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东莞:踏山访海,味归故里
俗语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坐落于山海之间的东莞,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被人称道的却是全国制造业的基地,在这里汇聚有八方的来客,却保留着最地道的粤式美食。粤地宽广,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不同特色,而最新上线的美食纪录片《寻味东莞》,则为大家呈现了那些东莞饮食中的与众不同。
寻味是一段段旅程,也是一次次发现,它会带我们去寻找那些最具特色却鲜为人知的地方特色,作为“寻味”系列美食纪录片的第二站,目的地依旧选择了广东的一座重要城市——东莞。这里从沿海村落发展成为如今的现代化都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改变的是丰富的土产和独特的制作工序,让它拥有了非同寻常的味觉体验,有别于珠三角其他地域,塑造了此时此处此味的别样风致。
坐落在南海之滨的东莞,热带海洋气候伴有酷热的夏天,偶尔会带来极强的台风,而这样的热度与湿度,注定了这里的美味带着阳光和海风的味道。所有跟豆浆有关的食物,几乎都要从半夜开始做起,凌晨三点,锅里的豆浆已经沸腾许久,却还没到高兴的时候,直至一张张腐皮随着温度现形,小心挑起晾晒在架子上,才算是真正收获了美味,让腐皮接受阳光与高温的洗礼,渐渐成为各式各样的豆制品,丰富了餐桌与口感,让生活也活色生香起来。
而最让人回味无穷的,则是看上去有点像半成品的腐皮豆浆,尚未完全成形的腐皮,用工具划开打入豆浆当中,紧致的口感随着豆浆一起入口,这道东莞特有的甜品已然成了网红,引无数网友追捧品尝。端午时节,龙舟水几乎会席卷整个珠江流域,瓢泼大雨给豆制品小作坊带来严重的影响,却有一种东莞人偏爱的植物趁机野蛮生长,那便是林旁。这种叶边带有两排尖刺的肥厚树叶,乍看上去有些像芦荟,可是经过东莞主妇们的巧手加工,却变成一片片薄薄的林旁叶。
端午节吃粽子是全国各地都有的习俗,但每个地方的味道、包法、大小、粽叶、馅料都各有不同,甜咸之争将粽子分成了南北两大派,位于极南之地的东莞,自然也是咸粽的领地,去皮绿豆和糯米一起包裹出的蛋黄鲜肉粽只是常规操作,而在林旁叶编制出的各种形状的粽皮中放入五谷馅料,再上锅蒸煮超过八小时,才是东莞这块神奇土地的独家制造。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山海之间的东莞可谓得天独厚,一边是山的礼赠,而另一边自然是海的丰饶,被南海拥抱着的这里,有着最丰富的水产,而一年四季都盛产的青蟹,自是其中的代表。作为海边最唾手可得的食材,青蟹在一年四季里都有不同的味觉呈现,而东莞人也将这些摸得一清二楚,经过简单的隔水蒸,奄仔蟹和膏蟹的味道就已相去甚远,更何况只有七、八月的高温才能锤炼出的黄油蟹,蒸煮后通体金黄的肉质,是汁与肉的完美融合,也是老饕们不容错过的盛宴。
阳光是让食物发生质变的绝佳因素,在阳光的作用下万物生长,在阳光的普照下,食物也生出了新的味道,阴菜就是其中口感变化最大的一种。将萝卜暴晒在阳光下,却并不使之完全失去水分,在还剩二三分水分时收手,换成当地独有的制作工艺,最终得到了与肉最相配的干菜,这种口感酷似果脯的食材,将肉的油腻完美中和,汇聚出东莞独特的菜肴与汤品。而在东莞,冬瓜、猪肉、猪头、白鸭……万物经过阳光的洗礼,变幻出更多不同别处的味道。
每个拥有美味的地方,注定也拥有一群勤劳的人,是他们的不断发现与探索,保持改进和发扬,才会最终呈现出自己独到的味道,所以对美味的记录,实则是对人文的另一种具象捕捉。东莞的味道可以翻山越岭,被复制到每个有当地人的地方,但在最终,总要回归故里,绽放出时光与味觉的光芒,而那些眷恋它、掌握它、回味它、追寻它的人们,注定会在这故乡与之重聚,让这一切不仅留住视线、惊艳味蕾,更镌刻进记忆与乡愁里,引领着他们踏遍山海、荣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