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林:温暖友善的东西们四处落座
“小森是位于东北地区某个村庄中的小村落。这里没有商铺,只是购买生活必需品的话,可以去公务所所在的村中心,那里有农协开的小超市,还有几家商铺。去程基本都是下坡路,骑自行车大概要半个小时,不过,回程要花多长时间呢?”
《小森林》是一部非常适合一个人安静窝在家时看的电影。
季节物语
春天,翻土除根,艾蒿、蕨菜,节节草。杂草摘洗净后,加入酱油佃煮也能变成好吃的食物。夏天,摘下在沼泽旁生长的雨久花,根部剁碎拌上味增淋在饭上,即使是燠热的苦夏也可以多吃一碗饭。秋天呢,到了秋天,坚硬青绿的通草果会变成胖乎乎的紫色,吃掉果实后在地上吐出种子,会增加在附近开花结果的几率。至于冬天,黑米酿成的粘稠甜米酒,与加了蒸南瓜的蛋糕糊各占模具的一半,放进烤箱里,就会长出一个香喷喷的圣诞树。
治愈孤独的良药
同样是借助简易食物来传递返璞归真的日式生活美学,《小森林》不同于《深夜食堂》,后者是深潜入东京繁忙的尘世生活,热气腾腾的食物熨帖着在城市夜景中疲惫穿梭的都市社畜。相比之下,《小森林》的基调无疑更为沉寂。
乡下长大的女孩市子,因毕业后无法融入喧闹的城市生活,而选择重新回到自小生活的村庄。母亲无故远走,留下她一个人每天种田做饭,铲雪劈柴,以四时运作安排作息。
如果说,《深夜食堂》的功效是治愈孤独,那么《小森林》,则要让人们学会与孤独泰然共处。
“我家被沼泽和森林还有田地包围着,因此,夜间的造访者络绎不绝。”
浅蓝色大天蚕蛾、独角仙、萤火虫、猫头鹰,还有来偷吃后院李子的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市子在寂静规律的生活中,怀着都市生活留下的清寂心事,独自操持起耕种,努力复原着母亲教给她的那些美食和旧日生活。
自食其力,柔软但不矫情。这样的日子里,需要惦念和烦恼的,只是明天早餐的蔬菜一定要提前摘洗净。
“辛苦种下,认真打理的植物最后就只是为了吃掉它们吗?”
“不然还能是因为什么呢?”
相比起镜头里惹人垂涎的食物本身,电影里传达出的生活方式,简朴合规。
是啊,对生命纯净由衷的热爱与体味是最打动人心的。
对待一日三餐食材的细致用心,就是对平凡孤寂个人生活的珍惜。小森的四季郑重而随意。在那里,即便一个人过着无人知晓的生活,也有悉心品尝,爱惜每一顿饭。
如同植物拔节日日常新,箪食瓢饮,粗茶淡饭的生活,在四季更替里也能扑簇簇开出花来,酿出一副鲜艳而朴素的自然图景。
在小森林世代生活的农人们,面朝撒过稻灰的泥土背朝蓝天,骨子里就记着不可愧对田里的瓜果和山中的野蔬。脚踩天赐的沃土,他们对一年四季的良黍始终怀有最虔诚的敬畏。而在每一个收获时节,从屋顶烟囱里,冒出的每一缕食物的清香,向众人证明了,辛苦耕作,阳光并没有白白地照耀这片土地。
诗人王小妮有句诗我很喜欢:
“有东风进来,有小昆虫进来,星光像刚刚磨碎了的面粉。西红柿成熟了的橙黄色进来。海马从落地窗最低的缝隙间游进来。”
一百种生活
小森地势较低,降水充沛,番茄如果不种植在温室里很容易就会淋雨变坏。可即便如此,极度爱吃番茄的市子还是不愿搭建一个大棚。
“如果建了温室,就感觉自己依旧决定一直呆在这里。”
果不其然,后来,即使很喜欢小森的一切,市子还是决定离开了。
影片最难得的地方,正表现在这里:对于成年人来说,离开或留下,从来都不是无须纠结就可以轻易安之若素的选择。
悠太在东京念完书后,毅然选择返回小森过起农人生活。比起城市人,在悠太心里,父母这样的农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而对于市子而言,离开小森就像她说的:“因为没法说服自己就这么留在小森,想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选择自己的去处。如果因为在城市无法立足才选择留在小森,是对小森的不尊重。”
爱装样子不肯认输,想的太多又不肯变通。好友吉子对市子的选择表示无法理解,但另一方面,悠太对此则要豁然得多:
“绕个远路再回来也无所谓。”
再后来,市子领着丈夫,最终还是回到了小森。
其实,影片所传达的并非一种消极避世的价值观,它更多要表达是对自然,对何为良好的生活,对我心归处这样问题的探寻。
所以啊,如果你现在觉得,自己正失去倾诉表达的欲望。觉得孤独难遣,际遇不定,至少,还可以在心底保留这一方宁静与平衡的“小森林”。
最后还是想说。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人们,不管现在,你们在哪里,在做什么,希望下一个季节来到的时候,我们都要真挚真诚,竭尽全力地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