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修图师:看不惯他又揍不了他,好气哦!
之前也有人问过,“为什么业界演员的封面修得跟社交账户上完全不一样”之类的问题,其实业界的封面是一门大学问,一部作品的销量好坏,最主要的因素除了演员本身之外,封面也占据着很大一部分的因素,观众的第一眼往往就是取决于封面的好坏,不管是实体店还是DMM网站,乃至搬运工搬运到各个论坛门户去时,统一采用的都是封面作为预览图,所以业界中修图师的责任也非常的重,这中间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纵观业界近40年的历史,任何一部业界电影的封面女郎,其实都是经过美化的,所以先来说说修图师的诞生吧。
之前在介绍伦理协会的时候也讲过了一些业界的历史,业界历史是基于粉红电影的基础上延伸的,但是延伸者却是杂志的从业者宇宙企画,宇宙企画是做龙虎豹杂志出身的,本身就是做视觉的,在业界电影刚刚成立之际呢,当时人们的观念还没转变过来(到了现在也没转变过来)。
当时呢,观众会将粉红电影的女演员当成演员,而业界电影的演员都是模特出身,且制作也较为粗糙,所以那时候还没有业界演员这个观念,职业上也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就使得当时会投身业界的女孩普遍都不是特别优质,所以当初黑木香虽然任性却能爆红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她的外形条件远在水平之上。
而业界一直以来,外形条件优质的演员都是占小部分的,绝大部分演员其实并没有那么优质,这一点即使放在40年后的今天也是常态,颜高的大致就那么些,可每年投入业界的女孩大概就有7000人以上,真正颜高能出道的可能不到500。
但是作品总是要卖的,不管是早期的录像带还是后来的DVD,甚至是到了现在的线上观看,在没有预览之前,观众很难判断作品的好坏,也不知道女主角是不是自己的菜,如何让观众一眼就产生观看欲呢?
制作商就将目光放到了封面上,这个封面的内容就要想尽办法让观众在第一眼看到时就大致知道这电影的女主有没有打动自己,这女主的个人情况(文案介绍),作品中有哪些看点(影片截图)等等,这封面也就跟销量息息相关了。
不过因为80年代制作商少,业界也才刚起步,以及设备落后等原因,当时的封面还没有大修特修,基本都是以滤镜和色调为主,更主打的是摄影。
虽然设备上不支持Ps,但是80年代的业界演员就不是“照骗”吗?
并不是,80年底啊的业界演员在拍摄封面图时会进行一些妆容和服装上的“欺骗”,比如挤一挤啊,收一收啊,垫一垫啊,画一些阴影啊之类的,然后再加上一些稍微的处理和角度抓拍,这也是早期时候,摄影师就在兼顾着“修图师”的职业。
这一点到今天也一样,业界演员们在拍摄封面图时也是有经过服装上的一些变动的,所以这个环节其实就已经跟演员实际状态有偏差了,再经历下后期修图那偏差就大了。
不用怀疑,这位姐姐就是上面的金田亚弥
再到后来就是90年代后期,随着电脑普及,设备也越来越清晰,网上的美女也就慢慢变多了,这时候业界的封面也就不仅仅满足于只靠着视觉上的“欺骗”,于是就有了后期的“修图师”。
而这些修图师就是根据摄影师提供的照片来进行更进一层的美化,比如肤色、牙齿、眼睛以及形体上都能凭着软件进行美化,所以封面也就越做越精致,甚至连影片的截图都要做到美化,让女演员传达给观众的第一眼就让观众眼前一亮,也就越修越离谱,越做越失真。
修图师的黄金年代是2000年之后,那时候电脑普及,有一手高端的修图技术就能让制作商慷慨解囊,这种黄金年代维持了十几年,最后因为一纸状书才让修图师们停止了那天马行空的改装技术。
起因是2016年的时候,有位观众在购买东京好晒人的作品之后发现封面和演员根本就是两个人,封面上宛若天仙下凡,实际真人却让他恨不得抽出40米长的大砍刀,在确定商家没有发错货之后,这位观众直接将东京好晒人以欺诈罪给高上法庭。
最后就是这位观众胜诉,东京好晒人赔偿了一笔补偿金之后,下架了17万张“封面杀”,随后日本也颁发禁令:不许给封面人物过分美颜
因为这件事的出现,各大制作商才收敛了一下,约束各自的修图师不要将图片修得太过火,所以今时今日的封面图其实跟十年前比起来已经要规范不少了(尽管这个依然槽点满满)。
那现在业界的封面要怎么修呢?这个就有业界修图师出来透底了,也就是这位元日田先小姐姐,其实现在业界修图师的修图底线就是:不能修到看不出封面与演员是两个人的程度。
比如演员脸上有颗凸起的痦子,修图师却给抹掉了,演员明明是80KG的Fitch专属,修图师却给她修改成80斤IP社美少女,这个就属于失真了。
以上是错误示范
现在的业界修图师只能修改什么呢?
这个就要涉及到一些“容错率”,比如:
雀斑、皱纹、肤色、肤质、发质,这些是可以被修改掉的。
眼睛、五官间距、四肢粗细、腰身赘肉,局部形体,这些是可以轻微改动(注意是轻微,就是改动了但还看得出跟实际人物差距不大)
这个是规范的修图
一般来说,封面和演员本身的偏差值在70%,这个是观众可以接受的程度,这中间30%的改动基本上就是修整一下脸型,增加一些形体上的阴影显得更立体,修改一下五官的微调,嘴部也会进行一些,比如上面的图就是将下巴进行了一些修整,将肤色进行一些阴影塑造提高了轮廓的立体性,加深了躯体线条,眼睛也做了一些调整。
所以业界电影的写真封面虽然也能说是写真,却跟我们正常理解的写真不太一样,正常的写真拍摄不会对五官进行调整,会侧重脸部线条棱角分明,而业界的写真封面则是更倾向于将角色改造成男性喜欢的样子,当然这样做也仅仅是为了让作品更好卖,更能让观众产生入手的欲望而已。
然而时至今日,既然已经规定了不能在封面上做出“换人术”的修改,为什么我们还能四处遭遇到“货不对版”的情况呢?
这个锅其实不能全部让修图师背。
自2016年开始业界确实有些制作商在封面的修改上有了一些收敛,但是也有几家制作商没办法做得太写实,比如香社旗下的KANBI,比如北都旗下的Kawaii*、E-BODY,这些制作商虽然主打颜值牌或曲线牌,但是旗下根本就没什么颜值阵容,顶端就只有那么几位有口碑的,如果让他们把封面做得太过写实,就很难生存下去,当然我并不是说这几家厂牌都是封面杀,这些制作商也有很优质的人才,只是这些制作商手上在没有足够的好牌时,不得不修出几张好牌出来。
另一个因素就是摄影师的锅,绝大部分修图师是从未见过演员本人的,他们所能跟业界演员产生的交集就是摄影师给的照片,甚至修图师自己本身都不会去看自己要修的图是哪部作品,也不会去看作品内容,所以修图师对于演员本身长得什么样是没概念的。
一方面是对演员真实模样没概念(除非出名的,那肯定是有概念的),一方面是摄影师在给演员拍摄封面写真时,已经给演员做了妆容和服装的工序了,这个写真有时候是在片场拍摄的,那妆容可能还一样,如果是另外拍摄的,那妆容就会有偏差,而这这个妆容不仅仅只是在脸上化妆,包括轮廓阴影啥的,以及现在那么多魔术内衣啊,气垫啊什么的,基本在拍写真前就是怎么提升视觉效果怎么来。
最后还有个因素就是封面写真是用摄像机拍的,内容是用摄影机拍的,虽然最终都会用AI美颜,但是设备不同也会产生一些偏差,比如美拍和抖音都带有美化成像,但是成品就有差别,从拍照到后期,每个环节偏差一点点,到了最后偏差的就很大了。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修图师对演员的模样没什么概念,这一点对于专属演员来说倒不会有什么压力,毕竟各家的修图师对于自家专属大致上都认识。
但是对于新人和企画演员来说,偏差值就很大,所以不要好奇为什么有些企画演员在同一个时期发行的作品却是不同的样子,这是因为不同的修图师因为对于演员没什么概念,再加上拍摄过程整的层层偏差,成品也就变成了截然不同的样子,比如上图的深田咏美在M厂是比较像她本人的,但是到了ALICE JAPAN的修图师手中就变成了这样。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修图师的成品和演员平常的自拍照完全是两种概念,一方面是修图的人和软件不同,另一方面就是修图师对于演员其实很陌生,他们唯一能结实自家专属以为的演员只能通过摄影师提供的照片。
所以我虽然常常吐槽香社的修图师老收黑钱月入百万,但实际上业界的大部分修图师月薪大概就在30万日圆左右(2万软妹币),并且这个薪资不是固定的,有一些修图师是根据作品数量收钱,有一些则是根据修图的数量收钱。
所以修图师虽然承担着销售的重要因素,却不参与分红,都是计件收费,行情价是大图(写真封面)一张1万日元(650软妹币),小图(作品截图、剧照)因为不用做得很细致,所以一张大概是500~100日元(32~65软妹币),做得越多就赚的越多,正常一家制作商一个发档日差不多能出十来部。
这个报酬应该让很多设计师萌发大胆的想法,不过业界的修图师历来都要被观众吐槽几句的,其实“货不对版”这个锅要是真让修图师背起来也说不过去,但是不让他们背,观众也郁闷。
其实这种事归根结底只能说,都是为了让作品更好卖一点,比较讽刺的就是,狼来了说多了,反而对于优质的选手是一种限制,搞得现在制作商们也会对于比较主推的优质选手制作预览作,这也是因为业界电影的封面着实让很多人都变得谨慎,出预览作也是制作商“自证清白”的举措,香社甚至要先行MGS过水进行素人拍摄(类似于试镜)。
那这样就能防雷吗?
也不是,毕竟预览作都是带有滤镜的,一层滤镜和特效就能祛除很多瑕疵,所以对业界电影要如何防雷呢?那只能说:除了那些知名的演员,无名的那些封面基本没什么可信度。
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多看多交流,或者关注下业界十八线小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