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孙中山齐名,毙命于不知谁派的刺客手中
癸丑年二月十三,寒冰未化,朔风凛冽。
当夜10点45分,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几个推翻清朝的核心人物,陪同着宋教仁,从上海火车站贵宾候车室走出。
他们行至检票口,背后突然掠出一个精悍的身影,从黑色的军衣里拔出手枪,对准宋教仁扣动了扳机。
车站顿时大乱,人们四处逃散。
中弹的宋教仁,趴倒在候车椅上,鲜血,似泉涌般从腰部向外流淌。
寒面鹰目的刺客,迅即旋身提足,乌黑的枪口和移去的身影轨迹,在血案现场,画了个偌大的问号,带着血腥的气味,遁形于惊悸的寒夜之中……
为民主祸起萧墙
被害人宋教仁,1882年生,湖南桃源人。
1904年2月,与黄兴、刘揆一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11月筹划长沙起义,后因事情泄密遭通缉而逃亡日本。
1905年,与友人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成立同盟会,任司法部监事长。
1911年,任《民主报》主笔。参与筹备广州黄花岗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协助湖北军政府办外交,后又赴宁筹组中央临时政府。
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4月,任临时政府农林总长。8月,他主张通过国会和政党政治实现资产阶级民主。
1913年2月4日,参众两院复选,经他努力,国民党得票较多,期望以多数党的地位,成立责任内阁,约束个人专权。
1913年3月20日22时45分,以国民党党首的身份准备北上组阁之际,被刺客暗杀于上海火车站。
英年逝真凶难觅
月冷,风劲,星寒夜。
刺客残戾的子弹,掠取了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年仅32岁的生命。
硝烟起处,弥漫着是非难辨的迷雾。
宋教仁是清末民初时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身披民主宪政的铠甲,在荆棘丛生中砥砺前行。
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和中华民国的创立者之一,宋教仁步罡踏斗,迸发出的磅礴之气,势必触动到了他人的奶酪。
经全力搜捕,刺客缉拿归案。案犯乃前清失业兵痞武士英,及江苏驻沪巡查长应桂馨。
本以为真相即可昭告天下,岂料武士英的突然暴亡,随后应桂馨越狱后被人乱刀砍死,真相愈加扑朔迷离。
实情匿众说纷纭
月落星沉,雾霭阵阵。
历史的涟漪上,弥漫着拂不去的烟云。
薄暮冥冥,指使刺客的真正元凶,隐身其中,影影绰绰,让人辨别不清。
有人揣测是赵秉钧。
出身卑微的赵秉钧,屡迁要职,终为国务总理。为保职位,买凶将可能就任下届总理的宋教仁杀害。
也有人猜测是袁世凯。
身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惧怕宋教仁结束了自己的专权地位,便安排洪述祖,网罗应桂馨,收买武士英对宋教仁痛下杀手。
甚至有人妄加臆测是孙中山。
孙中山任命宋教仁为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后,宋撇开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大讲自己三权分立的宪政设想,因当时宋教仁声誉太盛,威胁到了孙的地位,令其死于非命……
国运舛元凶影绰
幽星影蔽,忽隐忽现。
剧情很跌宕,不管是不是欲盖弥彰,各方都大呼冤枉。
赵秉钧曾自辩说,他在唐绍仪内阁期间,就和宋成为同僚挚友。宋家住得较远,有时天晚就住在他家,两人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赵秉钧有可能涉案,但仅用“宋做总理,我往哪搁”来推论,貌似有点草率。
民国初年,各种制度极其混乱,任职官员也像走马灯似地不停更换,仅半年多就换了三个国务总理。
其实,总理一职是个虚位。且朝更夕改,各种轮番坐庄。为此杀人,又怎能杀得过来。
宋遇刺后,赵秉钧马上递上了辞呈,将近一年之后,在天津督署内中毒身亡。七窍流血的诡异暴毙,使得赵秉钧杀宋一说,变得疑点重重。
疑叠嶂百年谜案
密云不雨,晴空落雨滴,凡事皆有可能又未必可能。
袁世凯面对宋教仁对自己的威胁,不可能坐以待毙。
然而,根据《临时约法》规定,大总统掌控着内阁总理的提名权。即便是国民党人在国会弹劾在位内阁总理成功,下届的准内阁总理,仍须他先行提名方可往下进行。
▲《建党伟业》中宋教仁的饰演者——张涵予
袁世凯完全可以不提名宋教仁——所以说,宋不可能对兵权在握的大总统构成真正的威胁。
那么,国民党人有没有可能内斗杀人呢?
国民党刚刚组建,鱼龙混杂,好似一盘散沙。国民党在国会的得票率,不一定能让宋教仁铁定组阁,也就不存在谁是老大、谁非要杀谁的问题。
更何况,身为国民党最高职务理事长的孙中山,不图名利,为国家积劳成疾,至死还惦记着国家,几乎没留下遗产,更何况二人同一个阵营。
要说孙中山是幕后主使,试问:动机何在?
刺客杀刺客结果又被旁人索命,其中诡秘的政治背景,蹊跷的涉案人之死,只窥端倪查不到元凶的迷局,让宋教仁的罹难,成为百年未破的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