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界的宠儿、文化界的名角 —— 高粱

占满荧屏的红盖头、热烈饱满的红轿子、洋溢青春活力的女人红脸蛋、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

放眼望去,黑红色的高粱雄浑一片,借着风势,海浪般涌动鼓荡,荧幕上奔涌着飞扬流动的活力。

这是一部从始至终都被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的影片,它成就了老谋子、捧红了巩俐和姜文,更成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开山之作。许多观影人在多年后还对那一抹红色记忆犹新。

它就是改编自诺贝尔奖得主莫言同名小说的《红高粱》,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这影片的背景舞者——高粱。

酒界的宠儿、文化界的名角——高粱

高粱的历史

高粱,原产于非洲,公元前十世纪(西周)以前通过埃及——印度的途径传入中国。

据考古发现的炭化高粱种子和公元3世纪编著的《博物志》对高粱的记载显示,中国大面积种植高粱的历史可上溯至西周早期,延续至20世纪70年代初、中期。

酒界的宠儿、文化界的名角——高粱

华夏先民为什么看中了高粱呢?这是由高粱的生物学、农学和洼地的土壤学属性决定的。

什么蒸腾系数、PH值、植物生态学……唉呀妈呀,太专业了,咱们简单说,那就是高粱非常耐干旱、耐水涝、耐盐碱。

在北方,是高粱拯救了一大批人,使其免于饥饿。

除了抗饿,高粱也有其特别之处,比如食疗,那价值也是相当高滴。治疗食积、消化不良、湿热、健脾、止泻、抑制呕吐,还能催治难产。看来时下最流行的助产大神蜂蜜,也是有敌手的嘛。

同时,高粱还是北方家居必备之用具,因其穗冠分枝很长,遂被广泛用于扎制扫帚、炊帚等。

虽然高粱是个功臣,但依然掩盖不了它或多或少的缺点。和玉米、小米相比,高粱缺乏必要的谷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所以,高粱的口感嘛,那叫一个难吃,不香也不甜、不细也不软,一等一的粗粮。

以至于东北曾流传过一句土土的歇后语:日本人吃高粱米---么有办法了。

再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致饮食”,高粱因其自身的产量低、口感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酒界的宠儿、文化界的名角——高粱

酒界的宠儿

别看高粱在餐桌上不受待见,它却是酿造中国白酒的最佳原料。

先人们对不同粮食酿酒,还有一个精炼的总结:小麦糙、糯米绵、大米净、玉米甜、高粱香。

好家伙,原身比不过你,咱们修炼成仙,那就是高段位的大神!

高粱酒品质上乘,口感醇厚,深受大众欢迎。如茅台酒、汾酒等名酒,皆以高粱为主要原料。

传说,酒是由一个名叫杜康的长工发明的。有一回,他将高粱米饭放在树洞中,竟忘了取出来,时间一长,就发酵成了酒。

高粱酒曾一度成为酒界的宠儿,为两岸和平发展那也是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的。

2015年,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进行会面。

习马会后,两人共进晚餐时,马英九特意准备了两瓶1990年出厂的57度金门陈年高粱酒,作为“和平之酒”送给习近平。

酒界的宠儿、文化界的名角——高粱

据说这金门高粱酒是台湾三大名酒之一。1990年9月,两岸红十字会在金门签署协议,与这次意义重大的事件相关联的金门高粱酒,就此被珍藏起来,成为了具有纪念价值的特殊礼物。

据传这两瓶高粱酒已绝版,售价更是涨到了2万台币。

所以,平时喜喝酒的老大哥们,咱也别一个劲儿地往肚子里灌了,也了解一下行情,找准个时机收藏个有特别意义的高粱酒,再过十几二十年,保不齐能换辆小汽车呢!

酒界的宠儿、文化界的名角——高粱

文化界的名角

带着红高梁走上世界舞台的莫言先生,曾为家乡的孩子们提炼过的一个16字的红高粱精神:正直向上,坚韧顽强,宽容淳朴,奋斗争光。

这种红高粱精神更是体现在莫言的小说当中,在自立自强、热情奔放的余占鳌和胆识过人的九儿等人物身上可见一斑。

酒界的宠儿、文化界的名角——高粱

1997年,本山大叔还曾带着它走上了春晚的舞台,带火了一批演员、带热了一波台词。诸如:

“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

“范老师,你太有生活了。你不是让我给果树喷农药吗?……他的节拍是这样滴,一嗤嗤、二嗤嗤、三嗤嗤、四嗤嗤……”

“看,前边是一片火红火红的高粱地啊,丰收啦,丰收的农民都挥舞着镰刀嚓嚓嚓嚓嚓……割完了一片高粱……”

彼时,《红高粱模特队》这部经典之作着实引领了时尚潮流,那影响力赶超抖音上那句“确认过眼神,你遇到对的人”啊!

可以说,从电视到电影,从歌曲到文化节,高粱也曾在文化圈中名声大噪!

未来,高粱也将继续承载着人们赋予它更深层的内涵,传递中国酒文化及红高粱精神,尽情展现对自由生命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现代人生命的回归和蓬勃生命力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