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央行降准!中美货币政策反向而行,如何解读?

突发,央行降准!中美货币政策反向而行,如何解读?

刚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

官方表述降准的目的是为了对冲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量,降低小微成本等。在此之后,释放增量资金大约7500亿人民币。

1

降成本

简单科普,MLF和存款准备金,都是央行可以用来管理货币供给的政策工具。

MLF可以简单理解成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拿到钱后可以进行贷款再投放,即信用派生。MLF不是免费的,商业银行需要付出一定的借钱成本给央行。

存款准备金即是商业银行每收到一笔存款后,必须向央行上缴的部分。例如10%的准备金率,意味着商行每收到100块存款,就要上缴10块给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就是降低商行上交给央行的比例,比如只需要交9%。

毫无疑问,无论是央妈通过MLF借钱给商业银行,还是通过降低存准率,都可以让商行有更多的钱用来放贷(信用派生),最终都能增加广义货币供给(M2)。但不同的是,MLF对商业银行来说是有成本的,而下调存准率则没有这个问题。

因此,央妈年内几次降准,都提到目的之一是要对冲MLF的到期量,优化银行间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结构,从以上分析来看,就不难理解了。用降低存准率的方式来替代MLF,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资金获得成本,进而降低实体经济从金融市场获得资金的成本,这符合宏观上对实体经济“降成本”的要求。

2

“一厢情愿”

每次降准央妈的公告里都会提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解决小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然而实际上,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异常困难。

不用讨论什么进什么退的大问题,只需要观察一下身边的小微企业就可以有明显感受。小微企业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其实生存状况比以前会显得更为艰难。

这是因为供给侧改革的过程,是通过行政强制力量(环保/限产等),把利润从中下游往上游转移,从民企往国企转移的过程。事实上,这一过程形成了各行各业的“集中度”的提升,小微受伤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现在央妈对小微的立场和最后的实际效果,有点像把水放到河里,把马儿牵到河边,但马儿喝不喝水,央妈很难控制。

商业银行拿到钱后,它的第一目标,肯定不是必须贷款给小微,而是怎么让这些钱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盈利最大(这符合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光从风险可控这个角度来看,小微就不符合。怎么能指望银行拿到钱然后给小微呢?

供给侧改革造成的事实上对小微企业不友好的局面(尤其是没有能力转移上游成本的)以及“超级地租”对小微ROE的严重侵蚀,使得小微很难达到银行授信的门槛条件。

降准这种顶层宏观的政策,和供给侧改革过程当中的一些做法(比如一刀切式的环保)在对小微的作用上,实际上存在内在冲突。要真正支持小微,这种内在冲突必须先理顺。

先加强小微的造血能力,降低小微的“地租”成本、制度成本(包括一刀切的环保关停)和税费成本,针对小微的金融配套政策才会有效。

3

背后意味着什么?

在美国经济表现超预期的强劲,美联储刚刚9月加息且对未来的加息预期发表了强硬声明,美国国债收益率全线飙升,新兴市场货币血流成河、全球债市股市大跌的外围背景下,为毛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还选择放松货币?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最新来看,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水平目前已经缩至40个基点,早就跌出了央行行长易纲在上半年所说的“舒适区间”(80-100个基点)。美债收益率大涨的背景下,中国国债收益率反而走低。

中美国债利差的缩窄,反映出市场对中国经济较为悲观的预期。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近期飙升至3.24%

突发,央行降准!中美货币政策反向而行,如何解读?

来源:华尔街见闻,小明研究

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不升反跌

突发,央行降准!中美货币政策反向而行,如何解读?

来源:华尔街见闻,小明研究

小常识:通常来说,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与人们对经济基本面的预期成同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市场预期未来经济强劲(通胀上升),那么国债收益率会上涨(美国目前的情况)。反过来,国债收益率就会下跌(中国目前的情况)。

因此,中国选择在当下降准,看似与美国的政策取向相反,逆市场而动,但实际上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中国的货币政策取向,反映了中国当下经济较大的下行压力。

中国经济目前表现的确让人担忧,这从最新公布的PMI数据可以得到印证。9月官方制造业PMI降至50.8,财新PMI降至50,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尤其是后者,已经跌至“荣枯分界线”,说明经济景气度边际出现了恶化。

小常识:PMI通常用来反映经济(制造业)的景气程度,在50以上被看做是经济景气的扩张期,而50以下则是收缩期,因此,50通常被认为是“荣枯分界线”。

4

房价股市汇率会如何?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房子。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一看到降准就联想到房价暴涨了,希望是没有了。国庆期间,细心的读者应该已经留意到,全国房价已经在不少地方开始出现幅度明显的下跌,对此我接下类会专门写文章讨论。这里只说结论:

现在(以及以后)的降准,和房价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然后是股市。

股市现在面临的主要矛盾有两个,一是基本面的预期不好,这是宏观上的压制。另一个是市场的风险偏好非常差,这是市场层面的压制。

这两个压制,目前看不到解决的迹象。

降准能不能解决基本面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市场信心的问题,我觉得并不能。

现在的股市很大程度上就是反应了经济面临的盘根错节的问题,这些问题单靠货币政策,明显已经力不从心。更多地,市场还在期待一些制度层面的变革和政策的落地,比如对待民营经济的支持,比如减税的实际措施,比如对市场经济根基的保护等等。

再说一下汇率。

美国加息紧缩,中国货币放松,最自然的逻辑,毫无疑问,人民币会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就像其他新兴市场的货币一样。

然而在我们的制度框架内,央行对汇率的管理能力,要远远强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比如逆周期因子,比如对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的管理等等。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取决于央行对汇率的态度和市场力量的博弈。基础假设应该是“抵抗式贬值”,到年底仍有相当概率会破7,只是这一过程会充满拉锯。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

秋意渐浓,凉意渐起,冬天就在眼前。

除了注意添衣保暖,还该怎么做,想必你也是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