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横冲直撞18岁
18岁的时候,你的人生有感觉到过孤独吗?大多数人在这一年,迎来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抉择 —— 高考。不同的人生,也在这一年开始有岔路。
年轻偶像们的18岁一定和我们不一样。唱歌跳舞,拍戏,上各种综艺,人们总乐意在消遣节目中看到年轻的面孔。甚至几乎在所有行业里,年轻是将事情做成最大的活力来源。
所以我们看到,15岁出道的苏有朋,在小虎队里享受着当时来自全华语地区年轻人的追捧;
21岁的李宇春,还在念大三,就已经以一己之力掀起了全社会对中性风的审美大讨论;
18岁的杨超越,带着“全村的希望”来参加选秀,三个月时间让自己的人生焕然一新,甚至带来娱乐粉丝群体构成的改变。
2000年11月出生的王源,正在经历着自己18岁异彩纷呈的人生。
这第一份精彩,就来自定位为华语唱作人生态挑战节目的《我是唱作人》。
唱作人,顾名思义,用自己的原创歌曲表达自己的心迹。
民谣嘻哈掀起了独立音乐的热潮,在华语乐坛蓬勃发展,原创歌手的标签成为了大家纷纷为了证明自己才能的存在。
曾轶可来参加这个节目,期望在这个舞台上赢得十年前没有得到的尊重;汪苏泷来参加这个节目,想证明自己有不只能写网络歌曲的能力;所以,我们看到大多数的评价都是,“原来他们也很棒”“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们”之类的评价。
到王源这里,节目开播之前的评价都是“他就是为这个节目带流量的,不然节目没人看。”
“流量明星,个个都说自己会写歌,写出来的作品,也不过如此。”
这么对比一看,对王源本人实在不公平。但不能否认的是,除他的粉丝之外,包括我之内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
“希望大家抛开偏见,好好听我这首歌。”王源在《我是唱作人》第一期节目开始表演前,掷地有声的说出这一句话。这句话也能看出,一个18岁少年对自我,有着足够的坚持。
每期节目结束后,王源都会出现在微博热搜。或许在节目初期,这个节目和王源的关系就是互相利用。
一个需要王源的流量把节目打开热度,一个也需要这个平台完成“意义上的”转型。最后,再媒体炒作一番,互惠互利。毕竟,大众对王源最直观的印象,还是那个“左手右手慢动作”的小孩。
和预想的常规操作不同的是,王源这次逼迫自己转型和成长的决心,让节目组和我们都没想到。最直观的冲击是,他在成长,并且速度惊人。那首《姑娘》,不论粉丝还是吃瓜路人,都有点懵。
偶像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恋爱就是杀头。一个18岁的偶像唱“想要谈恋爱这件事,也没什么不好意思讲。”
这个简单唱着“想恋爱”的少年,和我们印象里TFboys组合成员长相可爱的王源弟弟,不太一样了。
节目组给王源的title是“成年猛虎”,也和我们印象里清新自然的偶像形象有着足够大的偏差。
第一期输给热狗后,他说要用“狗哥的方式”挑战他。大家等着看笑话,在刻板印象里,偶像的rap实力是点缀,不是全部。
对一件事带着最低的期望值,往往会带来出人意料的成果。嘻哈作品《吆不到台》很炸,赢了热狗,人们对他的看法不知觉中发生了转移。
第三期,《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一首歌送“王源哭了”上了热搜。出人意料的是,微博上几乎看不到任何不理解和莫名黑的声音。句句扎心的歌词带动着大家心疼并理解王源,似乎所有人在这一刻都能明白王源的心境,和他准确地在歌词中实现共鸣。然而,恰恰这首歌叫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事实是,我们也确实不能感同身受现在的王源。通过这个节目,我们发现了与之前不一样的他。
他处在所有人的保护之中,对“人间烟火”不太熟悉,吉他弦断了直接说重新买一把;
他血气方刚,对一切新鲜事物好奇,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渴望获得他人认可;
他敏感又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被所有人抛弃,害怕他人认为自己虚伪又逢场作戏。
天蝎座的他,对任何事情都清醒而冷静。
第一期上台时,他就对观众说“虽然台上很亮,但我看你们都是黑的”;
唱《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在舞台上大哭,但很快就能从负面情绪只能怪抽离出,冷静的解释“这是舞台事故但不是错误”。
这是我们从未见过的王源。或者说,这可能是最真实的王源。
偶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件商品。对偶像的经营,就像是对商品的营销。要实现成功营销,商品必须完美。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偶像,都是“一尘不染”。有着良好的外形,舞台上精准的动作走位,综艺活动中一个又一个吸粉的人设。似乎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无懈可击,找不到任何缺陷。
可担当偶像的载体,是人。人有情感,也有缺陷,是立体的形象,绝不是一两张美颜照片就可以概括。
13岁就出道,青春期的成长没有任何私密性可言,一举一动全部暴露在公众的视角里。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决定不了自己的人生。唱什么歌,上什么节目,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发什么话,都有庞大的公司、团队和粉丝替他们考虑。
最“爱”他们的粉丝,都只是把王源他们当作精神陪伴。他们是“儿子”“老公”“男朋友”,却不是一个拥有着独立性格的人。
“妈妈告诉你,不能这样。”
“下次不要穿这件衣服了,不好看。”
“老公辛苦了,回去多喝热水”
偶像在此刻,和纸片人别无二致。一边苦口婆心为偶像着想,实则在心里扼杀了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
另一方面,出道时实力还不够,在一点就着的互联网掀起千层波浪。被全网黑,黑长相,黑实力,黑性格,甚至上升到人格侮辱,连呼吸都是错。网络暴力对王源他们的影响,没人可以估量。
极端的追捧和极端的嘲讽,这对王源来说,是一段畸形的成长之路。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他不得不小心翼翼,收起自己性格中的锋芒,去努力迎合大众。当然,不论他是否愿意,他都选择了走这条路,我们不能无底线的同情,也不能无底线的看低。
因为他身上肩负的,是所有偶像的必经之路。
年轻迷茫时,或许会沉醉偶像带来的人气和地位的红利。但完全享受这份红利的成长,也会迅速的湮灭掉光芒。
年轻偶像们的青春都在聚光灯和镜头下被无限放大,然而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能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坚毅和决心,一种要突围“笼中鸟”的决心。
突围的方法,简单直接:作品。
只有这样,才能服众,让大众也接受你的实力。
王源在这些想要突围的偶像中,可以说是最幸运的。顶级流量团体TFboys带来的人气足以让所有转型偶像眼红,人气也能为他们带来顶级的资源,所以他们的作品自然带有强大的关注量。但这份幸运绝非空降,在王源成长之路经历的事情,足以让他炼就一颗强大的内心,在这种强大内心的指引下,“逼迫”他提高自己的实力,让他完成自我和大众对王源本人的认同过程。
这个过程的痛苦,谁能体会?
王源在节目上的大哭,或许是一种自己痛苦和压抑的释放。生活中,在少年时期看起来很“乖”的孩子,经常会有长大后过度叛逆的情况,因为他们在成长中压抑了自己的性格,以换得社会对他们的接纳。王源年少成名,在完整的世界观还未形成时就被迫面对残酷而真实的世界,这种隐忍处世之道,是他选择自我保护的方式,也是一种无奈。
回到作品,审美具有主观性,对于王源的作品,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
但仍在坚持走自己当初选择的路,即使这条路漫长又注定辛苦,这份坚持就足够让所有人钦佩。
占据我们青春记忆的SHE,也是当时标准的偶像女团。她们也一样被诟病唱功不行,歌曲口水,没有实力。在团内其他人开始发展别的事业时,Hebe仍然坚持自己热爱的事业 —— 本质歌手。
她主动向公司提出要制作solo专辑,她首张专辑的名字是《TO Hebe》,像是对过去名叫“Hebe”的自己做了一个告别。
她不断磨练自己的唱功,在录音室里和制作人一句一句抠歌词,捕捉歌词情感。《寂寞寂寞就好》《你就不要想起我》《渺小》,一首首歌曲,让脱离SHE的Hebe形象立体了起来,完美的实现了从“Hebe”到“田馥甄”的蜕变。
王源又何尝不是在经历这样的过程。只是他才18岁,坚持这件事在他身上显得稚嫩又有力量。
我们没有人能预言,未来的王源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有一天,他累了,选择放弃改变;也许有一天,他带着无数首好作品在华语乐坛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们也可能对王源做不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我们应该尊重他的感受和选择。
才刚成年不久的王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或许可以尝试先定一个小目标,多一些粉圈外的乐迷,少一些少年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