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300年》第74篇:玄武门之变(2),俩女人整哭李世民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资治通鉴》这本书中所记载的,1300多年的历史书写下来。
最近半个月出差,太忙了,只能抽出时间改文章,所以,不一定会准时发,但周一、三、五肯定还是会发的。让大家久等了。
公元621年,对于李世民来说,是最辉煌的一年。这一年,他一战擒双王,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神迹。
随后,他又身披黄金甲,带着几十员猛将,以及万余名精锐骑兵,在一片欢呼簇拥之下,踏进了长安城。
可是,在欢迎仪式上,有一个人却一直用冷冷的眼光注视着一切。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太子李建成。
一年多以前,他还是一个毫无争议的太子,弟弟李世民虽有战功,但也只是个秦王,还威胁不到自己的地位。
但是,一年多以后,老爹却给这位好弟弟,封了个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不仅统率关东所有兵马,而且还可以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
而弟弟也丝毫没有客气,不仅天策府搞的有声有色,还搞了个弘文馆18学士,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影响力还堪比《奔跑吧,18兄弟》。
这哪里是搞学问,分明是搞自己嘛。很明显,李世民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了。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挑衅,李建成很聪明的意识到,李世民羽翼已丰,正面搞垮他显然不容易,但是,走后门却有很多机会。碰巧的是,不久之后,他便敏锐的抓到了两个后门。
公元621年,李世民打下洛阳城之后,为了方便行事,李渊便下了一道诏书,关东的所有事情,全都由李世民一人处置,而不必上奏。
大部分情况下,领导说这话,也就是说说,你要真的把啥事都办了,也不打声招呼,事后出了问题,他肯定找你的事。
李世民虽然才22岁,但显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拿下洛阳之后,他第一时间便让萧瑀和窦轨去查封了府库,把所有的金银珠宝,上交给国家。
为啥让这俩人去呢?一个是他姑父,一个是他舅舅。查封府库的人必然会贪污,既然都会贪污,那就得让亲戚们贪。更重要的是,这两位也是李渊的心腹,他们给李渊打的报告,李渊才会相信啊。
另外,李世民也可以借此机会,收买这两位前辈。允许他们贪那么多钱,以后在关键的时刻,他们不得帮自己一把?
按道理讲,这件事办的是相当漂亮,不应该出现什么意外。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李渊后宫里的几个大胸妃,听说李世民缴获了很多宝贝之后,便两眼直放绿光,向李渊请求去一趟洛阳,挑选一些隋朝皇宫里的金银珠宝。
不知道李渊是想考验一下李世民,还是相当然的认为,李世民必然私自藏匿的很多宝贝。他竟然同意了这些大胸妃们的请求。
这些女人刚刚溜达到洛阳,就表现出了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不仅向李世民伸手要钱,还要李世民给她们的亲戚封个一官半职。
面对这群小妈们的无礼诉求,李世民非常的无奈。
如果答应她们的请求,将士们会怎么想?将士们拼死拼活打下来的东西,没有分给自己,却分给了其他人,以后谁还会给他李世民卖命。
另外,府库说封就封,说开就开,官位不看素质,说给就给。以后老爹李渊会怎么想?
如果拿自己私人的珠宝让她们挑,那就等于是在打自己、姑父,以及舅舅的脸,说明大家全贪污了。
但是,如果不答应她们的请求,她们回去后肯定会狠狠的告自己一状。
难啊,可以说这完全就是一道李渊给李世民出的无解难题,无论怎么做,李世民都是错。
最后,李世民只能赌一把,赌老爹是为了考验自己。于是,他无情的拒绝了小妈们的请求:“宝物已经登记在册上报朝廷了,官位应该给有才有德有功劳的人。”
这件事发生之后,李渊啥反应,史书上没有记载。所以,我们无法判断李渊的真实意图。但李世民是彻底的得罪了这些小妈。
如果说宝物已经登记在册,还算是无奈之举,但是你后一句话啥意思?小妈们的亲戚无贤、无德,无才?这明显是在找抽啊。
当然,李世民贵为秦王,这群女人即便有100个胆子也不敢抽他。但是,女人的嘴,骗人的鬼。不抽你,不代表不会用耳边风吹死你。
这件事,很快就被李建成和李元吉知道了。于是,他俩便开始极力的讨好各个小妈,尤其是李渊最宠爱张婕妤(婕妤是妃子的一个品种)和尹德妃。一直到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都在为他的这次“错误”,付出着惨重的代价。
不久之后,张婕妤便在李建成的支持下出手了。
有一天,张婕妤把李渊伺候的舒舒服服之后,便让李渊给她爹批了几十顷的良田。按说这几百亩土地,给了也就给了,根本不是什么大事。但问题在于,张婕妤要的这块土地,刚好就是以前李世民封给淮安王李神通的。
李神通看到李渊下发的批文之后,直接就给拒绝了。因为按照当时的潜规则,李渊的诏书与太子令,李世民、李建成的教,谁先发布就听谁的。李神通的这一做法,没毛病。
但是吧,潜规划之所以是潜规划,就是说这事不能摆在台面上。张婕妤就抓住了这一点,开始大作文章、颠倒黑白:“皇上赐给我爹的田,却被秦王抢去给了李神通。”
前后顺序一颠倒,问题就相当严重了。李渊可以不在意儿子分享自己的权力,但也绝不允许儿子的权力超越自己。于是,他大发雷霆,把李世民叫过去狠狠的熊了一通。
面对父亲的训斥,李世民知道,这事无论怎么解释,都是自己的错。即便是自己赐田在先,但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古代,违抗诏令这一个罪名,就是标标准准的大逆不道。
所以,他不得不向老爹认错,硬生生的吞下这口恶气。
但是,李渊并没有因此而消停。不久之后,李渊和好基友裴寂喝酒、聊天、看美女的时候,便意味深长(别有用心)的感叹了句:“李世民这孩子,长年领兵在外,被那群书生教唆坏了啊。”
领导都这样发话了,手下人能不懂啥意思?但是,裴寂还没来得及动手呢,尹德妃就赶紧去抢了功劳。
几天之后,李世民的心腹杜如晦骑着马在街上溜达,突然之间窜出来了一伙人,摁着他就是一顿胖揍,还把他的一根手指,给硬生生的打断了。
人在街上走,锅从天上来。杜如晦正准备开骂呢,没想到,这群人却先骂了回来:从尹德妃老爹家门前过,还不下马,你特么以为你是谁?
光天化日之下,竟然以这么奇葩的理由,把秦王府的人揍成这样。李世民彻底的怒了,带着人就准备揍回去。
但是,尹德妃早已经将此事报告给了李渊,不过她却变成了受害者,不是她的人群殴了杜如晦,而是杜如晦一挑十,揍了她的人。
李渊听闻大怒,又把李世民叫了过去,逮着就是一通臭骂。不过,这一次,李世民没有像上一次那样继续做忍者神龟,而是据理力争。但是,李渊就两个字——不信。
很明显,李渊并没有糊涂,这是一个帝王最起码的御人之术。李世民刚刚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功劳实在太大了,不逮住几个错误捶打一番,野心就会膨胀,以后就难以控制了。
另外,受点打击,也能磨练儿子的心气。只有历经坎坷的人,才能成大器。咽在肚子里的泪水,终会化为催人奋进的甘泉。
后来,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李靖灭了东突厥,他不也是狠狠的打压了一下李靖嘛。所以,李世民你也别觉得委屈,伴君如伴虎,谁是帝王都会这样用人。
如果这件事,李世民也忍了,后面李渊估计也不会再打压他了。
但当时的李世民却并没有这么想。在他看来,当年杨广利用老子身边的女人,整死兄弟们的事情似乎正在重演。唯一的区别在于,杨广利用的是他亲妈,李建成利用的则是他小妈。
所以,他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进行反击!
不久之后,李世民便想到了一个很经典的反击方法——哭。
眼泪,虽然是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但也是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哭的好了,也许父亲就能够回心转忆。
所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每次到宫中伺候李渊,就跟奔丧一样开始哭。李渊瞬间蒙逼了,我还没死呢,20来岁的大小伙子了,咋就突然哭了呢?
李世民一边擦眼泪,一边说出了原因:想俺娘了,如果俺娘还活着,能和老爹一起享受荣华宝贵该多好。
多么孝顺的孩子,多么感人的一幕,如果放在普通人家,当爹的肯定会和孩子一起潸然泪下、忆苦思甜一次。但是,有钱有权的人家脑回路就是不一样。
中年成功男人有三大幸事:升官、发财、死老婆。李渊老婆要不死,50来岁的人了,咋在后宫造十几个孩子?
所以,正在兴头上的他,看见李世民为死去的“老妇”哭哭啼啼,立刻就不高兴了。年轻人,还是阅历浅啊。
正和李渊一起嗨皮的嫔妃们也被李世民哭蒙逼了,这哪里是在哭他妈,分明是拿她妈来压我们啊。
于是,李世民一走,她们也哭了起来。并趁机又告了李世民一状:咱们在里面娱乐,秦王在外面哭,这哪里是想她妈,是准备搞死我们啊。
李渊被这么一点拨,瞬间就明白了李世民的小心思。看来这小子没服气,还需要继续打压啊。
幸运的是,这件事发生没多久。河北的刘黑闼就把大唐的名将虐了一个遍。李渊不得不再次起用了李世民。
但是,河北战场上的一次次胜利,并没有换回李渊的宽容。相反,李渊还加大了打击的剂量。没办法,功高震主,儿子不服气,就必须打到服为止!
公元622年4月,李世民大胜刘黑闼,回到了长安。按道理讲,李渊应该大肆封赏才对。
但是,当年7月,李渊却在城郊结合部,给李世民修建了一个宏义宫。史书上说,这是李渊为了奖励李世民平定刘黑闼的功劳。
但实际情况却是明升暗降。因为让李世民离开长安城,而让李元吉和李建成留在自己身边,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政治信号。
更何况,这个宏义宫也是相当的寒碜。李世民称帝三年之后,很有艺术性的,把李渊请出了太极宫,安排到了宏义宫。监察御史马周后来就看不下去了,曾劝说过李世民:
“太安宫(宏义宫)太寒碜,还在郊区,皇太子都住在城里,咋能让太上皇住那里?”(臣伏见太安宫(宏义宫)在城之西,其墙宇宫阙之制……尚为卑小。臣伏以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太安宫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
尽管如此,打压仍然没有结束。
当年11月,当刘黑闼卷土重来,再次扫荡河北的时候。李渊在李建成要求挂帅之后,更是直接架空了李世民在山东的兵权,让李建成担任了陕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元帅、河南、河北各州均受其处置。
还记得李世民之前的一个头衔不?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自己从死人堆里拿下的势力范围,一转眼竟然过户给了哥哥李建成。
看到父亲如此对待自己,李世民终于彻底的绝望了。他清楚的意识到,想靠感动父亲夺嫡,已经不可能了。他必须拿出强有力的反击,才能停止父亲对自己的偏见。
幸运的是,不久之后,李建成就连续犯了两个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