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读新闻的理由真的很简单

高考志愿:读新闻的理由真的很简单

曾子航

高考完填写专业志愿的时候,家里人并没有过多的干涉,任凭我自己选择与决定。可以说我是在对新闻学一无所知的基础上,就把它放在了第一志愿,结果还真的选上了这个专业。一个理科高中生报考了文科的专业,多多少少有些戏谑的成分。

但如果现在让我选择的话,我还是会选择新闻学。

若要我解释为何继续选择新闻学,对新闻行业的好感与对新闻学的认识是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人生就是比较奇怪,有时候一句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对新闻媒体行业最初的好感,就来自他人的一句话。初中毕业典礼的时候,我被挑选成为了年级毕业典礼的主持人。

在我看来,挑选我的原因不过是因为我当时的成绩在年级当中还算不错而已。我在后台穿上租来的衬衫西裤,因为没有准备皮鞋,找同学随便借了双黑色的运动鞋就上台主持了。

在毕业典礼结束,跟同学一起拍照留念时,站在一旁的年级主任对我说:“你的主持不错呀,以后可以努力考上中传。”我当时愣了一下,因为此前我从未想过自己在他人眼中“适合当主持人”。

高考志愿:读新闻的理由真的很简单

图为新闻主持人卡通形象,源自网络

在我的自我认识中,自己是一个偏向安静,不怎么活泼,并且不太擅长沟通交流的人,我从未想过有人会像年级主任这般评价我。

我也想过他说的这句话不过是随口一说,或者是出于勉励的目的而已,应该不用太在意。但是后来我发现,自己竟然如此清楚地记得这句话。

他人对我不经意间的肯定,让我对主持产生了好感,而主持人最多的新闻媒体行业,则被我爱屋及乌地一同产生好感起来。一句评价就让新闻学的种子种在了我的心中。

正如《悲惨世界》中卞福汝主教对冉阿让的宽恕,在冉阿让因偷盗自己银器被捕时,为他辩解的谎言,使得人道主义的种子根植在冉阿让心里,成为他行事恪守的一条原则,包括在面对“敌人”警官沙威的时候也不抛弃。

种子萌芽生根,便难以割离。对新闻学的萌芽让我即使面对重新选择,也会选择新闻学方向。这或许就是“话语影响思维,思维再影响行动”的一种表现。

结缘新闻杂志

人的喜好,或许会变幻无常,也或许会长久如一。目前为止,我对新闻杂志的喜爱还未变更。回看我的高三经历,枯燥烦闷、日复一日地刷题、考试,占据了整整一年的时光。

简单无聊的校园生活令我倍感厌倦的时候,校园超市里面的《凤凰周刊》《Vista看天下》等新闻杂志,成为了我观察与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渠道。

高考志愿:读新闻的理由真的很简单

图为《凤凰周刊》封面,源自网络

当初不论学业压力有多大,我都会抽空去窥探枯燥校园之外的真实世界,甚至是高考的前夕,我都舍不得放下手中杂志。我悄然间被它们迷上了。

新闻杂志当中关于一个案件的深度挖掘与分析,以及杂志当中丰富多彩的内容,与机械式的校园生活形成的强烈对比,对我形成了不小的精神冲击,并且影响至今。

我清楚地记得当初自己还幻想着,要是能够在这些杂志当中工作,会有多好,肯定会见识许多不同寻常的事情。纵使现在的我没有再阅读这些杂志,但是它们对我形成的影响还在,我对它们的喜爱也没有改变。

对新闻杂志简单的情感上的喜爱,在意识当中直接地影响我填报专业志愿,即使是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选择新闻学方向。

选择新闻学方向之前,我所经历与所体验的,已经较大程度地影响了我将来的选择。正如铺好轨道的火车,除非拆毁重建后面的轨道,否则只能顺着轨道继续前行。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经历了许多之后,仍毅然决定返回煤矿中当一名辛苦劳累的煤矿工人,因为他之前的经历与思想早已决定了自己的未来。

高考志愿:读新闻的理由真的很简单

图为《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剧照,源自网络

而我在大学这一年当中对新闻学的认识并没有把原有的轨道拆毁,反而让我对后面的轨道更为确定明了。

更加深刻的认识视角

新闻学的课堂让我感受到了,大学教育与过去十二年的教育截然不同的地方,对一个人的评判标准更多了,角度更全面了,而并非只是孤零零的唯分数论。

我认识到新闻学专业是一个理论加实践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新闻学的课堂上,我了解到新闻是什么?新闻有什么作用?新闻有哪些特点?新闻的过去如何?新闻的现状如何?新闻的未来如何?等等。

这些诸多的问题引导着我去认识、了解、体会新闻。专一且深入地去学习一个学科是令人感到满足的。

学习理论知识,我了解到了许多以前不曾关注过的事情,不曾留意到的事情,甚至不曾听说过的事情,这些都让我的思维更为广阔,摆脱一个陈旧的思考方法,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思维模式。

高考志愿:读新闻的理由真的很简单

图片为思维模式的漫画,源自网络

例如,在个体与公权力之间,应该存在着公民社会。公民社会这个概念对我而言是全新的概念,它代表着集合在一起的个人如何避免公权力滥用公民赋予他们的权力。

为何在西方存在大量的协会组织,它们能够共同制定行业的规则,而中国的类似协会组织很少? 这其中的原因涉及到哪些方面,又以哪一个为最主要因素?

类似这种的中美差异还有哪些?一个概念的学习,就引申出这么多的方面,它的存在,让我对社会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视角。

再者,新闻策划跟策划新闻相区别,那么,奥运会属于它们两个中的哪一个?还是说两个都是?

学习概念和理论知识,让我明白了有些事情并非非黑即白,自己以前的思维、对问题的看法太过于简单与片面。

学习新闻学的学生需要对问题拥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要关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等。关注不同群体在社会上的现状,部分群体的沉默不该是社会忽略他们的理由。

采访能让我感觉到一种快乐

实践技能当中,采访的锻炼尤其重要。采访是一个记者的基本技能,通过采访,记者获取信息、整理线索、发表报道。

采访当中同样需要注意很多细节,采访时的语气、用词、停顿、观察、思考、追问等等。然而,知道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

在采访一个深大毕业后创业的师姐时,采访前准备好了采访提纲,计划按照采访提纲来进行采访,结果实际采访的时候,由于过于拘谨,问题思路都十分凌乱,最终采访失败。

在采访一个从业记者时,采访的反应不够迅速,跟不上受访者的思维,导致场面一度尴尬。虽然采访的过程有可能磕磕绊绊,但是总体来讲,自己还是处于一个进步的过程。

高考志愿:读新闻的理由真的很简单

图为我们在采访对象办公室拘谨地看报等待

与此同时,在采访不同对象的时候,也是一个丰富自我阅历的时候。通过采访了解一个人的过去、现在,甚至将来的打算,某种程度来讲,这也是在陪伴这个人度过他的人生。

遇见的人多了,听见的故事多了,见识的范围广了,思考的角度自然就会全了。

采访能让我感觉到一种快乐,一种独属于记者的快乐。虽然在追寻这种快乐的路途上,或许会有磕绊、摔跤甚至痛苦,但这种痛是让人难忘的痛,这种快乐是能支撑记者继续下去的快乐。交织着痛的快乐,是人格自我认识与自我定位的方向标。

因此,除了新闻学的理论课堂和实践技能培养之外,新闻学对应培养出来的记者能力,也是我所期待能获得的。

船头的瞭望者

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普利策的话揭示了新闻记者在人类社会当中的职责,那就是,通过自身的专业素质,去发现社会当中存在的问题,警醒社会去关注甚至解决这些问题。

“万物流变,千百万年,谁都是一小粒,嵌在世界的秩序当中”,记者对自我身份的认识,要懂得从“小我”走向“大我”,观察世界的秩序。

他们的眼光要更加敏锐,视野要更为开阔,责任感要更加强烈,去关注、了解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去调查社会上的不公现象,去批判社会上的不良行为。

高考志愿:读新闻的理由真的很简单

图为我用“蹩脚”的英语采访外国小哥哥

记者要把目光投向社会的各个角落,用脚步去丈量公正,用文字去呼吁正义,用镜头去记录真实。虽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新闻媒体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但是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强烈了。

互联网上的信息繁杂,真实度参差不齐,这时候就需要新闻记者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为大众筛选有效的信息,去伪存真,增加信息的可靠性,提高有效信息获取的效率。

时代会变化,媒体的形式会变化,新闻记者的职责一直不变。新闻学培养的记者所拥有的职责,让我若有机会重新选择,也会选择新闻学方向。

能选上感兴趣的专业,是难能可贵的,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有机会重来,我还是会选择新闻学方向。

其实世上本没有如果,我更愿珍惜现在,去继续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