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不停飙脏话的人,可能有病
梁实秋写过一篇《骂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他说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这是一种发泄感情的方法,但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试的。之后还出了几个骂招儿,什么预设埋伏、以退为进之类。
当时读完觉得再精辟没有,直到发现这世上有一群人,他们不停地飙脏话、骂人,却并非是为了发泄情绪,而且很多时候还伴随着抽搐和一些怪声儿。
比如《寄宿学校》里的弗雷德里克。
他在课堂上不住地扭动脖子,说话时会狂飙“操你妈的”,根本来不及思考梁实秋那些骂招儿。
©️《寄宿学校》,弗雷德里克
再比如《嗝嗝老师》里的奈娜。
说两句话要打四次嗝儿,打完会不自觉用手背拍击下巴,脑袋还时不时向左抽动。
©️《嗝嗝老师》,奈娜
虽然并没有说脏话的迹象,但如果不加以干预,也可能会发展成满口污言秽语,叫人耳不忍闻。
因为此,奈娜从小被老师和同学嘲笑,长大后多次应聘教师岗,均告失败。父亲也从心底里无法容忍她这一缺陷,甚至认为是她毁了自己的尊严。
可这到底是种什么缺陷?
电影的评论里,有人将之笼统概括为“抽动症”,有人称“第一次听说”,更有甚者“几乎闻所未闻”。
©️关于《嗝嗝老师》的短评
妥瑞氏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它还有一个更通俗、但是充满歧视性的名字:抽动秽语症。
“实在是难听,”纪录片《妥妥的幸福》里,导演蒋云生这样说,“如同阿兹海默症被叫做’老年痴呆’,抽动秽语症,听上去就像患者喜欢骂人一样。”
彼时是2016年,蒋云生患病的第27年,他在浦东图书馆举办了首映分享会,站在台上时,眉梢嘴角会不自主地抽搐,并发出一种含混的奇怪喉音。
这一年,VR虚拟现实技术得到普及,十分之一的美国家庭拥有智能交互机器人,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一号飞船,宇航员可以在太空驻留30天。
而妥瑞氏综合征仍然无药可医。
不要说医治,就是完整念出它的名称,在国内也实在困难。但美国知晓率可观,因为《叫我第一名》。
©️《叫我第一名》是影史影响力最大的一部有关妥瑞氏综合征的电影,在它上映以后,美国对这种病症的认知情况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男主叫布莱德,智商与同龄人无异,也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棒球打得极好,更有创造力和教学天赋。最要命的是,他笑起来可真像好天气。
如果不会没来由的抽动,或者在父亲讲话时突然怪叫,他的人生一定体面又从容。也可能日子苦一些,那就平平凡凡找份工作,为考学娶妻发发愁。
也不至于一次接一次转学,仍被同学老师瞧不起。
陌生人说“不知道他哪根筋不对”,父亲觉得他调皮,母亲的朋友问“你有没有考虑过找人驱魔”。
©️《叫我第一名》,母亲的朋友如是说
不夸张,即便发达如美国,也会认为这种病与邪恶力量有关。60年代的一起“警察虐人事件”,被虐者便患了这种病,但警察坚持认为,“他是撒旦。”
现如今,中国也在上演这种错误。
《妥妥的幸福》里,由于蒋云生时常“挤眉弄眼”,父母先是求助于眼科,之后又转为精神病治疗。
也有家庭认为,这是“身体里有小鬼”,应当用巫术进行驱逐,于是强行给孩子灌下所谓“圣水”。
《叫我第一名》虽没有这般夸张,但也曾求错医。是母亲带布莱德看心理科,医生认为这是他对父母离异的反抗,还问他“是不是在怨爸爸不跟你住”。
©️《叫我第一名》,奉行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医生如是说
怎么讲,其实也怪不得他们这样猜测。
1885年,法国医生妥瑞最先发现了这种病征,将其形容为“一种严重的抽动性疾病”,包括运动抽动、声音抽动、综合抽动,但病因始终没有找到。
目前,医学界普遍支持“多巴胺递质紊乱”假说。
由于多巴胺的活动异常增加,使人的神经系统不分时间、场合和对象,突然兴奋,将一些错综乱杂的信息错误地传递给大脑。
大脑收到以后,发送给身体,人便产生了抽动和痉挛,并将这些不完整的信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左图是妥瑞医生,右图是患者的脑结构,医学研究认为,大脑皮层及皮质下区域、丘脑、基底神经节、额叶皮质的功能紊乱会引起抽搐。据说,有患者会偷偷注射肉毒杆菌,为自己降低肌肉活性
真的太像恶作剧了。
虽然医学上给出的患病概率是0.3%~1%,男女比例是3 : 1,英国也有超过30万的成年人和儿童身患此症,台湾地区更是每200人中就有一人。
但实际患者数量远远高于这些确诊数量。
因为很多人的症状实在太难察觉,就算发作,也会被当成是恶作剧,要么就是吃坏了、没睡好。
美国门将蒂姆·霍华德,自小就有这种病。2007年,他转会到英超埃弗顿队,需要体检,结果队医愣是没查出来,直到后来报名世界杯才确诊。
©️球迷称,蒂姆·霍华德是一名有“神经刀气质”的守门员。所谓神经刀,就是“神经病”般的超强发挥。《芝加哥论坛报》称他是“罕见的生物”
且这种病无法根治,只能用药物控制发作频率,蒋云生将其概括为“一种死不了的绝症”。既然如此,谁还有心力再去医院诊断?
好在《叫我第一名》里,布莱德的母亲一直没放弃,带他参加互助小组,给予充分的理解与鼓励。
于是,布莱德迎着冷眼和嘲笑,开始跟周围人解释自己的病,立志不向妥瑞症认输。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拿到大学学位,并成为了一名老师。
©️《精神神经病诊断统计手册》表明,妥瑞氏综合征在2-2l岁均可发病,但多在青春期有自愈倾向,且不会影响智力。布莱德的母亲得知后,松了一口气,并鼓励布莱德将妥瑞症打败
这不是第一部讲妥瑞氏综合征的电影。
早在1997年的《尼亚加拉,尼亚加拉》里,罗宾·汤尼就演了一个妥瑞症患者,叫玛西。
她开着越野车,打算和一个叫塞斯的男人去加拿大,谁知路上不自主地抽搐起来,还胡言乱语。而唯一能阻止这种行为的,竟然只有酒精和性。
©️《尼亚加拉,尼亚加拉》
1999年的《哈啦猛男秀》,男主在一次工作中遇见了无数美女,其中就有一位自称患了妥瑞症候群。
©️《哈拉猛男秀》
2008年,《菲比梦游仙境》上映,由当时9岁的艾丽·范宁出演妥瑞氏综合征患者。她不止会抽搐,还会向同学吐口水,且无法凭自身意志控制这些行为。
©️《菲比梦游仙境》
韩剧《没关系,是爱情啊》,李光洙饰演的咖啡店职员也有这种病,总会毫无意识地发出“xiang,598,噗噗,啊”等一系列怪叫。
©️《没关系,是爱情啊》,李光洙
之后的《文森特要看海》、《不凡之路》均围绕这一题材,主角想融入社会,无奈屡屡碰壁,最后通过旅行,通过飞驰在路上,与世界和自己达成和解。
©️《不凡之路》,罗伯特·席安(图左)饰演的妥瑞症患者
片子虽多,但症状表现与《叫我第一名》、《嗝嗝老师》大同小异,都是身体抽搐、喉咙发出怪声。
“秽语”何来呢?
其实这是声音抽搐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并不多见,在所有患者里只占20%。但医学研究发现,患此病症数年之后,口出秽语的概率可增加至60%。
甚至有文献记载,一个耳聋的妥瑞症患者发病时,竟用手语表达出了Fuck和Shit。
要和一般的脏话加以区分也简单,患妥瑞症的人说出的脏话,通常与上下文无关,都是在一句平常的话里突然蹦出来的,没有逻辑,更不符合语境。
就像经过了混乱剪辑,夹杂在患者脑海中的素材里,脱口而出时,连他们自己都无法理解。
美剧《百年酒馆》里就有位这样的姑娘,一会儿“叶利钦操了我爸”,一会儿“你鸡巴上带着屎”,令对面的男人忍无可忍,这场相亲也不了了之。
©️《百年酒馆》,姑娘患有很严重的妥瑞症,每次想说脏话时,声调都会比平常的语调强烈很多,也是一个可以让人将其与一般人讲脏话区分开的方法
电影《方形》也有。是严肃的访谈会现场,总有个观众骂“混蛋”、“婊子”,言辞不堪入耳,几次打断了访谈。亏得有人出面解释,称他在受精神折磨。
©️《方形》
据说,这种症状跟语言类型脱不了干系,用字母语言的西方人比说文字语言的东方人更容易患病。
而为了避免冒犯到别人,患者通常会在想说脏话时使用替代词或首字母,比如“FFFFFFF”。
倒也不是全无好处。
研究表明,妥瑞症患者的情绪管理能力比一般人强。且由于左脑额叶与常人不同,迫使右脑得到超常锻炼,使之在运动、音乐方面都非常突出。
比如莫扎特。
据说,他飙起脏话来滔滔不绝,“把我的屁股好好舔干净”、“空屁!空屁!噢,一个妙词”。
©️很多关于莫扎特的传记,都有他喜欢说污言秽语的记载,华莱士的《名人隐私录》里说他有“恋屎癖”,在给玛丽亚的信里,他这样写道:“我的肛门在燃烧,也许是想拉屎了!我往你鼻子上拉屎!”此外,他个人的书简集里有100处关于“大便”的字眼。图为电影《莫扎特传》
再比如说唱歌手Eminem。
他留给粉丝的印象有两个,一个是歌词里千奇百怪的脏话,一个是唱歌时总喜欢抖手。但这些都不是他的Freestyle,而是来源于妥瑞症。
©️2014年,Eminem在华盛顿特区的Valor音乐会上
当然,不是所有患者都像Eminem或者莫扎特,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也不是所有患者都如《叫我第一名》里的布莱德,有个无条件相信自己的母亲。
多数人只会像他们的曾经,如《嗝嗝老师》里的奈娜,连培育出自己的母校也将她的简历拒之门外。
好容易有学校愿意接纳她做老师,却被分去差生班,终日受学生们的嘲笑与捉弄。
幸而,别人怎么做,她是不在乎的。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一个妥瑞症患者一步步取得双学位,这中间的路,是用什么样的坚韧与勇敢铺出来的。
所以她虽生气但更争气,化软肋为动力,给了这一班差生从未有过的自信,并最终登上校长之位。
©️《嗝嗝老师》
不要紧,妥瑞氏综合征而已,能有多糟。
你看,她从小就被家人和老师冷嘲热讽,可能你也一样。她长大后求职屡屡碰壁,可能你也一样。那么她从来都不曾被打倒,可能,你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