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新闻专业选中的理科生

被新闻专业选中的理科生

李彤

在你的印象中,记者是干什么的?”我就这个问题随机采访了身边几个朋友。

“偷拍明星的狗仔,写一些八卦新闻,炒做幕后推手。”

“在比如人大会议等的政治场合上采访的。”

“揭露社会黑暗,到黑心企业去做卧底的。”

“很危险的职业,像最近的沙特记者被杀事件。”

听到这些各不相同的回答,我开始重新审视“新闻”这个专业,以及“记者”这个职业在我心目中的定义了。

选择新闻与被新闻专业选中

在大学读新闻专业,与其说是我选择了新闻,不如说是新闻选择了我。因为作为一个理科生,在大学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会读 “新闻”这样一个文学性极强的专业,在高考分数公布后,怀着“不想再深度学习理化生”以及“我的分数跟这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很适合”这样的想法,我将新闻专业放在了第二志愿的位置,并且很出乎意料地被录取了。在查到录取结果后,我戏说着“高中学理,大学学文,正好可以全面发展”,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为“被新闻专业选中的人”。

再回想起那段其实是人生转折点一样重要的选择经历,我总是会暗自嘲笑当时的自己,也暗暗庆幸自己最终还是来到了新闻系,一个“路过的人觉得很平凡,而身处其中之人却深陷”的领域。

假如现在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又该如何判断呢?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的说法:当我们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有两件事需要考虑。——What's your narrative? What's your calling? Narrative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它是指是我们的故事,我们的气质,是我们从出生开始的历史,是我们选择成为“今天的自己”的理由。也即是说,我们过去所经历的故事其实已经预示了我们未来的选择,因为我们的三观由我们的经历、所处的环境等决定,一旦三观塑成,那么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很容易被预见的。Calling这个概念很易懂,就是你所感受到的召唤,你的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我想,在充分考虑这两个方面之后,我仍旧会选择新闻这个专业。

被新闻专业选中的理科生

阿富汗儿童(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闻于我之“calling”

不同于很多同学在很早之前就萌发出新闻理想,大学便顺其自然读了新闻专业,新闻对我的吸引是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一步步加深的,越往下接触,越发现自己原来是真的“非它不可”。我必须要承认的是,新闻真的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专业,它让我发现了自己一直空缺着的“calling”,就像一条入口处杂草丛生的小路,起初我怀揣着不安小心翼翼地踏进,但是越往下走,越是能发现令人惊喜的风景,路面变得越来越宽阔,脚步也越坚定,我感受到来自前方的某个召唤与内心的声音是一致的,于是便自信而充满热情地走下去。

虽然我目前只在这个专业学了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我想我已经决定“坚定步伐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了。

大一入学时,我像是走进了一片迷雾,对专业和未来的迷茫不安紧紧将我围困住,灰暗中隐隐看到一束光亮,那便是我初次感受到新闻媒体领域的魅力,在丁未老师的“媒体与社会”课堂上,她让我感受到媒介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我们处在一张巨大又无形的网中”,这个说法十分形象又引人深思。

而真正让我从这片迷雾中走出来的,是在大一下学期周裕琼老师的“传播学理论”课堂上,我至今仍认为这是对我影响最大,也是我受益最深的课程。周老师告诉我们,传播学是黑色的,让我开始想用这双“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在这门课上,我知道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schema,这是我们用来处理新事物的方式,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扩大我们的schema,不断挑战它的边缘的过程,我也知道了信息的传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往往是通过意见领袖到达群体。媒体作为守门人,所营造的拟态环境究竟有多少分是真实的?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深思。我愈发觉得自己像是在某个瞬间被赋予了一种使命感,要承担起作为守门人、瞭望者的责任,为所有人去追问大家真正在意的事,而不是人云亦云,要始终让自己亲身去感知。

我回想起我在中学时最喜欢的一本书《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对当时的我而言,就是让我看到了除了我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之外,还有一种动荡的社会存在。那里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注定要承受着我们所不能想象的战乱与不幸。当时读完这本小说,我的心情十分复杂,为同在一片蓝天下却不能共享同一种和平的阿富汗孩子心痛,我觉得我必须为他们做一点事,只是当时的我认知有限,也没能立即就思索出一个合适的方法。而如今,我顿悟了,成为记者,亲身到阿富汗去感受他们的生活,用文字去为他们发声,大概就是我能为他们做的事,也是我内心真正想要做的事。

被新闻专业选中的理科生

阿富汗儿童(图片来源于网络)

成为世界的扫雪人

也许有人会说,当今是 “全民记者”时代,微博上一个普通网友发布一条微博可能就会成为最新的社会热点,传统的新闻媒体工作已经深受冲击,在这种局势下选择新闻专业是不明智的。我固然承认新媒体崛起这一事实,但是却不认为在这个时代大舞台上,传统新闻媒体就应该这样黯然谢幕,相反,她应该扮演一种更加重要、深刻的角色。

我认为,“全民记者时代”亦是“信息爆炸时代”,这对人类社会来说是一种新挑战。在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上,你每天可能会接受到几十条信息,但是你要如何去判断他的真假?你要如何去清晰地了解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你要上哪去找这个事情的后续发展?在信息轰炸下,你又要如何去筛选自己真正想要了解的信息,如何判断哪些信息是真正值得大众关注的?

所以我认为新闻工作者在这个环节中应该扮演一个关键角色,那便是在这些爆炸的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有新闻价值、又值得被大众所关注的有效、真实的信息,诚如一直以来所扮演的“守门人”角色,将那些虚假信息过滤,对真实有效的信息加以专业采访、报道,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节,将这些信息真实而又完整地以一种正式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

而从这个角度上讲,“信息爆炸”也不见得是弊大于利,因为它毕竟是顺应时代产生的一个新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也同时在为传统新闻媒体提供更多、更及时的新闻来源。所以我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弥补的,社交媒体可以提供新鲜的新闻素材,而权威的媒体可以追踪事件发展的进展及全过程。但这两者的关系,我认为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道路,需要各个媒体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想我也十分有热情、有动力去实现自己作为记者“还大家一个真相”的初心,在“全民记者时代”成为“人民记者”,为新时代下的人类事业添砖加瓦。

也许在迷雾中我们要做的不是一下子就把迷雾拨开,而是要确保自己前进的方向没有偏离原来的目标,在迷雾中走好眼前的每一个小步,自然也就能够走出来了。我觉得自己已经慢慢有了自己的“新闻理想”,成为心里的地图,成为我在这条路上的calling。对我而言,我的calling就是“成为世界的扫雪人”,坚持自己心中认为正确的东西。

被新闻专业选中的理科生

真相(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闻理想不会过时

曾经有人说“写作用的是笔,而新闻用的是刀”,有的时候我们要勇敢拿起手中的“刀”,才能去挑开那一层埋藏得很深的外皮,将真相揭露出来。我认为新闻理想在任何时代都是不会过时的,如果一个没有新闻理想的人从事这个行业,那他的作品一定是没有灵魂的。新闻理想不会过时,但是可以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也即是说,你在这条路上一定要有自己坚持的东西,有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

诚然,新时代下新闻媒体工作者要面临的挑战是空前巨大的,我们不仅要权衡好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之间的关系,还要时刻铭记着自己的使命,在这个各种“吸睛”的策划新闻层出不穷的时代去做最有价值的事情。对我来说,一个好的记者是“世界的扫雪人”,那么他首先要学会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纵然这个社会有再多身不由己、爱莫能助的事情,在其中找到自己能想到的最优办法,这才是能力的体现。

因此,重新让我选择专业,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新闻学。不管是采访明星、在人大会议上做采访、还是到企业去做卧底,或者是做战地记者,只要我认为有价值、需要我去做的事,我都在所不辞。这大概就是新闻的魅力,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记者,但是好的新闻记者却很少,而这就是我要一直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