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车企核心技术竞争新战场
从前,谈及汽车核心技术,我们潜意识地想起: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评价一个车企核心技术掌握程度,往往要看这几项核心技术平台化的程度如何,不过,近期无论是车展还是CES,都出现了另外一个体现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
我们知道,随着汽车电子的飞速发展,汽车的智能化进一步加强,据统计,汽车的创新70%来源于汽车电子产品,电子产品成本占整车比例已经从上世纪 70 年代的 4%,成长到现在的 30%左右。未来仍将进一步提升,预期到 2030 年,该比例将可达到 50%。
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趋势图
智能座舱越来越多承担创新职责和成本职责
对于核心技术来言,传统意义上的平台核心技术架构更多偏向机械层面,这些层面让诸多巨头汽车制造商辉煌百年,而接下来,平行于机械系统的平台架构之外,更高阶的智能座舱平台会越来越凸显自己的竞争优势,在目前汽车制造商领域,包括通用汽车、特斯拉汽车等占有绝对的优势。
凯迪拉克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是啥?主要包括全液晶仪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联网模块、抬头显示 HUD、流媒体后视镜等,座舱电子是人车交互的中枢,代表着整车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座舱的构成
汽车行业是一个百年行业,十多年前就被定性为“夕阳产业”,时至今日,汽车企业多被各地政府定为“高新技术产业”,这里面最直接的体现是汽车的创新越来越多,而创新的主流就是通过智能座舱衍生的智能化。
简单地来讲,我们看到的丰富的功能,包括支持语音识别、手势识别、高清显示、主动安全报警、实时导航、在线信息娱乐、紧急救援等功能和服务,背后支撑的内容属于智能座舱的范畴。
凯迪拉克流媒体
在车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上汽通用推出全新一代人机交互设计理念,将车辆UI/UE等交互界面聚焦用户最本原的情感诉求,基于对人.车.社会的全新思考,通过对空间与时间概念的重新解构,将实现超人机工程在超维空间中的应用,为消费者打造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更灵动的超感体验,内容涉及智能定制交互体验、多元交互感知体验,这种创新都属于智能座舱的应用创新。
这种创新的本质是智能座舱软硬件驱动下,把产品属性升级为服务属性的一种体验,比如智能定制交互体验,用户不仅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快捷操作界面,还可以轻松操控卡片到全屏和分屏模式的转换。未来AI人工智能将以用户为中心学习迭代,智能驱动卡片界面适应用户和驾乘场景。
而多元交互感知体验,多元混合交互系统将提供给用户多种系统交互模式,包括文字、语音、视觉、动作、环境、触摸超维交互体验,都在将汽车这类冷冰冰的产品升级为一种拟人化的类生命的产品,这种提前在传统的汽车上很难找到端倪。
幕后的安全技术是智能座舱的基石
我们谈及车联网也好、智能座舱也好,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要清楚,用户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要特别保证,因为如果像Facebook那样致使用户信息泄密,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不安全,更是整个功能性危险。
上汽通用在这个方面比较出色,将安全加密较高的车身电气架构与车载娱乐区隔,前者即是我们熟悉的安吉星远程检测在内的一系列技术,这些都得益于GM全球领先的电气化架构。
对于汽车来讲,与互联网最大的不同是,它的软件功能体现在功能性安全、娱乐等多个层次,功能性安全危机生命,必须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加密芯片、加密算法等在云端、管端和终端都需要进行严防死守,与此同时,在娱乐层面,因为需要提供足够的开放生态,获取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内容。这两类通信方式、运算方式都需要进行隔离进行。
智能座舱平台化让家族化产品更具优势
汽车属于大批量消费品,中国每年汽车销量达到3000万台,这意味消费者层次多元化,汽车产品也要多元化,针对不同消费者需求、不同消费能力需求,推出相应的平台产品。智能座舱更是这样,平台化产品是体现一个汽车企业核心能力之一。
上汽通用汽车整合全球资源和本地的研发能力,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了整车通讯的解决方案,导入传统CAN总线与以太网总线混合的技术方案,并且在系统中采用了业界领先的基于Hypervisor的系统架构,以更好地利用强大的硬件资源,使数据传输更快、程序应用更多,为用户提供安全且多样化的车联服务和体验。
基于Hypervisor的系统架构,等效于给予智能座舱一个操作系统,用来协调不同的芯片、不同芯片底层软件、不同应用层软件,让整个架构和系统高效地工作起来。
比如上汽通用推出新一代车联网系统,提及到多屏互联设计,即通过多个大尺寸屏幕逐步替代传统物理操作,这里面不同芯片、不同功能之间的运算和协调,需要整个架构的操作系统。简明直接的信息交互,功能分区屏幕的互补布局,用户友好操作的幕后便是整个架构的功劳。
与此同时,不同车辆上不同布局,都需要更多的平台化架构的支持。
当然,整个智能网联不仅仅体现在操作系统、电子电气架构、人机交互设计概念,更是一个系统级别的跨领域、跨专业的技术方案,在智能化日益深化的同时,它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显著,相信更多的汽车制造商会加速这方面产品研发和投放,给予消费者更多创新的产品,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