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为什么不要读新闻?

高考志愿:为什么不要读新闻?

陈洁

如果现在让我选择一次专业的话,我会不会选择新闻学方向?

我的答案是不会。

当初我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就考虑过读新闻学,但是后来父母以在现在的环境下读新闻学很难找工作为由,抹灭了我成为一名记者的念头。因为自己喜欢做传媒工作,所以最后还是进入了传播学院。

到了今天,我还是选择不去读新闻学方向,我的立场甚至比当初更加坚定,因为我觉得“新闻”这两个字承载了太多复杂的东西,我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担负起这两个字背后所蕴含的责任和义务。

学新闻是一种信仰

还未踏入大学校门之前,我认为的新闻很简单。它是电视机里面的记者,精神抖擞地为大家报道最新发生的事情;它也是凤凰卫视里面的新闻评论员,一开口就是既有见解又引人深思的观点;它还是报纸上面洋洋洒洒的文章……这样从事新闻传媒的人在我的心中是多么的令人崇拜啊。

进入大学之后,我发现,当时的我真的是太天真了,看到的完全是表象的东西!进入传播学院,接触到传媒以后,我才发现新闻人远远不止我想象的拥有诗和远方那样的人那么光鲜靓丽,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真相当中奔波,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带给新闻业的冲击当中逆行。

“新闻”两个字真的承载了太多的东西,比如真相、人性、道德等等。

所以,我觉得学新闻是一种信仰。

真正想学新闻的人不可能只是为了以后有一份工作可以养活自己,而是有一种捍卫自己心中那一方净土的信仰

高考志愿:为什么不要读新闻?

雨季少女(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认为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自己的“乌托邦”,而真正想学新闻的人一定是坚定地想维护自己的“乌托邦”,并愿意付诸行动的,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信仰。

他们相信真相不会被流言淹没,在见到流言纷飞或者真相被践踏的情况时,除了会像愤青那样路见不平大吼一声之外,同时也会亲力亲为去找寻真相,为大众拂去遮挡在真相面前的重重迷雾。他们相信人性的美好和善良,所以会竭力探寻别人生命中为自己或是他人所做的有价值的事情,以期这些善良和美好被更多的人看见,并感染更多的人,让人性当中的善良和美好一直传递下去。他们也相信道德的力量,所以会有记者和新闻机构用极大的篇幅去介绍“全国十大道德模范”,为的就是以此为例,激励更多的人成为身边的人的道德模范。

这大概就是学新闻的人想做的吧,希望自己的力量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自己的言论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这样一步一步捍卫自己心中的美好世界。

坦白说,每一个有理想的大学生都想要当这样的人,我也不例外。

做新闻要一份勇气

可是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你真的以为从事新闻行业以后可以凭一己之力去影响大众吗?难道你就不会被大众的言论所影响吗?你就一直能保持你心中所秉持的信仰吗?我觉得未必。因为这不但需要我们有一份信仰,更需要有一份勇气。

也就是说,现在真正想学新闻的人可以说是有一份坚定的信仰,这份信仰驱使他们想通过新闻这种方式去维护心中的一方净土。

但是,真正说到做新闻的时候,我们更多需要的是一份勇气,一份直面复杂和困难的勇气,因为新闻除了承载了那么多东西之外,其背后更多的是复杂和困难。

在现在这样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每个人都是记者,甚至有些人“报道”突发事情或者其他新鲜事的时候比记者都还要快,像微博这个社交平台,一点热搜进去几句话或者一则小视频就可以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报道讯息的时效性于新闻组织或者新闻机构而言早已不是要重点追求的东西了。那么,权威新闻组织就应该用深刻新颖的观点去吸引大众,从而影响他们。

但是,现在又是一个自媒体泛滥的时代,朋友圈里面分享的推文,用几分钟扫几眼也可以了解到很多人的不同见解,观点在互联网上肆意蔓延,这种时候,专业新闻人的观点就很容易会被淹没,以至于到最后,即使你们的观点与其他自媒体平台的观点有很大不同,大众也会把你的观点看成是其自媒体平台发表的,因为经过这么多观点的冲击,大众早已不会去记住这个观点的来源了。

更糟糕的是,一些自媒体平台正在辜负公众的信任,而这些自媒体平台就是后真相时代的缔造者,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和流量变现带来的利润,无视来自公众的愤怒和批评,长此以往,公众就会对媒体失去信任。而这些媒体就包括公众在不明就里间“一不小心”加进去的权威新闻机构和组织。

高考志愿:为什么不要读新闻?

苍白无力,随波逐流(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认为,现在的专业新闻人要担起的是重建媒体与公众之间信任的使命。

之所以叫使命,不只是因为这件事很崇高,还因为它很困难。

信任可以在一瞬间丧失,但是信任的建立却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在如今的互联网环境下,即使信任被新闻人辛辛苦苦,尽心尽力地建立起来了,也可能会因为一件新闻所引发的舆论而被瞬间摧毁。所以,新闻人要有勇气来面对这种不断由自己重建的信任又不断被轻易摧毁的残酷现实。

此外,做新闻还需要有勇气去解剖人性的复杂。

当陈虻问柴静如果做新闻会关心什么时,柴静回答说,她会关心新闻中的人。当时,柴静的回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但在看完《看见》以后,我才明白柴静要关心新闻中的人的含义——对人的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而这其实也是在追求真相,追求的是更深一层的关于人性的真相。在我看来,这就是柴静能把新闻做到有深刻性的最大原因。

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会有原因,不管是一时冲动的路怒症导致的交通事故,或是密谋已久的谋杀事件,背后一定有人性最深处的诱因。

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每个人经历过的事情就是书里面的故事,新闻人就是一个说书人,他们要是想要把这本书讲述给观众听,首先就得好好地读完这本书。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他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做人做事。这就是人在做事时心理层面的诱因,当新闻人在心理层面越挖越深时,就可能会触摸到人性。

高考志愿:为什么不要读新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觉得可以触摸到人性的新闻人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人性并不简单,它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做新闻的过程往往是你对人性一次次充满希望但最后又失望而归的过程。

人之所以和动物有别并标榜自己是高等动物的原因,就是因为人类有那些所谓的低等生物没有的喜怒哀乐和基本的认知以及思考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让我们在拥有最基本的生物属性的同时,也具备了因为感知外部世界而引发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就是影响人性的最关键的部分。

而我之所以说做新闻触摸到人性会是新闻人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是因为人性并不那么美好,甚至在有些时候是极度丑恶的。而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或者趣味,他们会本能地希望对方以他们所期待的方式呈现,一旦不是这样,他们就会有心理落差。

大多数新闻人都希望社会往他们心中所期待的那个“乌托邦”前进,也就是说,他们希望人性是美好的,即使不那么美好,也一定会有光芒存在。而一件事情之所以可以成为新闻,之所以有价值被报道出来,大多数都是揭示人性丑恶一面的。

社会上最常看到的新闻就是抢劫盗窃、杀人放火之类的事情,最能挖到新闻的地方就是警察局,这些都是反映人性丑恶一面的新闻。新闻人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奔跑在最前线,心中还要坚定地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生格言,真的是一件既需要巨大的勇气又需要强大的毅力的事情。

对不起,我还是不会选择新闻

我在大学呆了一年多的时间了,经历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发现自己也成长了很多,虽然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还差得很远,但是与之前的自己对比,相信我在面对不幸时会有更大的勇气,面对喜乐之事时也会有更平和的心态。

可是,即使这样,我发现自己还是挺懦弱的,还没有足够坚定地去学习新闻,更不可能会有那股勇气去做新闻。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新闻已经不是出镜记者或者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念的那几篇稿子,不是凤凰卫视里面的新闻评论员令人惊叹不已的观点见解,也不是报纸上我所能看到的那几篇文章。

新闻,正如我前面所说,这两个字背后隐藏了太多的东西,而现在的我,不认为我有那么坚定的毅力和勇气去承担。所以,再让我选择一次的话,对不起,我还是不会选择新闻学方向。

但是,我希望学新闻的同学将来都可以有勇气做新闻,并且,在做新闻这个艰苦又令人失望的过程中,依然相信世界的美好。

高考志愿:为什么不要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