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选择性复杂” vs 贾樟柯“真话正能量”

月黑风高夜,高手对决时。

9月2400:18,《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发微博评价了贾樟柯的新片《江湖儿女》,称电影“充满了负能量,看得让人难受。”“别被《江湖儿女》这个名字骗了,那是个用灰暗镜头讲的好人不得好报的平庸故事。”这条微博已经删掉。

9月2523:48,贾樟柯发长文微博回复了胡锡进,针对胡锡进的观点作了十二条解释。

胡锡进“选择性复杂”vs贾樟柯“真话正能量”

很快,今天下午13:18,胡锡进也发了一长段微博再作回复,表达自己不该靠片名看电影,贾樟柯说的自己都接受。

胡锡进“选择性复杂”vs贾樟柯“真话正能量”

《江湖儿女》自上映以来,口碑呈两极分化,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也很正常。只是不喜欢的那波观众的理由,还是那么常见。

第一波骂声首先来自于对于廖凡饰演的“斌哥”是始乱终弃的渣男,赵涛饰演的“巧巧”不该当圣母的批判;对于贾樟柯拍不了黑帮电影的批判;对片子的“土”、压抑、“笑不出来也哭不出来”的批判。

总结一下,一波是用道德的标准对艺术电影进行三观审判,另一波则是用政治导向来对创作者做诛心之论。艺术电影在中国的舆论压力莫过于此。

胡锡进“选择性复杂”vs贾樟柯“真话正能量”

观众有没有表达“不喜欢”的自由?有;导演有没有回复“不喜欢”的自由?有。

文艺片的待遇大多如此,可但凡对贾樟柯有一点了解,但凡在进电影院前看到了电影的海报,心里会很清楚电影的调性。

一个专注于记录时代变迁和小人物的导演,这么多年来镜头一直对准自己的故乡,强烈怀旧的人,难道会突然去拍一部热闹的黑帮爱情故事,再给你一个大团圆结局吗?

不会的。

胡锡进的观点可以说代表了一部分观众,这部分观众想要那种激烈的情绪、强烈的视觉冲击,要奇观、要心理补偿、要治愈、要正能量、要大哭大笑、要发泄。

这是他们走进电影院的原因。

胡锡进“选择性复杂”vs贾樟柯“真话正能量”

贾樟柯在回信中提到的“选择性复杂”是对胡锡进一贯主张的“复杂中国”理论的揶揄:既然中国社会都是复杂多样的,那么凭什么电影就要黑白分明,容不得些许复杂?光凭这一点,贾樟柯对胡锡进的了解远远大于胡锡进对于贾樟柯的了解,贾樟柯的时评功力也高于胡锡进的影评功力。

但平心而论,“选择性复杂”多少也也可以理解。胡锡进报道“复杂的中国”,跟很多观众一样,已经积累了太多的压抑情绪,看电影的时候再也不想体会“灰暗镜头的复杂”了,不想再给自己添堵。

可情感一再被冲击,便很难触动。

贾樟柯的回信里提到的两个观点,很有道理。

“真话是最大的正能量。”

“堵,其实是一种复杂的观感,是一种极大的情绪波动……堵证明您还有知觉。”

我喜欢贾樟柯的这种回应方式,谈吐里留存了仿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气息,这种说理辩论,能够让真理彰显。不论这种回应夹杂了什么样的目的,是趁机宣传一波电影为票房做贡献还是维护口碑之举,至少,他输出了观点。

胡锡进“选择性复杂”vs贾樟柯“真话正能量”

说理辩论现在变得稀缺,粉圈掐架、网络对骂的方式渗透到每一种争辩之中,粉圈中积累了大量的“黑”与“反黑”经验,遵循着“舆论的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的准则,要么是简单粗暴的恶语相向,要么是带节奏的一片祥和岁月静好,总之都失去了理智。

越多越多的“怼”和“杠”体现了人们的不耐烦。只有态度,没有观点,说什么并不重要,说到让对方服气比较重要,观点被强烈的反对情绪所遮盖。

真实、暴露真实、面对真实,变成了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真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变成了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暴力行为,观众承受不了这份“暴力”,电视剧要看甜宠,电影要看喜剧。

“电影工作者,不仅想拍好电影,追求电影的艺术绝对值或满足个人想象。事实上,电影是有机的媒体,电影也在经营观众,在经营电影与社会之间的反应。”

胡锡进“选择性复杂”vs贾樟柯“真话正能量”

拍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发言权,没有人表达的东西,大家看不见的、不愿意看见的东西,拍电影的人来表达,让社会多一种声音,人生多一种选择,多元绝对是好事。

观众的发言权很大,在网络这一工具的传达下,还在继续变大。近年来影视行业习惯于研究观众的喜好,用大数据听观众的声音,去服务去讨好观众,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发言权,题材类型窄化。

观众越来越知道怎么让影视作品满足自己的需求,在电视剧和电影里,观众听到了自己的声音,通过影视制作这一声音中介,自己输出给自己,可同时,观众也感受到了这种无趣。

电影和社会不能产生好的反应了,原因很复杂,包含了艺术创作、意识形态、市场行为和社会学的诸多因素。

文艺片一出来,似乎总是面对舆论对电影道德价值观的谴责,要解释上半天:艺术和道德不是一回事,艺术和教育也不是一回事。

胡锡进“选择性复杂”vs贾樟柯“真话正能量”

电影是电影,用喜剧或悲剧定义扼杀了它的丰富性,让人笑和让人哭不是它的本来功能,艺术是要“探讨情感的多样性、人性的弱点、情感悖论”,探讨一些“非分”的东西。

法律不可以界定、道德划清不了的,就交给艺术,交给电影来探索。

人人都要珍惜自己的发言权,电影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