外,IPO股权结构该怎么调整?非流通股解禁怎么规定?如何防止股市成为上市公司的提款机?在保护和引导中小股民方面,证监会有什么新的举措?
最后,投资者一定要明白,在市场低靡,成交量下滑的大前提下,刘士余主席的话是为了稳定市场信心,避免造成恐慌,这是对股市作为融资工具而言的,不能构成对投资者的投资建议。短期内,外部市场的影响将会是一个重要因素,而紧缩仍然会是今明两年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在市场环境不确定的前提下,投资者要做的就是看好手里的钱,不要去和形势对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