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切尔诺贝利拍成了英美自己?改编不是胡编
西方拍摄的《切尔诺贝利》里的最初三天,精心展现了半真半假,裁剪事实的场景,剧组真的关心核电站的安全问题?
第三集开头,三个打开事故机组水闸的英雄成功归来之时,连洗消防护服的镜头都没给,直接端起伏特加就开喝了。
然后,镜头一转,除了大段核辐射病患者的可怕症状之外,又开始描绘虚构角色,也就是那个白俄罗斯女科学家被克格勃监视和监禁的情景。这是找不到真实存在的人物“被迫害”了吗?克格勃本来就是隐蔽行动机关,美国组织的五眼联盟与之相比谁比谁高尚?更何况事故后,各国核电站都改进和加强了安全措施。
顺便,数次特写的《伊凡雷帝杀子》不是竖版油画,也从来没挂在克里姆林宫。
列宾的著名油画《伊凡雷帝杀子》
接着,剧中再现了抢救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一个重要环节:调动矿工挖掘通道,在事故反应堆下方去修筑防护垫。
苏联部长还是西方部长?
剧中的情景是苏联煤矿部长 —— 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办公室官僚带着两个荷枪实弹的苏军战士去图拉煤矿找矿工。灰头土脸的矿工与官僚紧张对峙,最后煤矿部长祈求工人去帮忙,被矿工抹了一头一脸的煤灰:“你这样才像是煤矿部长。”
我特地去查了下当时的煤矿部长,名叫米哈伊尔·夏多夫,不是中年人,当时六十多岁了。煤矿专业毕业,技术员出身,曾发明新采矿方法,一点点晋升上去的。
衣冠楚楚的办公室官僚部长是哪个国家的呢?我们来看看美国的能源部长:
詹姆斯·施莱辛格(1977-1979年),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曾是预算局官员、中情局长。
小查尔斯·邓肯(1979-1981年),曾是经理人,大公司高管。
詹姆斯·爱德华兹(1981-1982年),曾是议员,州长。
唐纳德··霍德尔(1982-1985年),原内政部长。
约翰·赫林顿(1985-1989年),曾是检察官,曾在海军部工作。
所以,谁是脱颖而出的实干家,谁是空有“领导力”的职业官僚?
结果不言自明。
真实的煤矿部长 VS 虚假的部长,注意苏联矿工礼服
另外,也许八九十年代的西方人还可以嘲笑苏联末期的高干们年纪偏大,但是看看现代英美领导人的年龄,也只能闭口不谈了。
英国矿工?苏联矿工?
八十年代苏联最低工资每月80卢布,普通劳动者月收入100-200卢布,而据西方自己的研究,煤矿行业工人每月400-500卢布。煤矿工人由于行业特殊性和高工资在当时备受尊敬。
所以灰头土脸的苏联煤矿工人更像是编剧用西方当时自己的情况套用。
没错,就是当时英国矿工的严峻处境。
1984-85年,英国撒切尔首相决定跃进式地关闭大批煤矿,当地煤矿工人面临失业且拿不到补偿,回答他们的,只有撒切尔派来的大批警察和特工。
英国是自由国家,你可以自由选择一种挨打方式
撒切尔的铁拳砸向英国煤矿业,又把很多带有公共服务属性的行业冷酷无情地私有化,这才是“铁娘子”名头的由来,而不是什么马岛战争。
所以说,剧中更像是把朝不保夕,对当局极度反感的英国煤矿工人套在了苏联矿工的头上。
另外,挖掘的隧道全部用预制板包裹起来,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护,当时的录像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纪录片镜头:防护板包裹的隧道
剧中却大肆渲染没有防护,还没有任何补偿。事实上,苏联时代对所有受到核电站事故影响的人定期体检,参与救灾的人都有补偿金。真正的困境出现在苏联解体之后,恶性通货膨胀使得原有的补偿微不足道,而后来独立出来的国家以各种理由推脱对相关人员的保障。
缺失的人物与诱导思考
率领航空部队救灾的基辅军区空军参谋长安托什金少将压根没有出现,这位身先士卒驾机穿越放射性烟尘测量辐射剂量,顺便,此人活下来了,1998年退役,目前依然健在。
驾驶米-26直升机吊装预制金属屋顶的试飞员杰米扬诺维奇也没有在剧中出现,按说用这位来凸显“西方的伟大”是最好不过的机会,后来西方的医学专家也参与救治杰米扬诺维奇的辐射病的工作。很可惜,没救过来,这位英雄试飞员1990年去世。
也许这是为了避免展示苏制米-26直升机?看来西方也害怕观众看到这种能吊起民航客机的巨型直升机,进而怀疑西方媒体灌输给民众的印象呢?
可以吊起客机的米-26
要说这是为了电视剧结构紧凑,我是怀疑的,第4集花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事件来描述一个简单的情节:外围救灾军队在扑杀受核辐射影响的奶牛和狗,除了零星游荡的,还重点表现射杀聚在一起的狗崽。
可能一般中国观众看了之后能表示理解,无论灾害还是疫病,这都是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不过,杀宠物在西方文化里是罪大恶极的行为。估计剧组觉得一般的情节已经不足以引导观众进行思考了吧。
讲话的裁剪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救灾中最无奈的一段是清理事故机组屋顶上高辐射的石墨碎片。在遥控机器人故障之后,苏军不得不让军队穿上铅防护服去清理。
当时苏军工程兵司令员塔拉克诺夫将军带头率队清理,数年前西方拍摄的纪录片里,把他的讲话只翻译了两句:“我和一个军官刚刚到屋顶上面去了一次,那里也没什么了不起!”
这次的电视剧里又选取了一部分:“记住防护要领!每组十人,不要超过90秒!”,然后是一段防护要领的讲解。
被截取的讲话
实际的讲话是:“同志们请稍息!大家都清楚自己的任务了。我和政委刚刚到屋顶上面去了一次,那里也没什么了不起!一切就绪,每个人到上面就铲两下然后赶紧下来,记住防护要领!每组十人,不要超过40秒!还是我先上去,然后是政委、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其他同志在后面跟着,注意安全。假期和黑海的疗养院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为了苏维埃祖国!”
是的,讲话不但被截取,还被修改。
第4集的最后,事故机组被“石棺”彻底封闭,救灾人员在完成任务之后,在最高处插上红旗。红旗的意义是什么?电视剧里没说,当事人回忆,那是象征,就像是45年把红旗插上德国首都。
石棺顶部的红旗
不,我觉得那不像是45年打赢的二战。
电视剧里截取了苏联总理雷日科夫最初的疏散安排,也就是疏散方圆30千米内的居民,而且暗示是全部的疏散措施。其实并非如此,疏散的大量居民使得苏联停止了周围地区的分配住房登记,房子分给灾民。苏联还把全国的夏令营地、寄宿学校和青少年宫拿出来安置大量的青少年。
当然,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理应如此,不过这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忠诚为国的人劳心劳力流汗流血又流泪,投机钻营,玩弄权谋的人却安然无恙,所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在客观上加速了苏联的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