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效率低?请喝杯水……或许上厕所也可以
好多同事经常会抱怨:事情太多了,连喝杯水的时间都没有。实际上,磨刀不误砍柴工,喝水上厕所不但可以保证身体健康,还会让工作更高效。
有研究发现,轻度缺水会影响认知表现。大脑神经细胞需要各种元素保持一定的浓度来维持正常运行,如果失水过多,浓度的平衡就会被破坏,大脑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被试在不知道分组的情况下,随机被分到三个条件下:运动引发缺水+利尿剂;运动引发缺水+安慰剂(无利尿作用);水量正常+安慰剂。为了保证被试初始状态相同,每位被试在实验前12小时不可摄取咖啡因和酒精,24小时内不可进行剧烈运动,前一晚临睡前和测试当天起床前都喝240毫升水,并在早上到达实验室后保留尿样,以确认身体处于水量充足的状态。在到达实验室后服用药片(安慰剂或利尿剂),在吃过相同的早餐和同样的水量后,药片也差不多开始起效。然后锻炼组开始运动,以达到缺水的状态,最后完成认知测试。在这过程中,还要对尿液进行分析,以量化缺水程度。结果发现,在轻度缺水的情况下,注意力难以保持集中,短期记忆会受损,而从长期记忆中提取信息也更困难。
有的实验是不让多喝水,有的实验就偏要让人喝水。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几位心理学家发现强烈的尿意让我们的表现大打折扣。当他们实验的被试很是悲催:为了达到憋尿的效果,参加实验的人被要求每15分钟喝下250毫升水,直到他们再也喝不下,必须要上厕所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每隔一个小时,参加实验的人需要完成一些和注意力、短期记忆有关系的认知任务。结果发现当人们在实在憋不住、特别想上厕所的时候,认知任务完成得最差。根据作者的说法,在尿急时人们的表现,就跟喝醉酒或者一整天没睡的时候一样糟。不过这种情况在“解放”之后就会完全消失。作者认为这是因为憋尿引起的疼痛干扰了注意,同时提醒大家,当需要专心做事时,比如开车的时候,千万不要憋尿。在这项研究之后,这些科学家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憋尿的时候人们显然是着急完成当前的任务,因此错误率也越来越高。
不过也有研究发现,一定的尿意有助于控制无关的冲动。在他们之前,已经有人做过研究发现,内脏感觉会影响我们的决定,比如饿的时候人们会更注重当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但由于饥饿是一种获取的欲望,还没有人来研究抑制的欲望对决定的影响,于是他们进行了几个实验来验证想法。第一个实验使用了心理学上常见的斯特普实验范式:参加实验的人被要求念出看到的字或者说出字的颜色,这些字都是表示颜色的字,而字的颜色不一样,比如一个红颜色的绿字,或者蓝颜色的黄字等等。颜色是一个视觉特征,而字义是一个信息特征,这两种特征信息加工的程度不同,字义加工的程度更深。以前的心理学实验表明,这两种信息会彼此干扰,由于字义信息加工更为深入,因此在指出字的颜色时,更需要抑制读出字义的冲动,表现出来的就是反应时的增长。研究者们认为尿意需要我们控制上厕所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控制的提升可能延伸到其他方面,因此在进行上述实验时,读出字义的冲动被更好地抑制了,所以尿意强时,我们会更快地说出字的颜色。在后面的实验中,实验者又进一步控制了被试验者喝水的量,并改变了实验的范式,实验结果肯定了第一个实验中的结论。于是研究者得出结论,尿意高的时候,人们会抑制不相关或者那些满足当前需求的决定,从而做出更长远的决定。
久坐不动起来倒杯水、上个厕所,不但调节了体内水分还活动了筋骨。要是实在想不起来,定个闹钟提醒自己,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