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同志、女性性欲、多元家庭,这部德剧一口气讨论了这么多主题
国庆期间遇到一部超级棒的德剧,一口气刷完了第一季和第二季,迫不及待地来跟大家安利。
这部剧的名字叫做《选帝侯大街56号》(第二季的名字是《选帝侯大街59号》,也许是想通过6到9的颠覆来暗示人物性格与命运的转变),是迄今为止我看过最女权、最有代入感的电视剧。每季只有三集,每集一小时三十分钟,情节紧凑,探讨了关于女性性欲、性侵、多元家庭、对二战的反思、同志等多个主题。
世俗的标准 or 内心的欲望?
故事发生在二战后50年代的西柏林,薛克拉夫人和她的三个女儿赫尔嘉、伊娃、莫妮卡住在选帝侯大街56号,那里是薛克拉夫人和战亡的丈夫一起办的舞蹈学校。故事主要围绕着这四位性格迥异的女性展开。
△从左至右分别为:大姐赫尔嘉,母亲薛克拉夫人,小女儿莫妮卡,二女儿伊娃
故事的主角是小女儿莫妮卡,她天性热爱自由,却因为行为并不符合人们那个年代对贤惠女性的期待而受到母亲斥责。她在家政学校学习,学不会怎么做个好家庭妇女,多门功课都不及格,一次在雨中忘我独舞被校方认为“有伤风化”,将她开除,莫妮卡因此回到了选帝侯大街56号的家中。
△莫妮卡一开始是极度自卑的
莫妮卡相貌并不出色,总是在家务上笨手笨脚,不懂得怎么和男性相处,母亲认为这是一个“最没用”的女儿,觉得她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她嫁不出去。
但莫妮卡对舞蹈和音乐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极大的热情。她偷偷和天性乐观、喜欢沾花惹草,并同样对音乐舞蹈有热情的大提琴手弗兰迪报名参加了柏林摇滚舞蹈大赛,在世俗的压力下,一步步探索着自己的梦想、爱情与性yu。
△莫妮卡与弗兰迪
她的这条故事线后面我会详细讲。
大姐赫尔嘉谈吐得体大方,贤惠稳重,很早便与未婚夫沃夫冈订了婚。本以为幸福生活将由此开始,可是婚后生活并不幸福。被婆婆刁难,要像照顾一个孩子一样照顾自己的丈夫,整天做饭洗衣服熨烫床单。
△大姐赫尔嘉与丈夫沃夫冈
一次因为莫妮卡出了事,她与家人去寻找莫妮卡,回家已经很晚,给丈夫烤得面包糊了,沃夫冈只会抱怨说,“那东西根本没法吃”,理直气壮地告诉妻子,“你的妹妹已经不是你的家人了,你现在的家人是我”,却根本不关心赫尔嘉连晚饭还没有吃。
△每次看到赫尔嘉忙里忙外做家务,沃夫冈像一尊佛一样坐那挑三拣四都把我气得七窍生烟
如果说这些只是那个年代多数人的性别观念和家庭的分工模式的话,那么沃夫冈的同志身份则让这桩表面门当户对婚姻更加显得更加空洞。沃夫冈婚后无法履行“丈夫的义务”,他为了扭转自己的性倾向,去医生那里寻求治疗。即使他一心想改变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为此每周忍受多次电击治疗,却始终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性取向,身心备受折磨。
△沃夫冈接受扭转治疗的那一段真的好心酸……
在他向赫尔嘉坦白后,赫尔嘉却恳求沃夫冈无论如何都不要和自己离婚,因为在那个年代,离了婚的女性是一无是处的,她宁愿维持这段食之无味的婚姻,也不愿承受众人的议论纷纷。
在第二季中,她争夺妹妹莫妮卡的私生女,举报陷害沃夫冈的同性爱人,种种在观众看来极度自私的行为都是为了维护这种被当时社会认可的生活方式——尽管她在践行这种生活方式的过程中,根本感受不到幸福。
二姐伊娃有着精致的面容,懂得如何讨好男性,性格俏皮可爱。她嫁给了比她年长三十多岁的精神医生(就是为沃夫冈做扭转治疗的那位)。这位医生性格古怪,认为女性的性高潮毫无意义,所以每次行房事都格外粗暴,他控制欲极强,对待女性的方式就是威胁她们“我要把你诊断成人格分裂,然后天天把你绑起来电击”。
△伊娃曾经的恋人是一位东德的足球运动员,但伊娃最终还是选择了和变态教授在一起
他不许伊娃考驾照,不许她在婚后继续工作,怀疑她跟加油站的工人有染。伊娃在鼓起勇气离开他后,没有办法做任何工作,因为那个年代已婚女性外出工作必须得到丈夫的同意。也许是为了钱,也许是为了欲望,伊娃成为了一名站街女。精神医生发现后怒不可遏,他冲到伊娃的公寓里将伊娃强/奸,并打成重伤……
母亲薛克拉夫人在第一季实在不是个讨人喜欢的角色。她非常保守又非常精明,视名誉为生命。
△薛克拉夫人,看到最后对这个角色又爱又恨
小女儿莫妮卡被人强/奸后,她第一反应是指责女儿行为不检点;
得知强奸女儿的人想娶莫妮卡为妻,她还非常积极地促成这桩婚事,认为这是莫妮卡的“福气”;
当大女儿向她哭诉自己的丈夫只喜欢男人时,她说,有的男人会出轨,有的男人爱赌博,你就把你丈夫对男人的兴趣当作一点男人的小爱好不就好了;
当二女儿忍受不了控制欲极强的丈夫,她站在精神医生一边,认为女儿是被“宠坏了”,对方没有外遇没有家暴,好端端地为什么要离婚?
但在这样几乎百分百符合“女德”的外表下,薛克拉夫人也做过许多“出格”的事。二十多年前,她和舞蹈学校的搭档出轨,并且怀孕有了莫妮卡,此后两个人长期保持着情人关系。但即使丈夫战亡的消息传来,情人向她多次求婚,薛克拉夫人仍然不愿意嫁给他,理由是“如果我们结婚,大家就都会知道这些年我们的地下情,他们会觉得我是个不正经的女人”。
这部剧中,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复杂的,正如现实中人性的复杂一样,比如母亲薛克拉夫人,尽管她为了“名誉”总是表现得冷酷无情,但仍然在努力做个好母亲,在冲突中一点点接纳女儿们不一样的选择。
《选帝侯大街56号》中,每个人都在世俗的标准和自己内心的欲望之间不断徘徊挣扎,有的人会选择前者,有的人会选择后者,但无论他们的选择是什么,剧中所呈现出来的矛盾就足以引人深思。虽然剧情发生在50年代的德国,却让我们对中国当下的性别与家庭现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如何对待性侵?
在这部剧中,富二代约阿希姆和莫妮卡的感情是条非常有看点的剧情线。令很多人接受不了的是,在故事的一开始,约阿希姆强/奸了莫妮卡,曲曲折折的发展后,在第二季的结尾,约阿希姆和莫妮卡举行了婚礼。
但是请注意,这并不是一个为强/奸/犯洗白的故事。相反,我认为,这部剧认真讨论了女性应该如何对待性侵。
约阿希姆的父亲拥有一家巨大的军工厂,他是希特勒的拥趸,把自己的大儿子(也就是约阿希姆的哥哥)送上二战战场,并一直以他为荣。大儿子战死后,他把对大儿子的期望转移到了约阿希姆的身上。
△约阿希姆
然而约阿希姆与哥哥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他痛恨战争,热爱和平,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想成为一名作家,在德国很多个报纸上有自己的专栏。但父亲为了让他安心接手军工厂,动用关系不让任何一家报纸和出版社发表他的文章。约阿希姆在这样生活氛围中有些自暴自弃,成天花天酒地,不务正业。
在赫尔嘉的婚礼上,约阿希姆喝醉了,莫妮卡扶他去楼上醒酒休息,却在争执中被他强/奸。
当莫妮卡承受着痛苦和委屈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愤怒地去找约阿希姆的父亲算账,父亲叫来约阿希姆对峙,他在父亲面前懦弱地把一切过错都推给了莫妮卡,“不是我的错,要怪就怪你的女儿不知检点”。
就是这样一句毫无说服力的争辩,却让莫妮卡的母亲对自己女儿的失当行为深信不疑,她回到家后反过来指责莫妮卡的放荡,说她不应该勾引约阿希姆。
苛责受害者,轻纵施害者,这一套标准即使到了今天的社会也丝毫没有改变。
犯下错事的约阿希姆被良心折磨,同时,他发现自己竟然真的爱上了这个聪明、坚强又有些与众不同的姑娘莫妮卡,他打电话向莫妮卡的母亲道歉,承认那晚他与莫妮卡之间“存在误会”,并提出他想约莫妮卡出去。
母亲薛克拉夫人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原谅了这个对自己女儿实施性侵的男人,并为有人为莫妮卡动心而暗自高兴。她命令莫妮卡去跟约阿希姆约会,恨不得赶紧借此机会把莫妮卡嫁出去。
作为受害者,莫妮卡经历了身体被侵犯的痛苦和被母亲羞辱的二次伤害,但即使如此,莫妮卡始终没有怀疑过: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可恶的是强/奸自己的那个人。
她抱着这样坚定的念头被母亲逼着去与约阿希姆外出约会,心里却在想着如何惩罚这个强/奸/犯。
尽管约阿希姆在几次约会中都表现出了与往日不同的尊重与善解人意,甚至温柔而有礼貌地询问莫妮卡,“作为一位未婚女性,您的梦想是什么?”
这是那个年代的人们从未关心的问题,大家都理所当然的认为未婚女性的愿望就是结婚嫁人,相夫教子。
约阿希姆的这个问题让莫妮卡如死水一般的生活突然有了波澜,她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她可以梦想,可以去实现梦想。可以说,正是由此开始,莫妮卡才决定追求她对摇滚的热情,报名参加舞蹈大赛,释放被母亲压抑许久的真实的自己。
但即便如此,莫妮卡仍无法原谅约阿希姆之前的强/奸,在一次约会中,莫妮卡偷偷藏了一把匕首,趁约阿希姆不注意狠狠地刺向了他的胸膛。
莫妮卡的这一刺,不仅是对性侵者的报复,更是对荡妇羞辱的一次精彩反击。我在《在性侵事件中,荡妇羞辱为什么百试百灵》一文中写过,很多时候,大家把女性在性侵中遭受的痛苦转化成了一种耻辱,认为女性在此过程中遭受的身体痛苦远远不及她失去“贞操”的痛苦,且认定这种耻辱应当一辈子跟随她,不可磨灭。
但我们为何不能将性侵看作一场单纯的身体侵犯,就像是遭遇了场车祸,或者,被人用匕首刺了一刀?
莫妮卡的这一刺,像是一种宣示,宣示性侵和其它身体暴力并没有很大不同,阴jing插入身体就如同匕首刺入身体一样,是对身体主权的暴力侵犯。我们会因之感到痛苦,因为这违背了我们的意志,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了损害。
但我们不必因此感到羞辱,我们并没有因此失去什么宝贵的东西。没有哪个受害者会因为一个刀伤伤口就一辈子活在阴影下,同样,也没有哪个受害者应该为一场性侵就背负一辈子的耻辱。
性侵给受害者带来的痛苦是真实的,但随之而来的耻辱感却是这个社会文化强加的。它看似是在保护受害者,实则却在宣扬“贞操”对女性多么重要。
另外,莫妮卡的行为也在告诉这个轻纵施害者的社会:如果社会程序无法惩罚性侵者,那么女性也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反击。剧中这样戏剧化的暴力行为是一种反击方式,现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米兔运动也是一种反击方式,每位遭受过性侵的女性勇敢发声,讲述她们的经历,就是对那些肆无忌惮的性侵者有力的反击。
至于莫妮卡之后为什么会与强/奸她的约阿希姆结婚?
我想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如果看了全剧你就会发现,约阿希姆很爱莫妮卡,并且非常尊重她,支持她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打破所有社会期待对她的束缚。而更重要的是,莫妮卡并非为了掩饰自己遭受过强/奸,或为了遵从母亲的命令才嫁给他,她是完全依据自己的意愿作出的选择。
莫妮卡最后的选择不代表每个强奸犯都应该被原谅,相反,它说明了,每个女性的选择都值得被尊重,不管她有怎样的过往。
家庭生活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吗?
剧中所呈现出的传统家庭模式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莫妮卡对于家庭的想象与别人不同。
她与小伙伴弗兰迪报名参加舞蹈大赛,两个年轻人成为了很好的搭档,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他们几乎无话不谈,帮助彼此走出生命的阴影,陪伴彼此度过人生低谷。他们在一起分享对音乐和舞蹈的热情的同时,莫妮卡还与他一起探索彼此的身体,换句话说,他们做了一段时间非常快乐和谐的pao友。
△弗兰迪
但在那个避孕方式少得可怜的年代,莫妮卡没过多久就怀孕了。尽管弗兰迪和约阿希姆都表示愿意和她结婚,但她并不觉得怀孕是走入婚姻的好理由。更何况,她了解弗兰迪,他并不适合在一段稳定的关系中;同时,她也不忍心让约阿希姆不明不白地成为孩子的父亲。
犹豫许久后,她决定独自生下这个孩子,是个女儿。
孩子出生后,母亲薛克拉夫人霸道地把孩子交给大姐赫尔嘉夫妇两人抚养,她精明地觉得这样既可以保住莫妮卡的名声,又可以掩盖沃夫冈是同性恋的事实。
因为没有丈夫,莫妮卡知道自己几乎没有可能夺回孩子的抚养权,她常常去大姐家看望女儿,陪她玩耍,给她买东西,努力尽着母亲的责任。
但随着女儿长到了会说话的年纪,赫尔嘉和沃夫冈对莫妮卡的到访越来越不满,因为女儿总是会叫莫妮卡“妈妈”,而忘记自己的妈妈“应该是”赫尔嘉。他们夫妻觉得,这种复杂的关系会让孩子感到混乱,因此限制莫妮卡看望女儿的次数,也禁止女儿叫莫妮卡“妈妈”。
他们和我们周围的很多人一样认定“父与母”是唯一的正确的存在,还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把这套标准用其他人身上,规定每个孩子只能且必须拥有一个父亲一个母亲,排斥所有其它可能的存在。
莫妮卡对家庭的期待不同。她跟弗兰迪描述过自己渴望的“家”:要有女儿,要有爱人约阿希姆,还有挚友弗兰迪(那时他们已经结束了pao友关系,只是好朋友)。
这就是关于多元成家的想象啊!关于多元成家,我们之前也有过介绍,简单了来说,就是允许拥有各种不同诉求的群体依照自己的意愿组成家庭,包括同性家庭,和自己的好朋友组成的不以性爱、生育为必要条件的家庭等等。
她打算和约阿希姆结婚时,也跟他坦然讲了自己的期待,并提出,因为自己要继续追求事业,她希望由约阿希姆来承担更多照顾家庭的责任。约阿希姆温柔地答应了。
莫妮卡关于家庭组成以及家庭分工的规划,即使放在今天,仍然不被很多人所接受,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家庭就是一男一女的结合,男人承担挣钱养家的责任,女人承担生育照顾的责任,由此组成的家庭才是“正常的”。
也因此,那些与这个标准不相符的家庭模式,比如独身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同志家庭,多元家庭等等都会被认为是异常的,有害的。
然而一个家庭的模式再符合这一标准也未必幸福,比如沃夫冈和赫尔嘉的家庭,比如伊娃和她那位疯狂的教授的家庭,以及我们身边那么多肉眼可见的不幸的家庭。
一个家庭是否幸福,与它的组成模式没有关系。如果你恰好和莫妮卡一样对家庭的期待有着与社会标准不一样的想象,那么请一定相信,这并不意味着你错了,恰恰相反,你的想象和实践意味着社会改变与进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