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充电100W、120W 这些手机厂商想干什么

如果你关注了其他头部的科技媒体,那么你应该也有所发现,很多科技媒体已经发布了一些关于手机厂商们在充电这一方面的新动态,像小米、OPPO、vivo、华为,他们手中都攥着最新的有线充电技术,打算应用在他们今年下半年的新品上。

其实早在去年,小米、vivo 已经先后放出了有线充电 100W、有线充电 120W 的视频,在工程机上,两家早已经实现了让手机的充电变得飞一般迅速。与此同时,其他家也在逐步跟进这方面的技术,以在后续的市场上能够和友商这一批竞品抗衡。

但是受限于量产方面的原因,去年下半年,各家厂商最高也只是把有线充电做到了 65W,是 OPPO 旗下的 Super VOOC,为了做到这样的功率,OPPO 甚至是引入了全新的材料去打造充电头。
在 OPPO 之后,各路供应商、手机厂商也是对这一方案快速做了跟进,在去年下半年涌现出来了不少采用 GaN 的充电头。在这一技术的推动下,有很多媒体认为 80W、100W 等更快的有线充电技术也很有希望出现。
但是实际上,在刚刚过去的 2020 上半年中,并没有哪家厂商做到了更高的充电功率,无线充电的功率确实有相对提升,但是有线充电在今年上半年处于了一个停滞的状态。
和屏下前摄一样,厂商、供应商不是没有这个技术去做,而是技术经过各项调优、验证、认证走向量产的过程实在是有一些漫长,即使厂商很想在短时间内把技术端出来,他们也只能嘴上说说,该等的时间时间还是要等。

从目前的消息看来,对于超高速有线充电这一块,供应链方面目前是都完成了准备,走向量产只是最后一步的事情。现阶段来看,各家准备的新一代充电技术区分度还是不小的。
比如说华为,他们第一批超高速快充只到 66W,而 OPPO、vivo 等厂商可能会把之前实验室里的技术搬出来,上到 100W。而小米根据最新的消息,有一款输出功率达到了 120W 的充电器已经通过了认证,这意味着他们家的产品或许可以得到高达 120W 的快充,而首发这个技术的很可能使大家期待已久的 MIX 4。
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快的充电带来的好处是很直接的 —— 充电变快了,速度变高了,插上线没多久手机的电量就上涨一大截,对于总是有「电量焦虑」的朋友来说,这必然会是一个体验上的大提升。

但是我们反过来想,这么快的充电真的是我们每一个消费者都需要的吗?

在厂商和厂商之间的比拼中,快充这个点是单纯地拼数值,我比你高就是我强,你比我高就是我弱,所以在过去厂商和厂商之间一直都围绕充电死磕数值,把手机充电功率抬升得越来越高。

很多消费者对于「快充」的需求一般是尽可能在半个小时内把手机充到一个可以用的程度,一般来说对应系统显示的电量,这种充电多是从 20%-30% 充到 80%-90%,而不是 0% 到 90% 甚至是充满。在这种需求下,很多不是那么先进的快充其实也都能基本做到这一点,哪怕现在的手机电池容量节节攀升,一个 30W 左右的快充也基本能够解决问题了。
随着现在越来越多旗舰机加入了无线充电技术,你也可以充分利用无线充电来延长电池寿命、保持手机随时处于一个较高电量的状态。

在不用手机的把手机放在桌子上充电,或者在开车的路上把手机放在充电座上充电,这使得你的手机在一天内的大部分时间里其实都是保持一个满电或者近似满电的状态,除非你比较重度地使用、长时间离开充电垫,那电量可能会不够用。
不过在大城市,想要找到可以充电的插座、共享充电宝等也并非难事,很多手机用户也完全没有繁忙到一整天连给手机充电的机会都没有,完全抽不出 20 - 30 分钟不用手机的时间去给手机充个电。
有线充电的高功率其实还可以理解,毕竟重度游戏玩家多少用得上,边充边玩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使用习惯,更快的充电能够让手机更快「回血」,让用户能够更快地投入到战斗。
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完全离不开手游的超重度玩家也是极少数,很多玩家其实相对更倾向于用手机充电的那么半个小时休息一下,毕竟游戏也是会消耗体力和精神力的。至于更多的普通用户,他们对更高的充电功率、更快的充电速度其实是更加不敏感的。

对于充电这件事情,厂商能够实现 100W 甚至 120W 的快充确实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它也确确实实可以让手机的充电速度变快,但是这种提升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只是看起来厉害实际上并不会给体验带来什么本质改变的提升。
毕竟在很多用户眼中,15 分钟充满、20 分钟充满、30 分钟充满区别不大。而且对于下一代的有线快充技术,我们也要以一个比较冷静、理性的态度去看待。
在整个充电过程中,手机其实并不会一直维持在这么高的功率上,即使现在各家对这个快充做了进一步的强化,其实基于 2019 年小米放出的演示,其实也就只有充电的前段能够保持在一个这么高的功率上。
但为了实现这么高的功率,电池和充电头这两块是要做出不小牺牲的。首先是充电头,虽然现在大家普遍都开始上 GaN 这种新材料来做超级快充的充电头了,但是问题在于这种充电头目前来说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小米单独卖也要卖到 150 元,体积其实还不是特别小。

对于 100W、120W 的充电器,即使用了新材料,它也只会更贵、更大。用充电头的便携性来换更高的充电速度,并不一定是所有用户都可以接受的。如果现有的充电器本身还是苹果 5V/1A 充电器那样的大小,那确实再大一些也没什么问题。
然而即使上了 GaN,一个 65W 的充电头体积已经很大了,再大一圈毫无疑问会带来便携方面的问题。不过对于一些用户来说,这个还是可以接受的,并不是说不能接受。
可接下来笔者要说的,就真的不是每一个消费者都能接受的了。在更大的快充下,即使电芯本身是专门针对快充做了优化的,为了保证电芯的使用寿命,厂商还是会在使用过程中增大电芯的保留容量,越快的越充,厂商需要损耗越多的电池容量来对电池进行加强的保护。
现在 Android 手机的电池普遍都是至少 4000mAh,很少见到电池在 4000mAh 以下的产品。在应用了更大功率的快充后,厂商很可能要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加大电池,而加大后的电池可能还是等效于 4000mAh 或是 4500mAh。这会造成手机内部空间更加紧张,亦或是手机的重量、厚度进一步上升。

对于未来的旗舰机,续航能力毫无疑问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而且下半年厂商普遍可能会用上的高通骁龙 865 Plus 也是并不是一个非常好招呼的 SoC,所以后续厂商在打造新品的时候,内部空间很可能基本上会被电池和相机模组占掉,产品的设计难度会变得比较大。
除了上述这一系列问题以外,对于这种超高功率充电,作为消费者我们最最在乎的还有安全问题。

大功率充电对线材、充电头、电源 IC、手机内部电路、主板的相应保护都有着更高的要求,毕竟输入的功率已经直上 100W,对于手机来说想要控制好发热,要控制好这么大功率的输入电流,比起做 30W、60W 的快充,这显然更考验功夫。
其中比较要命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发热,第二个是线材。从小米已经通过认证的充电头的数据来看,充电头本身的最大输出功率 120W,对应的输入是 20V/6A,这意味着充电头本身既是高电压、又是高电流。这两种方案下的问题会聚集在一起,这会使得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高电压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发热,此前很多厂商都采用大电流的方案来做快充,以降低手机在充电过程中的发热。但是大电流也并不是一个万能的方案,它对电芯的要求,以及对充电线材的要求都远比大电压方案要更高,这不仅仅是成本的问题,这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问题。

假如说用户使用的不是能够承载 3A、5A 甚至 6A 电流的线材,那么充电这件事就会变得危险起来了,所以厂商可能会设计一个私有的充电协议,通过在充电线的接头上加入芯片,来让充电头可以识别线材,确保整个快充用的是可靠线材,尽可能避免意外的发生。
对于用户来说,这会造成一个不太方便的地方 —— 配件的选择非常受限。小米这边可能还没多大问题,他们的产品理念使得他们的配件也不敢卖得很贵,但是其他厂商可能就会出现充电线、充电套组比较昂贵的情况。
其实如果你有观察过一些采用大电流快充的手机的充电线,实际上你一眼也能看出来这种充电线是要远比一般充电线要粗的,而 100W、120W 这种级别的充电只会对线材有更高的要求。

总体来说,笔者个人的观点还是大部分的消费者并不对 100W、120W 很感兴趣,毕竟当下别说 65W 了,比较普遍的 22.5W、30W 快充就已经能够满足很多消费者的需求,再快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有感知,但是这种提升的感觉不显著。
毕竟很多消费者的充电习惯可能就是吃饭的时候插上冲一下,或者工作的时候一直插着充电线不拔,亦或是一些比较与时俱进的朋友直接用无线充电座,在不用手机的时候保持给手机充电。
对于这些消费者,由于他们本身就能够拿出 20 分钟、30 分钟的时间在充电上,而且平时的使用也不是很重度,超大功率的快充反而带来的不是便利,是更多的麻烦和更多的经济成本。
还是那句话,在电池技术没有得到显著的、革命性的提升前,其实厂商围绕着电池、充电这方面能做的东西已经基本上做完了,再往上做也只是所谓的「花式拼数值」,对于消费者来说功能已经从够用变成了溢出。其实相较于充电方面这种数值你比我高、我比你高的、军备竞赛性质的比拼,笔者还是更倾向于看到手机厂商们能够齐心协力在电池方面做一些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