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静默如谜世界里的怒与欲
上个月,韩国导演奉俊昊拿下了金棕榈奖。有人说,去年欠李沧东的金棕榈还给了奉俊昊。
可是说实话,欠李沧东的金棕榈还是要还的。这么说吧,它不仅够得上,够得还更多。今天就来谈谈这部去年在戛纳大放异彩的电影,《燃烧》。
万物静默如谜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长镜头:海美在宗秀和本的面前脱去上衣,随音乐对着夕阳起舞。
她说,那是从饥饿者到伟大饥饿者的舞蹈。这个长镜头实属神来之笔。
此时片中的本和宗秀,与躲在画外的导演李沧东,还有镜头另一侧的观众,三者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海美身上。这样的时刻,好像随海美的身躯向远处伸展,而远处是什么呢?
“谜”,正是这部电影的关键词之一。
从海美的那只猫是否真实存在,宗秀是否在写小说,本的钱是怎么来的,他是否真的烧过大棚,又是否是杀人凶手...
电影改编自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烧仓房》。这部小说就是围绕着一个个谜团展开的,而导演李沧东着迷于小说中神秘性,把那个充满了谜团的世界拍了出来。
但是,李沧东的初衷并不只如此:“回答电影中的这两个疑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电影中的这些疑问,延伸到对生活的思考上去。”
什么是真实发生过的,什么是脑中演绎出来的,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真的生活,而生活的意义与本质又是什么?
这是电影中,海美跳着那支“饥饿者之舞”隐含的意思。饥饿,意喻着渴望,而渴望,正是对探求“什么是生活的本质”这个问题的最好解答。
欲与怒
片名“燃烧”也是个很好的意象。它既隐喻了欲望,又代表着愤怒,同时也暗含着青年人成为助推时代的燃料。
导演李沧东坦言,女主角海美心里藏着不少隐秘的欲望。她一边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需要打几份工还卡债,一边为了追求“生命的秘密”,不惜借钱去非洲旅行。
这是一个神奇的时代,好像不同阶级的人们可以过上相同的生活。广告让你觉得,上流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好像,那样的生活只需要刷刷信用卡,用用花呗就能实现了。可是这也仅仅是“好像”,真实的情况远非如此。电影中,海美为了接近不属于她的生活,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以至于,她做什么都没办法完全开心起来,遇到喜欢的人也不敢表达。
而那个有着作家梦的乡村青年宗秀,他在面对精英青年本的时候,表现出了隐隐的愤怒和无力感更加真实。那是一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愤慨与无力。
实际上,作为精英青年的本也有着愤怒,只是他的愤怒较宗秀更加隐晦。先不说“烧大棚”是否真实发生过,电影里的这个情景就是他愤怒的具象展现。可是想想,一个年纪轻轻就过上了江南style生活的人,他的愤怒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写道:“破坏行为是生命受阻的结果”
电影中的本时常表现出对现实中人情的不解,他甚至说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过眼泪了。
这或许是导演李沧东对于“江南区精英”的讽刺,更或许他直指的是现代社会的核心问题。
我们大多数人一生所受的教育,接受的价值观,为的是成为一个更适应现代社会的人。为了适应现代生活,人们学会隐藏自己的情感,变得效率至上,甚至以成为“机器”为荣。久而久之,竟连自己的真实感受都无法确定了。
于是我们看到,明明电影中的三人身份、阶级都不同,但愤怒却又相似的,而愤怒之下的迷茫似乎是所有人的共同之处。
欲望与愤怒,或者说,理想与现实,是当下年轻人所要共同面对的大问题。对于这个大问题,电影并非要,也不可能给得出答案,它反而给出了更多疑问,而重要的,也正是如此。
最后还是要说,欠李沧东的金棕榈谁给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