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后,EA 回归了 Steam,这一切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Valve 的 CEO,我们熟悉的那个男人,G 胖,他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游戏行业循规蹈矩运转了这么多年,自己坐着赚钱赚了这么多年,居然有一天来了个叫「Epic Games」的年轻人一把把他从天天度假的白日美梦中一巴掌打醒。

这一巴掌不但狠狠地扇到了 G 胖的脸上,让 Valve 不得不打起精神面对接踵而至的压力,这一巴掌也打破了整个行业长期以来都遵守的商业规则。

八年后,EA 回归了 Steam,这一切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纵然 Epic Games 给厂商低分成、签约做第三方独占的行为引起了很多玩家的抗议,但是他们并不在乎这些玩家反对的声音,Epic Games Store 上限时独占的内容还是在不断增多。

12% 和 30% 之间可有着整整 18% 的差距,如果使用虚幻 4 引擎,开发商还可以免下一笔许可费。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利益诱惑面前,哪怕现在的 Steam 仍然还是 PC 上最大的数字游戏分销平台,游戏开发商、发行商们也仍然没有停下对「逃离 Steam」的尝试。

八年后,EA 回归了 Steam,这一切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比较近的新闻,估计就是 R 星了,他们率先在主机上推出的大作《荒野大镖客 2》即将登录 PC,但是在这一作品登录 PC 之前,R 星做出了「逃离 Steam」的尝试。他们推出了自己的启动器,在自家启动器上开启了《荒野大镖客 2》的预购。除此之外,游戏也出现在了抽成更低的 Epic Games Store 上,在 Epic Games Store 购买游戏的 PC 玩家也能够第一时间进入游戏。

至于 Steam 玩家?不好意思,Steam 玩家要多等一个月才能玩到,如果你坚守在 Steam 这边,那么你只能等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只能看着别人玩,而你手上就算有钱,在这段时间里你也没办法在 Steam 上买到它。

实际上,Epic Games 只是一个引爆点,它刺激了更多的游戏开发商、发行商离开 Steam,很多大厂早就不满被 Steam 这样的平台抽走足足 30% 的收入,他们很早就已经建起了自己的平台,比如 EA、动视。

八年后,EA 回归了 Steam,这一切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EA 早在 8 年前就撤出了 Steam,建立了自己的平台「Origin」。由于网络方面的表现堪忧,且平台的读音和「Orange」相近,图标也为橙色,在国内这个平台被很多国内玩家戏称为是「烂橘子」。

在这么多年间,EA 的游戏只在他们自家的 Origin 上发行,借助这个平台,EA 后续也和 Steam 一样扮演起了分销商的角色,在平台上引入了一些非自家开发的游戏。

八年后,EA 回归了 Steam,这一切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得益于自家平台的优势,在几年前,EA 把他们率先在主机上推出的 EA Access 搬上了 PC,在他们自家平台 Origin 上推出了面向 PC 玩家的 Origin Access。

这是一个订阅制收费的会员,玩家只需要按月支付费用,他们可以畅玩订阅计划范围内的游戏。

Origin Access 分为两个等级,一个是 Origin Access Basic,另一个是更贵不少的 Origin Access Premier。其中 Basic 包含 Origin 游戏库中一些已发行的游戏以及 EA 最新作品的试玩,而 Premier 版本不单单囊括了 Origin 上各类已发行的游戏,对于 EA 最新推出的大作,只要你购买了这一订阅,在游戏发售的当天,你就可以和购买了这款游戏的玩家一样无限制的畅玩游戏的所有内容。

为了鼓励玩家购买订阅,EA 甚至给 Origin Access Premier 加入了一些连正常购买游戏的玩家都没办法拥有的独占内容,同时对于一些游戏 Origin Access Premier 不单单给玩家提供了游戏本体,DLC 等也是直接划入了订阅计划内。

今年年中,EA Access 的订阅用户就已经超过了 350 万人,之后他们把这个订阅搬上了 PS4,现在 EA Access 的订阅用户数相比这个数字应该还有不小的提升。

八年后,EA 回归了 Steam,这一切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光是靠订阅这一项,EA 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现在他们还有《Apex》这样的游戏来给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虽然近年来在单机游戏领域 EA 并没有推出什么特别惊艳的作品,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活得很好。

EA 表示,在未来他们会重点关注串流游戏和订阅制收费,看起来在这几年中 EA 显然是尝到了订阅制的甜头。另一大游戏大厂育碧应该也是发现了订阅制的美妙之处,在几个月前他们宣布了自家的订阅服务 —— Uplay+,和 EA 推出的订阅服务类似,玩家一样只需要按月交钱就能够玩到育碧旗下的各种大作。

不过 Uplay+ 只是刚刚起步,在运营方面它和 EA 相比还是明显更加青涩,它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成长。

正是由于订阅式服务让这些游戏大厂尝到了点头,订阅制能够给厂商带来更高额的收入,相较于那 18% 的抽成,目前这些游戏大厂看起来似乎是想把自家的订阅服务推广给更多的玩家,尤其是极具消费潜力的中国玩家。

现在不论是 Uplay+ 还是 Origin Access,中国玩家想要购买还是有不小难度的,毕竟这可不像是单纯去购买一款游戏,只需要一次性付好钱就好了,为了保证按月交费,订阅服务都需要和信用卡绑定在一起进行付款。

而国内的玩家们很多是学生,学生普遍都没有信用卡,即使是一些已经成为「社畜」的玩家,他们的信用卡也很可能只是银联的,并非 Visa 或者万事达,不支持这种国际支付,所以真正购买了这些订阅服务玩这些厂商游戏的玩家只是玩家群体中的很少一部分。

八年后,EA 回归了 Steam,这一切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了尽可能把自己的订阅服务推给更多玩家,赚更多的钱,EA 开始想办法了。于是乎,他们找上了 Valve,找上了 G 胖。

根据媒体的报道,EA 和 Valve 达成了合作,在 8 年前弃 Steam 而去的 EA,现在逆着「逃离 Steam」的大流决定回到 Steam 上。

EA 这一次不单单是把自家最新的大作放到了 Steam 上,EA 还将在 Steam 上开售 EA Access,定价和其他平台以及 Origin 保持一致。在 Steam 上,只要你购买了 EA Access,那么你就可以畅玩 EA 旗下所有的游戏。

在订阅制收费的情况下,买的人越多 EA 赚得越多,Steam 对中国用户相对来说更加友好,同时 Steam 上的用户数目前来看仍然十分可观,在过去几年 EA 作品相对略有一些乏力的情况下,重返 Steam,并且在 Steam 上卖订阅,这对他们来说将是有利的。

至于为什么 EA 不选择 Epic Games 这边,答案其实是很明显的,订阅这个东西就是买的人越多越好,而 Epic Games 虽然抽成低,但是在体量上至少今天它仍然和 Steam 没有办法比,所以趁着《战地 5》还有一些余热,和 Valve 握手言和,两边各撤一步,在现在这个局面下对 EA 和 Valve 来说是共赢。

和育碧一样,在 Steam 上 EA 只是挂靠销售,通过复数游戏平台 + 自己第一方的平台来最大化收益,游戏的激活等最终走的还是自己的第一方平台,即 Origin。对于第一方平台的玩家,毕竟第一方平台是自己管理,所以作为厂商他们可以给第一方平台的玩家带来更多的福利,这样一来自家平台的生意也不会因为销售挂靠去了 Steam 带来多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当下这个已经很多玩家习惯了 Origin 的情况下。

八年后,EA 回归了 Steam,这一切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明年 EA 会在 Steam 上投放更多的内容,包括《战地 5》、《Apex》等等,对忠于 Steam 的玩家来说,这绝对是一大好事。Steam 现在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大作很多被 Epic Games 限时独占了,导致一时间 Steam 上大作很匮乏,整个 2019 年看来看去每次打折能买的游戏都是那么一批,没有什么新面孔,对于 Steam 玩家来说这确实比较尴尬,EA 的回归多少能够缓解这方面的问题。

除此之外,EA 的回归或许能够帮助 G 胖打开一扇新大门,后续 Valve 或许会利用自己的资源给其他更多的厂商提供代销订阅会员的服务,例如育碧。


EA 这一次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不是站队,他们只是先选择了一个对自己更有帮助的平台合作来销售旗下的游戏以及订阅服务,后续 EA 有可能还会把 EA Access 搬到 Epic Games Store 上,毕竟 EA 肯定不会嫌买的人少。而且在当下这个局面,EA 和 Valve 之间或许还就订阅等方面分成谈了一些优惠,毕竟现在 Steam 过得也并不是特别舒坦,他们也对 EA 有需求。

所以本质来看,这是一桩二者在当下这个局势下一拍即合的一个双赢买卖,站队的意义更小一些。不过虽然话是这么说,作为 Steam 玩家,笔者自然还是希望 EA 回归 Steam 能够给业界带来一些改变,促使一些已经「逃离」了 Steam 的厂商回到 Steam。

不知道育碧在看到 EA 这一波操作之后会不会产生一些动摇,毕竟育碧现在的日子也比较艰难,明年育碧新作不少,笔者很希望能够在 Steam 上看到它们,如果 Steam 上会有 Uplay+,那自然是更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