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刊画报《点石斋画报》 19世纪画报里居然这么多戏精

画报盛行泰西,盖取各馆新闻事迹之颖异者,或新出一器、乍见一物,皆为绘图缀说,以征阅者之信,而中国则未之前闻……

爰倩精于绘事者,择新奇可喜之事,摹而为图,月出三次,次凡八帧,俾乐观新闻者有以考证其事,而茗余酒后,展卷玩赏,亦足以增色舞眉飞之乐。——《点石斋画报》“缘启”恩斯特·美查。

17世纪的巴黎,演绎了无数历史故事,的确令人向往。但19世纪末的中国,虽然变局已至,但社会百态、人世乐趣也毫不逊色。

如果你是19世纪末的“新新人类”,为了吃到最新鲜的“瓜”,跟上最in的潮流,获得第一手资讯,就一定要“订阅”这份中国最早的“公众号”!

什么?你问我它的名字?那自然就是《点石斋画报》啦!
作为“有开创之功”的中国早期著名旬刊画报,《点石斋画报》描绘了清末时人的喜怒哀乐与街头巷尾的逸闻琐事。
既有四时节序、饮食男女、世态人情、旧学新知,又有神仙鬼怪、转世还阳、神秘事件、因果梦兆,清末市民生活与世人口味偏好就此煮成一锅,端到大家面前,烩成晚清中国兼及世界的“浮世绘”佳肴。

总之,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讲不到的。

19世纪的“瓜”到底是什么口味?今天,小印就邀请小伙伴们一起试吃!

1、在画报里吃瓜的戏精

之前我们聊过古画中的戏精群演,那真是各种姿势、应有尽有!自然,《点石斋画报》中的吃瓜群众的戏精程度也毫不逊色!
这些群众在画中的“参演”,更是增添了画面的现场感,透过画内人物的鲜活表现,让画外的读者也能感受到现场的气氛。

这幅《赛灯盛会(六)》即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画中观者如云,画面的上部,是在楼上围观的,他们的表情对着读者,各有不同惟妙惟肖,画面下方又有涌动的人群,中间则既有华丽高大的花灯,长长的队伍,队伍后一层则是楼下的观众,将透视感融入画面,使得读者视觉的体验更加深化了。
现场浓烈的气氛由此烘托出来。

《赛马志盛》也是这般。
画师在登高远眺的视点对画面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处理,同样运用了透视,使得画面的层次清晰明了。
近景处不但有树木观者,更有仿佛在流动的车水马龙,马车、人力车、小商贩、杂货摊,不同身份的人们穿插其中,呈现出一种场景化的效果。
画面中部的留白则凸显出西人骑士扬鞭飞驰的动感。这样的视听观感,也十分强烈。

场景感有了,舞台搭起来了,戏精们也开始搓手手准备“演戏”了!
让我们拿起放大镜,再仔细瞧瞧这些画面。
比如这两位,大家看热闹的时候在偷偷聊天的。

“嗨,一会儿去吃什么?”“我都可以。”

还有这里的一家三口,围观的十分专注。

看着大家惊讶的表情,表演者一定对自己高超的技术很满意。右下角的黑衣服大叔您是在加油助威吗?

“让我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我也想看!”

“元芳,你怎么看?”

2、没有最神秘,只有更神秘

不知道小伙伴们夜深人静的时候,喜不喜欢悄悄戳开神秘灵异的故事贴,津津有味的阅览一番呢?
在《点石斋画报》里,就有着大量这样“惊心动魄”“稀奇古怪”的小故事。
从它们在画报里占的篇幅比例来看,19世纪的百姓邻里间吃到的最多的瓜,仿佛就是这一种了。
比如下面这幅,就讲述了左目可以看见鬼的武生甲的一段传奇。

话说呀,一开始,武生甲能视鬼这件事,大家多是不信的,有一天呢,他去探望一位患病的人,这个病人就问他,我病了这么久了,是不是有什么妖异啊,你给我说说呗?
他就回答道,您这好像不是妖,是一位女子站在您床头呢。

他又将这女子的相貌年纪讲述给了病人,病人就很吃惊,因为女子的样子和他早年过世的妻子很是相像,想来是等他携手离开。
于是,这个人十余日就离世了。
这一则颇有话本色彩,而下面这幅便是市井奇闻了。

上题曰:卖野人头。
此刻,大概上海的小伙伴会有点感触,因为这一清末从西洋进来稀罕游戏,如今已然化作方言俗语的一部分了。
野人头是啥?怎么卖呢?
画中小文已然给出答案。

说是,1884年附近的时候,有位美国人在茶室里展出“野人”,这“野人”号称没有身体而空余头部。
在帷幕重重的高台上,留一盏昏暗的灯照明,人们也是离得有一丈远,店家拿起洋烛放到头前,没靠近便被“头”吹灭了,还会讲“上海左近口气”的话,只是人们无论如何也难这凭烛光看清这“野人头”。
小文记者在文后感叹,是“为赚钱之戏,无甚奥妙,不足推敲。”但考虑观者的兴趣,为了让大家追上最新的娱乐项目,便精心记叙了下来。(现在,大家可以猜猜“卖野人头”在上海方言中的意思了)

“卖野人头”可供读者一乐,而下面这幅画讲述的神异之事却是科普读物的常客。

这幅图的名字为“赤焰腾空”,由画家吴友如作于1892年,它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幅UFO“肖像图”。
话说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晚上,就在南京城的南边,突然出现了一团火球,像是一颗巨大的蛋,虽然是红色但不很亮,它漂浮在半空中,从西向东缓慢的飞去。

人们看到它觉得十分惊奇,便有数百人争相观看,数十分钟后,它才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其中一位老人在它开始出现的时候,还听到了微微的响声。

“赤焰腾空”并不是唯一一幅疑似“UFO”纪实的图,吴友如的另一幅“火羊飞天”也讲述了类似的故事。

这一年的正月初九夜,万里无云、星斗满天,忽然天上出现了一只大的像盘子模样闪着红光的不明事物,出现在夜空之中,由南向北,很快地飞过。

当然,由于题为“火羊”,即流星的又一称谓,所以它究竟是什么,我们已经很难知晓了。

所以啊,其实《点石斋画报》的价值,一开始并没有被大家这么看好。

为啥呢?
诚如中国新闻史学拓荒者戈公振先生所言:“惜取材有类《聊斋》,无关大局”,鲁迅先生也曾严厉批评画报内容之过俗。是的,虽然里面社会新闻、国家大事也不是没有描绘,但篇幅占比最多的,确实还是这些神神叨叨的小故事。
毕竟除了上面这些故事之外,菩萨救火、龙王出巡、妖魅幻形、木妖畏匠、鬼求伸冤……光看题目就觉得“怎么肥四”,太不严肃了吧!

但对于吃瓜群众而言,神秘故事一箩筐,也确实更能使人手舞足蹈、会心一笑!

3、南北杂货,新鲜八卦
《点石斋画报》有多风靡呢?

吴趼人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便有一段买书与读报的故事,他写道:“只见我姊姊拿着一本书看,我走近看时。却画的是画,翻过书面一看,始知是《点石斋画报》。便问那里来的?姊姊道:‘刚才一个小孩拿来卖的,还有两张报纸呢。’”
可见,无论男女老少,人们对这既有可读性又观赏性十足的《画报》着实十分喜爱,而让这喜爱加分的,各类八卦趣事大概不会缺席。
《点石斋画报》里的八卦,更是不局限于街头巷陌,皇城内外、古今中外,应有尽有。

这一幅“猫鼠同眠”,讲得便是一对西人夫妻,男子养猫,女子豢鼠,结果猫鼠天性,闹得夫妻二人差点反目。
做不成左右邻里,那便做上下邻居。于是老鼠被安排在了楼上,而猫被安排在了楼下,协定落实,夫妻和好如初。
数年后,猫鼠玩熟了,竟然同眠。等等,这个故事略微耳熟,也或许叫TOM和JERRY?
总之,这情景让访客们时常惊异,也引得小文记者一番思考,他以猫鼠关系喻兵盗关系,巧妙的讽刺了时事,主旨一下子就高大上了起来。

在这里,你还能吃到奥王的八卦。
这一幅讲得是奥匈帝国皇帝微服私行的趣事。
某日,他驾驶一辆破马车、身着低调的在路上,来了一位士兵拦住他搭车,他便应许。路上不说话也许比较尴尬,于是士兵就和奥王聊了起来,内容围绕着早饭吃了什么展开,很是接地气。
士兵让奥王猜,奥王数次没能猜错,他便得意的告诉奥王,我的早餐是国王园子里的一只鸡。
这下轮到士兵猜了,奥王让士兵猜他的身份,结果可想而知。答案揭晓,士兵大惊失色,等待责罚,希望获得原谅。奥王却扔给他一包银子,告诉士兵拿这些钱权且做车费,士兵才叩谢而去。

《孤亭玩月》一幅,则讲述了意大利商人赞克泼阑的事。
这幅绘图设计得十分巧妙,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面图为其家中园林,他突发奇想,在水中铸一铁铸,其上建亭,用作纳凉赏月,又找来能工巧匠把柱子设计成中空,中垂一绳索,上悬一铜镫,人踩在上面,拉着绳子,及其就自动把他们拉上去。
由此,便刻在上面尽情品美酒、享美景。
画面右半部分的建筑物辅助了孤亭叙述的成立,让人身临其境,画中泛舟与水中月影则颇具诗情画意。
更有不同的风土习俗与异域文化供读者了解。

西欧小国风俗

 

朝鲜王宫之事

 

新款自行车什么样

 

墨西哥的神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