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新机打了5G的脸 4G版iPhone 12不到四千元

随着9月的临近,关于苹果新手机的消息也越来越多,近日有外媒爆料,iPhone 12除了5G版之外,还会推出4G版,并进一步拉低价格。

据悉,4G版的新机有5.4英寸和6.1英寸两个版本,搭载A14 Bionic芯片,内置4G内存,并配备1200万后置双摄。

据说5.4英寸的4G版iPhone 12售价仅为549美元,约合人民币3850元,比最低配的iPhone 11还要便宜150美元左右。

在国内手机制造商纷纷布局5G的情况下,苹果选择“开倒车”的行为令人不解,业界领头羊的谨慎,也似乎暗示着5G技术背后的种种不完美...

对于5G,苹果还有些犹豫

在苹果看来,5G技术的不成熟是多方面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发热,5G芯片会运用到毫米波频段,芯片的算力大概比4G芯片高出5倍,相应的功耗则提升了2.5倍,信号需要从芯片本身来消散,而5G手机的天线模块数量在增加的同时,不断搜索还未覆盖完全的5G信号也会造成功耗增加,从而产生更多热能。

英特尔此前有XMM8060和XMM8160两款5G基带芯片,8060本来可以在2019年量产,但发热情况始终没能解决;8160是升级款,通过10nm的工艺改善了发热情况,但依然不够理想,导致8160芯片的研发一再延期,甚至错过了苹果给出的最后交付日。

同期的骁龙855虽然支持5G,但5G的模块(X50)需要另外购买安装,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它会影响整个855芯片的发热表现。

包括郭明錤和《日经亚洲观察》在内的多个信源都曾指出,今年5G版 iPhone将采用高通的骁龙X55的基带。
X55基带也会带来发热的负担,以至于很多5G安卓手机采用了VC均热板,甚至液冷铜管的散热方案。

iPhone在这方面比较保守,自从iPhone X开始苹果便使用了双层主板设计,将CPU夹在中间,只有石墨片帮助散热,这让近几代iPhone的散热状况很不理想。
MacRumors在上月透露,5G版iPhone可能会用上骁龙X60的基带。相比于现在的X55,X60使用了5nm的制程,可以聚合mmWave毫米波和sub-6GHz两种频段的数据,发热低,而效率更高。
此前高通表示搭载了X60的手机不会早于2021年出现,如果iPhone继续使用X55,将面临在双层主板的散热劣势下,解决5G芯片的发热问题。
另外,对于苹果来说,成本也是不得考虑的因素,抛弃英特尔后,iPhone在基带芯片这个核心元器件上重新依赖于高通,短期内又不可能把华为或三星拉入二级供应商行业。

这样一来,iPhone新机的发布节奏、产品供货、甚至利润的多少都会受到高通的影响。

根据DigiTimes最新消息,苹果在考虑将2021年推出的5G iPhone改为只支持单频段的版本。苹果将根据当地更广泛使用的5G频段,来决定不同市场采用哪种5G频段,以降低成本。

5G更多是对未来的布局,而不是现在的消费驱动力

2019年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是赶鸭子上架的一年,从工信部下发5G牌照,到三大运营商推出5G套餐,前后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

面对5G商业化落地的大潮,各家都在全力研发5G技术,试推5G手机,来刺激早已疲乏的市场。

2019年,国内大小品牌推出了约20多款5G手机。

在厂商线上线下广告的狂轰滥炸下,并没有出现他们期望的5G购机狂潮,IDC的数据显示,中国2019年第三季度的手机销量,相比去年同期没有明显增长。

阻碍之一,就是5G手机的价格,这20款手机的平均价格在3000元区间,另外,三大运营的套餐价格都落在了129-599元的区间,相比4G资费有明显的涨价,低价格套餐不但限制流量,在速度上也只能达到500Mbps的级别,和5G的预设速度有很大出入。

而在过去几年,手机的主要消费群体是通过渠道下沉获取的三四线城市人口,高昂的价格直接成为影响消费主体下单的最大障碍。

进入2020年,更多5G芯片供应商的加入,5G手机的售价也大幅下调,很多产品已经来到了2000元左右的价位。比如OPPO刚发布的A72,搭载了天玑720 5G芯片,定价1899元。

在降价的情况下,手机市场依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复苏。

根据数据调研公司Counterpoint最新发布的报告,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总销量同比下降17%,比第一季度略有恢复。华为和苹果是仅有的两个销量同比上升品牌,而苹果的手机里没有一个具备5G的功能。

分析指出,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增长了9%,关键在于品牌变的更加务实,比如苹果新款iPhone SE的低定价和iPhone 11的降价促销,让该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2%。

对于用户来说,购买新手机的推动力依然是性价比,5G没能成为很多人换机的理由,主要在于它目前所能实现的功能太过局限。

5G让现有的体验更好了,但没有带来变革

目前5G在国内的覆盖,主要还是北上广等大城市,北京理论上实现了5环内的覆盖,可在实际使用中,依然还是有很多的漏洞。

这其实和5G本身的技术有关系,5G使用的是高频段,在覆盖范围上会有衰退,比如同样覆盖一个区域,5G需要的基站数量会超过4G。

目前已有微基站和小功率多点覆盖的方案,当然这些都需要时间进行测试和改进,不少专家预测,5G想要达到目前4G的覆盖率和稳定性,需要5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美国最大运营商Verizon目前已经在美国部分地区开放了5G网络,实测下载速度可达1Gbps每秒,而iPhone XS的最高下载速度在20Mbps左右(1Gb=1024Mb)。

目前美国的5G网络速度大约在700Mbps左右,信号好的情况下可以突破1G,The Verge的记者表示自己花了90秒的时间就下载了一部高清《钢铁侠2》。

但他同时指出,自己体验的5G存在以下几个缺陷:连接不稳定,在几百米的范围内,下载速度也会出现大幅波动,5G网络在室内几乎不可用,而且在手机上传时,会自动切换到4G的速度。

在国内,5G现行的速度和Verizon相仿,望京区域实测的下载速度约700Mbps(上传速度在80Mbps左右,峰值约1Gb),大约为4G网速的十倍。在海淀区的5G下载速度在400Mbps左右,上行速度约50Mbps。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最大的疑问就是高速到底有什么用。

最直观的提升是APP的下载和更新:几十MB的APP基本可以做到秒下载,像很多大型应用,比如2.6GB的《王者荣耀》,下载更新的等待的时间会比4G网络减少80%以上。

5G也能解决很大的延迟问题,4g一般可以达到40-70ms左右的延迟度,如果网络环境不好,比如室内,隔墙,或者周围人数多,在100ms以上的延迟是常有的事儿。而在5G下,实测的延迟率可以稳定在30-40ms的区间,这对于游戏体验方面是不小的提升。

在视频应用上,如果看1080P的高清模式,拖动进度条,基本可以做到画面的随时响应,这在地铁、机场等环境下会格外好用。

理性分析,这些点都是很有益处的提升,但依然不是多数用户在日常使用时的核心痛点,比如续航、拍照等等。

5G需要一个杀手级的应用,行业普遍预测它可能会在游戏领域最先诞生。

比如云游戏,5G可以让千元机实现特效全开,实现全高清和最高画质的标准,不会因为手机过热或芯片性能不足等因素出现卡顿。

同时,它能免去安装和更新时间,还能解决平台兼容性和账号统一的问题,在云端,用户只需要一个账号,就可以在不同终端上进行游戏进度的储存和读取,真正实现无缝连接,再也不会有iPhone用户,因为《王者荣耀》账号无法迁移,而不敢换安卓手机的尴尬情况。

还有消逝已久的VR产业,VR当年最大的问题,比如头显沉、发热严重、续航差、延迟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头戴设备内部的处理器性能不足导致的,在5G的支持下,运算转交给云端服务器,传回的数据又能保证低延迟,这样一来就解决了VR头显在硬件上的很多硬伤。在韩国的5G试点中,就有约20%的流量是由VR内容消耗的。

除了游戏之外,5G在手机上的其它想象空间还比较狭窄,在解决内容问题之前,5G手机的首要目标是降低售价和资费,做好覆盖面,提升速度等硬指标。

可以预见的是,厂商会为了销量不断降低5G手机的价格,在“5G 新基建”的政策背景下,2020年的5G覆盖广度还将提升,运营商也表示将继续下调套餐资费获取更多5G用户。

而在此之前,有生存压力的厂商还会不断宣传5G手机的“完美”,尝试说服消费者换掉他们的老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