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秘的角落》看如何避免亲子关系悲剧

豆瓣高分国剧《隐秘的角落》最近火了,不仅是秦昊饰演的张老师引发了热议,老戏骨刘琳也把周春红这个单亲妈妈的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

剧中,出生单亲家庭的朱朝阳是个性情有些孤僻的“问题少年”,更一手造成了同父异母的妹妹朱晶晶的死亡,就此堕入深渊。

他的性格悲剧是如何造成的?一方面源于父亲朱永平,另一方面,也源于母亲周春红。

和许多单亲妈妈一样,周春红埋头苦干,忘我牺牲,挣着微薄的收入,却从来不会少了朱朝阳的吃穿用度。

周春红当然关心着朱朝阳,却从来没有真正地停下来,想一想问一问孩子究竟需要什么。周春红对朱朝阳的关心是充满了强迫的,是情绪化的。

里面有一个桥段:

因为儿子得知了自己与马主任的恋情,周春红一脸愧疚地端着刚热好的牛奶进入儿子的房间,借故坐在儿子的床边。

朱朝阳并不想喝牛奶,但周春红催的紧,他只得顺从地开始一小口地喝。

而当朱朝阳后面从神情中表现出一丝拒绝时,原本还很愧疚的周春红瞬间被激怒:

“你现在长大了,自己能照顾自己了是吧?!”接着开始历数前夫的罪状:“如果你爸爸是个负责任的男人、当初不抛弃我们,今天的事就不会发生(我就不会和马主任去开房,就不会造成我们母子现在这般屈辱与伤害)!“

发泄完之后,又开始后悔,伸出手充满怜惜地想去帮儿子擦去留在嘴边的奶渍。而朱朝阳无意中的躲闪却再次激怒了她,她奋力摁住儿子的脸胡乱地涂抹着。

斥责儿子:“大人的事你懂什么?!你现在只管好好学习!!”

还告诉朱朝阳以后自己的工作换到市里去,这样他就可以天天吃到新鲜的饭了。

在周春红眼中,“天天能吃到新鲜的饭”是自己对正在长身体的儿子最需要做的事,也是自己关心孩子的方式,这看起来似乎,很正确。
但朱朝阳真正需要的却并非如此。

对于周春红而言,自身的处境难以平静,所以表露出情绪化,而忽略孩子内心真实的意愿,久而久之,母子沟通不畅,就渐行渐远了,这种情况下,是无法让朱朝阳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被关心的。

如此,孩子缺失了成长必备的能量,酿成了悲剧的后果。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情绪占了70%,内容只占到30%。两个人的交流,往往是先营造出融洽的,互相信任的温和气氛,才能真正进入正题,完成沟通。
而从周春红和朱朝阳的相处方式来看,确实负面情绪占据了沟通的主导,让母子之间逐渐生成了沟壑,而非搭建起心的桥梁。
这是一种软暴力的沟通方式。

之前在后台看见过这样一封求助信,求助者是个来自小城镇的16岁高中女生,因为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害怕回家,害怕日夜操劳的母亲,看见成绩单之后歇斯底里的质问与哭泣。

女生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母亲认为能够考上一所985的牛逼大学,就能走出小镇,过上大城市年轻人的体面生活。成绩好的时候,母亲也不会特别高兴地鼓励她,但成绩一旦不理想,母亲可以蒙着被子哭上一整晚,时常让女生感觉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很自责。
后来通过和她的进一步沟通,我们了解到这个女生在班里人缘也不太好,性格比较反复无常。压力一大的时候,脱发和爆痘等生理反应也很严重。
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尤其需要情绪上的正向引导,如果父母自身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是具有破坏力的。

但也不乏一些表现不错的父母。
身旁一位女友,是位瑜伽老师,日常尤其关注自身的情绪和在身体上的反馈,她把练习中产生的觉知也运用到了与自己两个小孩的相处过程中。
无论小朋友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类似打翻茶杯,打烂厨房的鸡蛋,或者是弄脏了刚刚清理完的地毯。换作一些父母,看着生活秩序突然被破坏,一定早就炸了。
但她很平和。在她看来,生活的修行不在高远的境界,恰恰在我们如何去应对鸡毛蒜皮的日常,在混乱中妥善收纳好情绪,以最快的反应去解决问题,恢复生活的秩序。“囡囡,茶杯翻了。”她抱住自己的小女儿,指着地上的茶杯说,“茶杯流眼泪了啊?茶杯伤心了,那囡囡之后是不是要拿稳一点,让茶杯不要流眼泪。”
小女儿重重地点点头,弯下腰去把茶杯捡了起来,还对她说:“妈妈,我们要帮茶杯把眼泪擦干。”
孩子犯错的时候,内心会有紧张,惭愧,也会不知所措。父母爱的方式,首先需要去拥抱孩子的负面情绪,然后才是告知他们,合适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如此,才能让孩子真正对自己的言行有所认识。更好的是,能在成长历程中,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善良与宽宥之情。

情绪就如同火焰,火焰太猛,使人感到焦灼,难以平静。这种灼热感会影响到我们日常的亲密关系。

良好的亲密关系能使人感受到细水长流的温柔,而始终保持着情绪化的亲密关系,是在不断损耗。

许多人理解的“控制情绪”是“压制情绪”,只要表面不露声色,就是能够有效控制情绪,实则不然。之前流行的“戒掉情绪”指的也不是压制情绪,而是借助一些方法,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巧妙地从内在化解情绪,让负面情绪缓缓流动,直到消解。
如何去化解我们的情绪,让我们能更好地与孩子交流和沟通,搭建起心的桥梁呢?我们需要克服内心的焦虑感。

成年人的焦虑往往源于多重因素,比如期望与现实不合。

期望孩子成绩名列前茅,自己事业风生水起;父母身体健康,孩子懂事听话,不会惹老人家生气;老公对自己的关心能够多一些……

而现实可能是,自己工作遭遇瓶颈的同时,小孩儿踢球把学校的窗户砸了,早恋了成绩下滑了,老公比自己还要忙,而爸妈那边也遇到了麻烦需要住院……

原本期望的秩序,被破坏了,内在的情绪稳态也受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