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会吃的导演,是他
中国人最看重亲情。而维系亲情最重要的东西,看起来却很简单,一个字:吃。
在华语影视剧中,关于吃的电影有不少,徐克的《金玉满堂》让我们见识了什么叫满汉全席,周星驰的《食神》让我至今都对黯然销魂饭念念不忘。
但是要论中国最会吃的导演,李安还是当仁不让。他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每一部都与“吃”有关。光是《饮食男女》那开头四分钟的做饭戏码,就足够观众看得口水直流。
鸡鸭鱼肉,蒸煮煎炸,这实在像极了寻常的中国家庭,总会在逢年过节、亲友团聚时费心费力忙活大半天,只为晚上围在桌前的一顿饭。
看这行云流水般的镜头就知道,这个导演是个行家。
李安确实懂做菜,直到36岁,他的主业还是“家庭煮夫”,每天最大的事就是做饭、带孩子。六年的日复一日、柴米油盐,使李安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就连他的丈母娘都和他说:“你这么会烧菜,我来投资给你开馆子好不好?”
后来,李安没当上厨师,却把好手艺搬上了大荧幕,通过食物来表达情感,这或许是多年的生活经验熏陶到骨子里才培养出来的能力。
故事发生在90年代的台湾。老朱是退休的中国菜大师,早年妻子去世后,便一手养大了三个女儿。
每个周日,老朱都会做上满满一桌饭菜,三个女儿也必须空出时间,回家吃饭。这一顿饭,便成了朱家人维持感情的关键,也成了朱家人的故事转折点。
开场的第一顿饭上,事业有成的二女儿宣布已经买了新房,不久就要搬出去住。这个大家庭开始有了裂缝。
第二顿饭,二女儿新房出现问题,但公司要派她出国工作,因此她仍计划着搬离这个家。
裂缝越变越大,朱家人即使面对满桌的佳肴,也食之无味。
与餐桌上“食之无味”相对应的是,朱家人在生活中面临的情感困境。
大女儿家珍,厌恶发情的母猫,也听不得邻居情歌对唱。她表面上难忘初恋,实际上是在克制自己的情感,用拒绝来掩饰自己的渴望。
二女儿家倩,与前男友保持着炮友关系,后来又与有妇之夫暧昧不清。她足够漂亮,身边也不缺追求她的男人,却一直对感情迷茫不已。
小女儿佳宁,无意间抢了闺蜜的男友,良心受到谴责却不愿就此放手。
三个女儿非同一般的情感经历,无疑是对传统爱情观的一种颠覆。
接下来,朱家解体的速度越来越快。
第三顿饭,小女儿未婚先孕,要搬出去和男友一起住。
第四顿饭,大女儿和体育教师闪婚,要搬出去和老公一起住。
第五顿饭,老朱宣布要卖掉老房子,和大女儿的闺蜜在一起。
所有人都震惊了,她们没料到父亲早已悄悄谈起了“黄昏恋”,对象还是大女儿的好闺蜜。
姐妹变成了母女,这顿饭最终吃得大家不欢而散。朱家这个本就不牢固的传统组织,也在一顿饭的功夫内解体了。与之相应的是,家庭伦理道德、传统婚姻观念也被彻底颠覆了。
父亲,这个在传统观念中带有隐忍克制意味的词语,向来被看做是维护家庭稳定的形象,在这里,却抛弃了用食物苦苦维系的家庭感情,选择勇敢追求个人幸福。如果说,朱家三个女儿从小接受现代教育,具有颠覆性的婚姻观并不稀奇,那么本该站在传统阵营、与“叛逆行为”抗争到底的朱爸最终也走到了传统的对立面,着实让我意外。也正是这一顿饭,让我开始看懂这部电影:这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每个人过上满意的生活,远比拘束在同一屋檐下吃着形式大于内涵的晚餐来得重要。
片中老朱说:“饮食男女,食之大欲。”“饮食”是口腹之欲,“男女”是七情六欲,这是人的两种本能情感,但中国人讲究内敛含蓄,男女之情往往是上不了台面说的。在《饮食男女》中,李安导演以中国食文化为基础,将中国人含蓄又热烈的一面表现得十分精彩,从形式到情感,诠释了中国人情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
因此,在第六顿饭上,突破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老朱终于恢复了味觉。从“无味”到“有味”,是老朱与女儿亲情的回归,也是新的家庭关系的重组。
这样吃饭,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