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15步枪是真正的气吹式原理吗?介绍导气式自动原理
今天的题目留下了悬念。我们在介绍导气式原理时,总是把AR-15步枪作为导气式原理下一个分支——直接气吹原理的典型代表,但如果从原教旨主义出发,AR-15步枪真的算直接气吹原理吗?好像还真的不算哎……今天的轻武器基本原理就介绍导气式原理。
上次介绍自由枪机原理原理时,不少读者老爷要求下一次介绍半自由枪机原理,但是考虑到刚刚介绍了法国MAS44、49、49/56半自动步枪,所以还是先说导气式原理。而且介绍完导气式原理、刚性闭锁,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半自由枪机、“柔性闭锁”。
导气式自动原理是自动武器工作原理中的一种,它是通过在枪管中段开一小孔,或者是在枪口处装一个气体收集罩,导出一部分高压火药燃气推动枪机运动,完成开锁、退壳、推弹上膛、闭锁等动作的自动原理。最早使用导气式自动原理的武器是美国枪械设计师勃朗宁设计的柯尔特-勃朗宁M1895机枪。这种机枪的导气装置非常原始滑稽,是在枪管下方开一个孔,导出部分火药气体把一个杠杆向下推,杠杆回转带动连杆,连杆带动自动机后坐完成自动循环。由于射击时这个杠杆会一下一下往下回转,好似在挖掘刨土,因此柯尔特M1895机枪有一个“土豆挖掘机”的绰号。
柯尔特M1895机枪
柯尔特M1895机枪的导气机构动作古怪,枪管下方开的导气孔推一个 杠杆回转,杠杆通过连杆带动自动机后坐。因为这个杠杆会在连发射击时反复向下回转,犹如挖掘动作,所以该枪被称为“土豆挖掘机”。
时至今日,根据导气式原理实现的途径,可将导气式原理分为活塞长行程、活塞短行程和直接气吹式三大类:
1、活塞长行程
活塞长行程导气式武器,活塞杆和枪机框是连在一起的。当子弹击发、通过枪管内的导气孔时,一部分火药燃气从导气孔进入导气管,推动一个活塞向后退;这个活塞是和枪机框连在一起的,枪机框也一并向后退,带动枪机开锁、打开武器后膛、拉出空弹壳。当活塞连同枪机框运动到后方极限位置时,又被枪机复进簧推着向前复进,越过供弹口时推第二发子弹上膛;当枪机带动枪机框复进到位时,枪机和枪管后膛重新锁住,准备发射第二发子弹。典型的活塞长行程导气式武器就是AK系列突击步枪,除此之外,苏联PKM通用机枪、SG-43、SGM重机枪,美国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勃朗宁BAR自动步枪、英国布伦轻机枪等也是活塞长行程自动武器。
长活塞行程的优点是工作可靠,缺点是活塞杆和枪机框一起前后运动,运动件的质量较大,射击时的振动和上跳比较明显,相对而言,对射击精度不利。
AK突击步枪的枪机框,枪机框和活塞导杆是连在一起的。
拆除了上护木上机匣的AK47,能清晰地看到导气孔内导出的火药气体推活塞后坐,枪机框也一起后坐。
2、活塞短行程
活塞短行程导气式武器也是通过在枪管上开小孔,引出部分火药燃气推动活塞来完成自动循环的,所不同的是它的活塞不和枪机框连在一起,工作时活塞只向后运动一小段距离,向后撞击一下枪机框,枪机框被向后撞击在惯性作用下后退,枪机开锁抽出空弹壳。由于它的活塞只运动一小段距离,不和枪机框“同进退”,所以被称为活塞短行程。典型的活塞短行程武器有比利时FN FAL自动步枪、苏联SKS半自动卡宾枪(56式半自动步枪)、德国HK G36自动步枪、HK416自动步枪、中国81式自动步枪、95式自动步枪等。
这是一个基于AR-15步枪的活塞短行程改造方案,该方案是美国陆战资源公司(LWRC)设计的。需注意,很多介绍HK416的文章引用这个动画,其实该方案和HK416的活塞短行程不同。
FN FAL自动步枪连发射击慢动作,能看到一根顶杆把枪机框往后撞,但顶杆不和枪机框连在一起,顶杆后坐到位后枪机框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后坐,这是活塞短行程的基本特征。
活塞短行程拥有和活塞长行程近似的工作可靠性,火药燃气不进入机匣和枪机框,机匣内工作温度较低,不易积聚残渣污垢,又减轻了前后运动零件的总质量,对武器射击精度有利,所以是现在导气式突击步枪主流的结构。
3、直接气吹式
直接气吹式是指导气装置中没有活塞,而是直接引一部分火药燃气直接吹入机匣,推枪机框向后运动,让枪机开锁的自动方式。
过去一说到直接气吹式原理,首先想到的例子就是美国阿玛莱特AR-15系列,也就是M16步枪、M4卡宾枪这个大家族。但AR-15系列枪械严格来说并不是“纯正”的直接气吹式,它的导气管内没有活塞,但导气管并不是直接吹枪机框,而是导入枪机框内部的气室,气室膨胀推枪机框后坐,通过曲线槽带动枪机旋转开锁的,在这里枪机框就充当了封闭活塞的作用。
这个AR-15的动画经常被用来解释直接气吹式,其实这个图有误,AR-15的火药燃气是导入到枪机框内部一个气室里的,不是像这个动画那样直接喷入机匣。
这张图箭头所指的就是AR-15步枪枪机框内部的气室,气室起到了活塞作用,所以AR-15有时候也被成为“内置活塞”。
真正“纯正”的直接气吹式原理典型代表还是法国MAS40、44、49、49/56这一系列的半自动步枪,它们的枪机框没有气室结构,导气管尽头是枪机框前方的一个盲孔,火药燃气通过导气管直接将枪机框往后吹,带动枪机开锁完成自动循环。除了法国这一系列半自动步枪,瑞典的杨曼AG42半自动步枪也是类似结构,它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气吹式原理武器。
直接气吹式导气原理优点是结构非常简单,活塞都省了,只有一个导气管,而且自动循环中只有枪机和枪机框运动,没有活塞一起动,运动体质量小,对射击精度是有利的;缺点是高温高压火药燃气要直接吹入机匣内部,机匣内温度较高,工作环境恶劣,对零件烧灼污染比较严重,如果使用的是燃烧残渣比较多,比较“脏”的发射药,这个问题会更严重。
法国MAS49半自动步枪的导气管和导气管后方开口,该导气管不导入枪机内部,直接吹枪机框前端面,推枪机框后退,属于纯粹的直接气吹式。
除了法国MAS那一票半自动步枪,另一种使用直接气吹式的典型武器——瑞典杨曼AG42半自动步枪。
杨曼AG42半自动步枪的枪机工作原理,上为闭锁状态,枪机框(绿色)前段有个凸起堵在导气管开口里,击发后火药燃气通过导气管直接把枪机框向后吹开锁。
除了这三种主流的导气式结构,在导气式武器发展早期还出现过一种枪口集气式原理,它不是在枪管侧面开个小孔导出一部分火药燃气,而是在枪口装一个集气罩或者集气筒,搜集枪弹飞出枪口后喷出的火药燃气,利用这些火药燃气的力量推动自动机工作。枪口集气原理一度流行过,比如M1加兰德步枪的早期产品就用过枪口集气原理,因为这种原理不用在枪管侧面开孔导气,只利用随弹头喷出的废气就能工作,看上去很美,但后来发现这种原理工作可靠性很差,于是就再也不用了。
法国的皮托Mle.1905机枪,使用枪口集气原理,枪口有个复杂的集气筒
瓦尔特G41(W)半自动步枪,是德国在二战中少量装备过的一种半自动步枪,也用枪口集气原理。
《战地1》游戏的玩家一定熟悉游戏中的“刘庆恩步枪”,该枪是中国近代兵工先驱刘庆恩发明的一种半自动步枪,用的也是枪口集气式原理。
今后彩云争取每周更新一篇枪械基础知识基础原理的文章,介绍各种主要的自动原理,常见的闭锁原理又有哪些,各是怎么工作的,适合萌新读者,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