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一代贤后,直言敢谏
古代对女子束缚颇多,若想青史留名,有才、有貌、有德总得占一样,还要在恰当的时机出现在恰当的位置上,总之就是一个难字,今天就为大家介绍明明杀伐决断,却被千古称颂的贤后长孙氏。
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名不详,小字观音婢,河南洛阳人,父为一箭双雕英雄齐国公长孙晟,母高氏,唐朝开国功臣长孙无忌妹,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十三岁时嫁给李渊次子李世民。武德元年,被册封为秦王正妃,玄武门之变后被册立为太子妃,后为唐太宗皇后。与李世民育有三子四女,其中李治继任为唐高宗。
长孙氏能嫁入唐国公府,自然是出身极好,可出身好并不代表能够拥有幸福的童年。长孙氏在八岁稚龄便丧父,前母所出的嫡长兄长孙安业将她与母亲、兄长一起赶出家门,无奈之下,母亲只能带着她回到娘家,因此她和长孙无忌都是被舅父抚养长大的。舅父高士廉的器量和谋略,深深影响了这对左右唐代历史走向的兄妹。
长孙氏和李世民的婚事是自幼便定下的娃娃亲,当时她的伯父长孙炽非常欣赏唐国公的妻子窦氏,认为这样优秀的女子定能培养出出色的孩子,便让长孙晟与之定下婚约。而到了舅父高士廉家后,舅父待她视若亲女,为她张罗婚事的时候便觉李世民天纵英才,极力促成了这门亲事,13岁的长孙氏嫁入了唐国公府,与当时16岁的李世民开启了互敬互爱的婚姻生活。
大唐建立初,李渊虽更看好军功卓著的嫡次子李世民,但还是依照祖制立了嫡长子李建成做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世民东征西讨、平定中原,大有功高震主之势,然治军严谨,不肯给贵妃等后宫亲属开后门,因此开罪了很多人。李建成收买了后宫妃嫔进谗言,让李渊渐渐疏远和猜忌起李世民,身为妻子的长孙氏十分担心,时常出面斡旋,缓解了李世民与皇帝及诸王的矛盾,也为李世民后来的反击赢得了时间。
皇权路上哪还有亲兄弟,李建成之心昭然若揭,而随着李渊在平乱和对外战事上一次又一次启用李世民,也让李世民愈加战功赫赫,李渊猜忌之心也随之日盛,经由刘文静、杨文干等事件,皇朝继承人之争已趋白热化。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长孙皇后虽在外面为李世民缓和矛盾,于内却坚定的和丈夫站在一起,同兄长长孙无忌、幕僚房玄龄等人一起为李世民筹措应对。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震古烁今的“玄武门之变”爆发。
在这次事件中,以往善于主内的长孙皇后与丈夫并肩而立,抚慰勉励将士,不仅将士们备受鼓舞,李世民更加坚定不移,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顺利登上了皇太子之位,而长孙氏也就成了太子妃。同年八月八日,李世民登基为帝,于三日后册立长孙氏为皇后,自此明君贤后开启他们的传奇历程。
长孙氏之所以被称之为贤,在于她不主动干预前朝政事,却能在听到不公时以诤谏匡正李世民的决定;对娘家人十分约束,明明兄长长孙无忌很有才干,又因是多年老友很得李世民信赖,却因她的意见而退居闲职;对老臣也十分爱护,临终前仍嘱咐李世民要起复房玄龄。而对她自己所管理的一亩三分地,她深知后宫争宠是大忌,所以常劝李世民雨露均沾、绵延皇嗣。
长孙氏没有被幼时的不公待遇打倒,还在舅父的培养下成为了一个才女,即使在梳妆时也手不释卷,并且在书法上有着极深的造诣,著有《女则》,为后世闺训教科书。长孙氏用她的果敢帮助李世民,用她的温柔包容李世民,用她的睿智劝诫李世民,李世民的成功,有她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中国女子之德行典范,死后复谥文德,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