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不想《学猫叫》
最近的音乐节目中,专业评审似乎格外受关注。比如两次上热搜的《中歌会》评委,一次在现场教顺子唱《回家》;一次说不喜欢周杰伦的咬字。而另外一档音乐原创类节目《这!就是原创》,评审虽然没有上热搜,但也被听众们骂得够惨。
起因是最新一期《这!就是原创》中,周深作为帮唱嘉宾,帮助了原创歌手孟慧圆、唐汉霄演唱,结果受到专业评审接连质疑,认为周深的声音盖过唐汉霄。
评委的看法是,“我觉得周深非常难合作,要跟他合作很容易被他带跑偏,也很容易被他盖过。”
这搞得周深很尴尬,他觉得自己没有帮上忙,在后采的时候说,“我是不是来捣乱的”?
而之后的两位评审则表达了肯定的看法。尽管如此,大众对前面几位评审的表达内容不买单。
这种不买单来自两种可能:
第一种,是周深的粉丝。周深绝对是神级live的歌手,在帮唐汉霄演唱《末日飞船》时毫不吝惜,倾心于作品,完成帮唱,这时候,专业评审的意见让周深感觉“帮倒忙”,因此尴尬,粉丝自然是不愿意的。
第二种,是很喜欢这首歌整体效果的听众。《末日飞船》在立意上延续了唐汉霄宇宙、万物、人生、梦幻的表达,编曲冷峻、飘渺,氛围感极强,周深的帮唱,助力唐汉霄完成了地面与宇宙的对话。
欣赏《末日飞船》需要一定的审美门槛,换言之,这是一首艺术性大于通俗性的歌,喜欢这样演绎的人,自然不满评委拿市场化或谁唱的更好来说事儿。
其实,帮唱嘉宾能力强过歌手本人的现象,不止在这个舞台,在任何音乐类节目都会出现。
早几年,吴青峰在《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上帮唱铃凯,演绎《一个人》,怒音的点睛之笔让人称赞。
在《歌手2019》舞台上,刘欢帮唱袁娅维《奋不顾身+凤凰于飞》,刘欢强大的声压让人很难不把注意力全放在他身上。
这里不得不思考,助唱嘉宾的声音条件、演唱能力优于歌手,对比赛本身是助力还是撕扯?
它完全应该是助力。
合唱,应该着眼于音乐的最终呈现,而非过多纠结某个人的表现,比出优劣。因为受众审美取向不同,也就很难从主观角度分出真正的优劣,所以这样的优劣有时并无太大意义。
另外,如果是为合唱中的某一个人打分,而另一人不参与比赛,则应该“摘”出来,纵向去比。
而且,原创类音乐节目,应该在意作品本身,而非全然落脚于演唱。毕竟,对于原创歌手来说,最难的,并非演唱,而是创作。
就像导师萧敬腾说的那样,“帮唱嘉宾他只是增添了所谓作品的色彩。如果是一个专业的评审,应该针对唱作人的创作,他的表现、他的个人魅力,去看他从以前到现在、到未来,可创性有多高”。
回到标题,到底是周深捣乱,还是评委不专业?
客观来说,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结论自然也不同。
如果站在作品里面,来审视周深与其他歌手的演唱,那么周深自然是占上风。而这种所谓的占上风,并非周深主观行为上的“抢风头”,他的初衷本来就是让整体的作品更好,如今整体作品确实更好了,怎么还要去纠结谁更厉害呢?
如果站在作品外面,那么这个问题自然就匿迹了。周深是加分项,而关于选手演唱不那么好的问题,自然也就转移到了原创作品本身,词、曲、编曲是否够好,相较以往是否有进步等等,才是更深入去考虑的问题了。
对评审的吐槽,会淡去,再过一段时间,人们听到《末日飞船》,专注的,也便是音乐本身。
但是,对原创的珍视,不应该淡去。
在华语乐坛的大环境下,做原创,尤其是做音乐人自己想要表达的原创作品,太难了。
这样的难,不单是向商业、向流量妥协的结果,还有当下抄袭、侵权的糟糕环境,从《离人愁》到《樱花泪》,多少套做,多少侵权,都让人气愤。
另外,当原创音乐人在努力提高自己作品审美的时候,作为评审,作为大众,是否应该也提高审美,专注于作品本身呢?
对了,别跟我提什么传唱度,除非你天天学猫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