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X50 系列发布 微云台到底是什么

昨天,vivo 正式推出了他们旗下新一批的中端产品 —— vivo X50 系列,虽然这个产品系列名字前有个「X」,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系列的产品是旗舰级的,就像此前搭载 Exynos 980 的 X30 系列产品一样。
不过既然它能够用上「X」字母,相较于 vivo 旗下的其他系列产品,它不论在功能特性上还是在定位上都还是有一些特别之处的。从历史产品来看,X 系列一直也是 vivo 力推的系列,它的定位可能不如 NEX 高端,但是在 vivo 的产品体系里,X 系列的产品绝对是他们的出货主力。

X 系列产品本身主要是面向线下渠道的消费者打造的,但是从 X30 开始,vivo 也在尝试让它对线上消费者也能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同时产品还能维持较高的溢价。
他们的做法是给产品加上一些与众不同的独特功能点,促使线上消费者因为产品的「独特」买单,就像很多 iPhone 用户会为 iOS 的独特买单一样。不过对于线上消费者,至少此前的 X30 还是不够独特,它的亮点主要也就集中在芯片上,这个芯片本身是一个中端的芯片,对比其价格,这真的很难让人产生购买的欲望。
而且即使是在线上,其实有不少消费者对于芯片本身的理解也并不是很透彻,基本上也都是依赖评测,在不存在导购的情况下,这使得 X30 更难推给线上消费者。
所以在这一次的 X50 上,vivo 整了一些更能被消费者切实感知到的新东西 —— 微云台。这个东西其实已经在几个月前 vivo 推出的 APEX 2020 概念机上有出现过,和它一同出现的还有类似于数码相机的真光学变焦镜头。
真光学变焦镜头出于体积的原因目前还是没有办法量产的,但是微云台这个技术不一样,它虽然也吃内部空间,但是和真光学变焦镜头比要好太多,所以走到量产会更加简单一些。

云台本质上是一种机械结构,配合对设备运动状况的一个检测,它可以给予镜头一个逆方向上的补偿,阻止镜头跟着一起运动,进而实现镜头的防抖。一般来说,我们印象中的云台会是一个相当大的机械结构,通常它还自带一个握把,需要用户手持,举着使用。

而在 vivo X50 上,vivo 通过一个「异形磁动框架」,在手机内部实现了一个类似于云台的结构,能够针对镜头产生的抖动做出一定的补偿,让镜头更加稳定。
这种设计在业内是首次出现,即使是在影像方面投入很大的华为,他们采用的也是光学防抖,而光学防抖本身在防抖上能力还是有限,即使是在双光学防抖下,很多厂商也还是需要在防抖方面加入一些算法进行辅助,来确保画面的稳定性。
而在微云台这样的机械结构下,光是这种机械层面的防抖就足以给画面带来非常高的稳定性,而且是拍照、拍视频都能用,对于一些喜欢拍 Vlog 的朋友来说,这款机器内置的微云台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点。

在 X50 上,vivo 给全系都配上了一个所谓的「超感光夜摄」,它是一个定制版的 IMX598,像素有 4800 万,进光量相较于此前 X30 使用的主摄有非常大的提升,这对于其拍照本身在暗光条件下的表现非常有帮助。

哪怕是和华为找索尼定制的传感器比,IMX598 实力也是相当强劲的,它有着 1/1.3 英寸的大底,比 OPPO 选用的 IMX689 面积还要大。很多网友认为这只是 IMX586 的升级版,但是 IMX586 的底只有 1/2 英寸,这和 IMX598 相差甚远。
进光量的增大本质上其实就是大底带来的一个特性,因为大底接受的光线量本身就是更多的。虽然同样是 4800 万像素,但是考虑到单位像素面积的差异,IMX598 的硬实力要在 IMX586 之上。

对于 Pro 版本,Pro 版本除了广角和人像镜头外,vivo 还特别加入了一个潜望式长焦镜头,让这款高配版本的产品具备了 60 倍的变焦能力。不过这个变焦笔者也有多次提到过,日常生活中其实很少人会用到如此高倍率的变焦,毕竟在这种倍率下,它已经超出了等效光学变焦的范畴,属于是纯粹的数码变焦,所以画面的质量会相对较低。
一般在日常拍照中,用户们对广角的需求也对一般会比长焦大,对于相机模组来说,潜望式长焦带来的实质性意义不是很大,只是一种「有比没有好」的特性罢了,在相机模组中,按照笔者的选机标准,笔者会更倾向于广角而不是长焦,在实际外出出游的场景中,广角也确实比长焦更具实用性。

和 vivo 此前的产品不同,这一次在配色上 vivo 并没有做太大的创新,只是在一个颜色渐变上做了一个相对比较好、观感比较舒适的调和,但是在颜色的选用上,vivo 这一次是没有再做什么其他的尝试

外观方面,即使是摄像头本身体积大、数量多的 vivo X50 Pro,在 vivo 的巧妙堆叠下也仍然控制住了相机模组的体积,让 vivo X50 Pro 背面的观感尽可能不被相机模组破坏。
相较于其他一些旗舰机的相机模组,加入了微云台的 vivo X50 Pro 相机模组其实算不上很大,在笔者看来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程度。这一方面也要归功于体积相对迷你的潜望式长焦镜头,你仔细看会发现,在支持 60 倍变焦的情况下,vivo X50 Pro 的潜望式镜头开孔的面积是比其他产品要小一些的,这也是它相机模组总体能做小的一大原因。

正面,vivo 一如既往地使用了打孔屏,Pro 版本使用了双曲面设计,而普通版本则采用的是直板的、无双曲面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差异在有姊妹机的系列机型上已经非常常见了。

毋庸置疑的是,作为一款堆料上向旗舰产品看齐的产品,它使用的屏幕是 90Hz AMOLED,支持 HDR10 内容的显示,具有相对比较不错的显示素质。唯一的缺憾就是即使是 Pro 版本,屏幕的分辨率也还是达不到 2K,可能在这一层级的产品上,vivo 本身也不打算用特别好的屏幕。

如果你想追求一个比较极致的显示效果,虽然很多媒体都有夸赞这款产品的显示,但是笔者要告诉你的是,X50 和 X50 Pro 都不是你的菜,相较而言隔壁绿厂、一加用上了 120Hz + 2K 屏的产品呈现出来的才是真正极致的显示体验。

在这款产品的内在,驱动它的是一颗高通骁龙 765G,这种硬件上的搭配已经是 vivo 的传统艺能了,没什么好奇怪的,在 X 系列的产品上 vivo 就是喜欢这么做。

不过相较于高通骁龙 765G,vivo 其实有更好的选择,对比之前 X30 系列使用的 Exynos 980,vivo 在 X50 上这一手反而是在开倒车,毕竟高通骁龙 765G 在这一代产品中算不上是什么优秀的产品。

作为一个定价更高的机型,电池容量因为相机模组这一块的空间占用缩小到 4300+mAh,同时有线充电选用的是 33W 快充,这个相对于同级产品,甚至是自家定位更低的 iQOO 都略有一些逊色,毕竟连 iQOO Z1 在充电上都已经达到了 44W,而 X50 甚至是 X50 Pro 在充电方面只有 33W,确实是有一些不够看。
这个点在笔者看来略有一些拉胯,毕竟是作为主力来卖的产品,就算要做高溢价,在核心配置上缩缩水,但是在这些消费者比较关心的数值上,vivo 理应还是要把它当「大哥」来做,而很显然的是,至少在充电这个点上他们不是这么考虑的。

由于充电这个点确实就是很单纯地对比数值,所以它也很容易会给消费者带来一种「我花了更多的钱买到了更差的体验」的感觉。对于 vivo X50,这样的做法反而还没那么难接受,但是 vivo X50 Pro 仍然没有做高充电功率,这就略有一些离谱了。
作为 vivo 的传统艺能,X50 Pro 一样加入了 Hi-Fi 芯片,而且还是你熟悉的那一颗 AK4377A。音频这一块不做什么升级到也可以理解,毕竟音频领域本身就是一个进步、迭代十分缓慢的领域,而且很多芯片本身已经能够做到一个很不错的水平,vivo 要在往上做真正更高端的 Hi-Fi,芯片的成本是陡增的,所以一颗 AK 用 N 年不是什么坏选择。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会一定程度上使得这一系列的 vivo 设备在 Hi-Fi 上的体验基本一致,在新品上他们也感知不到提升。
对于 Hi-Fi 这个点,其实目前来说这样一个芯片本身其实很难再成为很吸引消费者的卖点,哪怕是对听歌很讲究的消费者,因为现在 Android 手机大家都用 Type-C 接口,而基于 Type-C 接口派生出来的配件是很丰富的,其中不乏魅族转接线这样的东西,如果要追求 Hi-Fi,即使是在手机上,消费者也没必要特意买一个自带 Hi-Fi 芯片的手机,买一根这样的转接线就能达到类似甚至是更加优质的效果。
当「音质」这个点能够比较容易的去做扩展,能通过简单的配件实现对机器功能的增强或补足,实际上在 vivo X50 系列上,所谓的「Hi-Fi」其实也就算不上是什么卖点了,vivo 只是照例做了这样一个功能而已。

就 vivo X50 系列的价格来说,普通版 3498 起、Pro 版 4298 起,结合我们能买到的体验,其性价比确实是很低的。对于线上消费者来说,微云台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东西,而且配套的堆料也是向旗舰机看齐的,但是它的吸引力还是不够大。
一方面这个价格确实有些偏高,即使不看 SoC,产品的综合体验其实也并没有和价格对位,还是做得不够充分的地方;另一方面 vivo 虽然是按照这一系列产品的固有思路用了高通骁龙 765G,但是这个 SoC 对比同层级其他的 SoC 确实不够强,这很可能会让线上消费者直接忽略掉这款产品。

「微云台」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创新,结合 vivo 定制的 IMX598,它能够呈现出来的拍照能力也确实不凡,但是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微云台到底有没有那么重要,又是另一说法,毕竟这个结构的存在本身是建立在「当前手机使用 OIS 时防抖效果不够理想」的前提下做的,在笔者看来对于 OIS 防抖效果不满意的消费者应该还是占少数。
而且在日常拍照中,有的场景下我们使用的可能也不是主摄,微云台反而可能会加大一个主摄和其他摄像头之间的体验差异,而苹果提出的理念更多是去消除多摄之间的差异,给用户一个无缝的体验,至少目前来看,vivo 当下的做法是在往反方向走。
最终会给「微云台」买账的消费者在笔者看来可能并不多,这个概念确实很新颖,创新也确实存在,相关的提升也确实可以直接感知到,但是它本质上也还是一个小创新,缺乏足够的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