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断崖式下跌,育碧这家公司出什么事情了?
育碧是一家对中国玩家很友好、很亲近的法国游戏公司,他们不单单只制作游戏,除了自家游戏外,他们还会发行一些由其他制作方制作的游戏,同时基于 UPlay 这个属于育碧自己的平台,育碧也和其他游戏大厂一样做起了分销。
相信玩家朋友们肯定对育碧这个名字一点都不陌生,像《雷曼》系列、《刺客信条》系列、《看门狗》系列、《彩虹六号》系列都出自育碧。
育碧成立于 1986 年,至今已经有 33 年的历史。对于一家游戏公司来说,这真的很不容易,因为那个年代创立的很多游戏公司或是工作室最终要么是被收购,要么直接走向倒闭,尤其是欧美的厂商。其中能够活到今天的基本上都已经成了这个行业里闻名的「大厂」,育碧是其中一个,除了它还有 EA、动视等等。
凭借着强大的游戏制作能力和他们缔造出来的许多王牌 IP,育碧早在 1996 年就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在那之后育碧的规模是扩张得越来越大,推出的作品也是越来越多。
1996 年,育碧上市后,他们在中国上海成立了工作室。当时育碧是第一批在中国成立分公司的外资游戏厂商,之后育碧又在北京、成都成立了分公司,其中成都育碧是参与了不少游戏的制作,像《刺客信条:起源》里你就能看到成都育碧的身影。
在国内启动游戏审查之前,上海育碧作为发行商给国内的单机游戏玩家们引进了非常多优秀的海外作品,当时国内正版的《生化危机》系列就是由上海育碧引进、发行的。
正是因为那个时候开始育碧就开始重视中国的游戏市场,主动与中国玩家建立羁绊,愿意为国内玩家提供优质的、本地化的游戏内容,所以中国玩家虽然很喜欢调侃育碧是一家「土豆公司」,但是对于育碧,我们的态度还是友好的。在大众正版意识觉醒、消费水平提升的今天,中国玩家们也很愿意去购买来自育碧的游戏。
最近几年,育碧在单机游戏这个领域做了不少的新动作,得益于他们庞大的团队和比较充足的资本,育碧并不在乎试错的成本,而且他们游戏制作方面的实力也很强大,即使是一款「试验品」,育碧也可以将其打造得很精致。
在这几年中,育碧基于一些老的王牌 IP 推陈出新带来了不少亮眼的作品,《彩虹六号:围攻》成为了一款竞技向的 FPS 游戏,至今还保持着较高的热度,而《刺客信条》的最新两作则凭借着育碧擅长的「大型开放世界」和新融入的很多 RPG 元素赢得了很多玩家的喜爱。
在盈利模式上育碧也开始了一些新的探索,例如尝试在游戏里加入「微内购」系统等。在移动端,育碧收购了 Ketchapp 工作室,通过快速打造街机类的小游戏实现高速的流量变现,如今育碧已经是世界第四大移动游戏发行商。去年,Ketchapp 还和微信达成了合作为微信平台提供小游戏。
作为一个游戏大厂,育碧从来没有在「探索」这条道路上停下自己的脚步。
育碧在这几年中也创造了很多全新的 IP,速度之快令人咂舌,放眼整个行业,在打造新 IP 的速度上,育碧绝对是数一数二的。《看门狗》、《飙酷车神》、《全境封锁》、《荣耀战魂》、《极限巅峰》等都是育碧近两三年创造出来的新 IP,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 IP 还没有发售,定档在了明年,例如《渡神纪》。
其中一些大获成功的 IP 就成功演变成了一个长期的系列,例如《看门狗》。对于育碧来说,他们具备这样的实力在短时间内创造非常多的新 IP,一旦某个 IP 像《看门狗》一样深受玩家欢迎,可以转变成一个长期系列,对于育碧来说这就是长期的、源源不断的收入。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每年都能产出不少大型 3A 游戏的、实力雄厚且工作室遍布全球的老牌游戏厂商,在最近却遇到了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甚至引起了他们股价的断崖式下跌。
育碧的股价这一个月来都比较平稳,股价大约在 56 欧元左右波动,但是到了周五,育碧的股价出现了一个直线暴跌,截止收盘股价跌幅高达 16%,当日的最低点甚至跌破了 40 欧元,可以说是相当惨烈了。
育碧股价之前的下跌或许还可以归咎于大环境,但这一次绝对是育碧自身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因为这个跌幅刷新了育碧自 1996 年上市以来的最大跌幅记录。
育碧的作品和股价是绑定在一起的,当年育碧王牌 IP 下的作品《刺客信条:大革命》因为评分不佳导致育碧股价下跌 9%,而《刺客信条:奥德赛》则因为受到玩家的喜爱获得了一个比较好的销量,带动了育碧的股价上涨。
毕竟育碧是游戏公司,游戏是育碧的核心产品,育碧游戏的玩家评价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育碧的股价。评分高的作品自然买的玩家会很多,例如《看门狗》,而评分低的所谓烂作、雷作则基本上得不到玩家的青睐,卖不出多少量,严重一点的可能发布后就暴死,例如 Valve 的《Artifact》。
育碧的股价断崖式下跌,必然是和育碧推出的某一款或几款游戏有关。近期育碧评价很差的作品有两款,一款《幽灵行动:断点》,另一款是《全境封锁 2》。
育碧对《幽灵行动:断点》这款游戏是颇为重视的,在国内育碧甚至举办了一场专门的首映礼向媒体介绍这款游戏的重要情报。
然而,这款游戏发售之后,连经常被玩家吐槽收钱打分的 IGN 都给出了 6 分的终评,而其他媒体的打分有的则更加难看。
至于 Metacritic 上的用户评分,这款游戏的分数是直接降到了 2.2 分,惨不忍睹。不出意外,这应该是育碧最近三年甚至五年来用户评分最低的游戏,媒体评分也有可能是最低的,《飙酷车神 2》虽然评价也很糟糕,但是也比这一作要好一些。
前文笔者有提到过,育碧最近一直都在尝试各种各样的创新,希望在游戏中融入一些新的创意、新的想法,给玩家带来一个新的体验。一般来说,即使是对「试验品」,最后只要是公开发售了的,育碧还是会将其作为一款产品去好好地打磨,保证游戏的质量。
然而在《幽灵行动:断点》这款作品上,育碧对作品的质量管理失控了。可能是因为之前《刺客信条:奥德赛》等作品的成功让育碧有些过于自信,导致对于《幽灵行动:断点》他们放松了自己的标准。
在这款游戏中,育碧做了不少的新尝试,他们在游戏中加入了非引导模式,加入了带有 RPG 性质的装等要素和围绕角色做的一些自定义要素,加入了一些生存游戏要素。除此之外游戏本身也从线性变成了育碧标志性的开放世界,并且和市面上很多射击游戏一样加入了多人玩法。
做新尝试固然是好的,毕竟它能够给玩家带来一些新鲜的东西,但是在《幽灵行动:断点》上,育碧这个加一些、那个加一些的做法导致游戏变得异常杂乱,而且对于加入到游戏中的要素育碧也没有做很好的协调导致有的内容很生硬。
这就好比煲汤,原本一锅汤里只要放三种调料就能好喝,但厨子为了做出新奇的口味,硬是往汤里放了十二种料,也不管这些料各自是什么味道,反正就是凭感觉加,搅拌搅拌把他们融合在一起。想也不用想,这样的汤必然是不好喝的,做游戏也是这么个道理。
游戏的内容丰富并不是这样去丰富的,至少育碧要考虑好什么料能加、什么料不能加。直接上来就是一锅乱炖,玩家自然是不喜欢的。
至于《幽灵行动:断点》的其他问题,要归结于育碧的游戏制作模式。育碧之所以能够每年产出这么多 3A 大作,除了育碧人手多、工作室多外,主要是因为他们做游戏是「模板化」、「套路化」的。
育碧虽然做了不少游戏玩法上的探索,但是这些探索都只是比较表面的,他们其实并没有对游戏做什么深层次的变革。在笔者看来,育碧的创新实际上更多是把现成的各种游戏要素打散,然后进行再组合。
即使是《刺客信条:奥德赛》这种被一些玩家称为是「集大成」的作品,虽然它有创新,但是它还是脱离不了育碧「模板化」做游戏的思路。它之所以在市场上表现得不错,主要是因为当时同行的其他厂商实在是没有什么好作品,同时育碧在《刺客信条:奥德赛》上以《刺客信条:起源》为模板对游戏元素做了一次比较到位的「再组合」,使得游戏本身的质量相对而言更高一些。
至于《刺客信条:奥德赛》好不好玩,笔者个人认为还是比较一般。在任务的设计上育碧可以说是一点都不讲究,为了省下做任务的功夫,育碧甚至做了一个算法自动生成任务。整个游戏里充斥着各种各样重复性很高的无聊任务,RPG 要素的加入又让玩家有时候不得不要去做算法生成的任务刷材料、刷金钱。
虽然刚刚上手感觉游戏还是有一些新鲜的,但是玩多了之后你还是会察觉到这款游戏实际上还是快餐化的、量产化的、游戏性欠佳的。在游戏时间堆砌到几十个小时之后再回过头来仔细品一品这款游戏,其实不难发现它其实也没有那么棒,很多地方也都还是熟悉的味道。
《幽灵行动:断点》正是育碧模板化、套路化生产出来的作品,一样的开放世界、一样的走流程、一样的重复性任务,只是遗憾的是育碧这一笔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新瓶装旧酒装出问题来了,《幽灵行动》这个系列主打的是「战术射击」,而他们装进来的旧酒和这个新瓶子压根就不契合,导致评价很糟糕。
至于《全境封锁 2》,这款游戏本身开局并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其实也有,不过育碧游戏的 Bug 和土豆服务器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评价也不是特别糟糕。
然而育碧的运营以及游戏后期更新内容的不走心让这款游戏的体验变得越来越糟糕,这直接导致了玩家在游戏里氪金的欲望降低,同时游戏的风评开始变差。
加上游戏本身定价就比较高,玩家增量很一般,导致《全境封锁 2》在今天看起来不那么「长命」。《全境封锁 2》是育碧 2019 年非常重要的一款作品,但很可惜这款产品并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预期。
整个 2019 年,育碧新作的表现很平庸,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差,所以股价必然是会下跌的。至于为什么这一次引发了断崖式暴跌,笔者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育碧即将在明年上线的作品为了打磨质量集体延期,这从侧面说明了育碧对这些新作的质量已经不太自信,同时育碧还需要度过一段更加长的低迷期。
第二是育碧此前大幅下调了对净预订额和营业收入的预期,这应该是引起股东们集体抛售育碧股票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于育碧为什么把预期下调这么多,在笔者看来一方面是今年出的游戏对育碧来说赚不到太多钱甚至可能是亏的,另一方面明年育碧游戏也会遇到一些实力很强劲的竞争对手,加上游戏本身可能还是育碧普通的质量,导致育碧对明年游戏的销量不怎么看好。
在笔者看来,育碧需要思考一下自己流水线式的产出作品的这个模式是否还适合当下的市场,毕竟像 CDPR 的作品,提前这么长时间开预购销量都十分火爆。到底是重质还是重量,育碧应该要从中找到一个平衡,或者某些作品年货化,某些作品数年磨一剑走精品路线。
要知道《刺客信条:奥德赛》虽然成功了,但是 TGA 上育碧却全程陪跑,颗粒无收,光是这一点,其实就已经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