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他美颜盛世,满腹才情,却孤独终老

都说现在是一个看脸的世界,在古代亦是如此。

古时,不仅有倾国倾城的“四大美女”,还有风华绝代的“四大美男”,他们的名字如光辉的日月,闪耀的星辰,他们的故事如绚烂的烟火,耀眼的星空,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传奇的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一道道绝美的风景。

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这四大美男子,每一位都不仅仅是外貌绝美,更是满腹才华。

宋玉:他美颜盛世,满腹才情,却孤独终老

在后世的流传中,尤其以宋玉的“才”更为突出。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其诗《宋玉》中称赞道:“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后期楚国人(今湖北宜城)。生卒年不详,只能大概推算。擅辞赋,为屈原之后最杰出的辞赋家,流传作品有《九辩》《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等。

他和屈原一起并称为“屈宋”,欧阳修称赞他道“宋玉比屈原,时有出蓝之色”,诗仙李白更是曾说道:“屈宋长逝,无堪与言”,可见宋玉的才华之出众,以及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重要性。

就连“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邻女窥墙”的典故也由他而来。

就是这样一位才华出众、人美如玉的宋玉,竟一生未娶,独身终老。

相传,在宋玉心中有一位默默暗恋的女子,因此终身未娶。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儿,惹得令无数女子朝思暮想的美男子宋玉一生相思,眼中再无他人?

咫尺天涯路,见与不见,相思皆苦

战国时期,在楚国都城一处寂静无声的深深庭院中,一位青衫薄裙的女子,伫立在被月光温柔照耀的院内,微风轻拂,花香弥漫。满院缤纷的花朵如梦入仙境,却美不过她倾城的容颜。

一双眼眸美丽如星如月,朝着她对面的方向顾盼流连,温柔如水的目光仿佛要把那一堵西墙看穿。

在西墙那端的庭院中,有一位玉树临风的少年,他的身影在月光下,花叶下若隐若现。

少年貌美如玉气质如兰,比漫天闪耀的星辰更令人沉醉。她目不转睛地看着少年,心花伴着轻微地跳动荡漾开来,绯红的脸颊,染醉了美丽的夜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怀着内心的悸动望着西墙那端,他们近在咫尺,又仿佛隔着千山万水。

时间慢慢流过,满院带着淡淡花香的春风,却吹不散她满腹的心事,紧锁的眉头。每一次的隔墙凝望,相思都撒满院落,空留惆怅。

这个美丽的故事出自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那份含蓄内敛又热烈的爱让人动容。

犹如郑板桥的词《酷相思·本意》中写的那样:“杏花深院红如许,一线画墙拦住。叹人间咫尺千山路,不见也相思苦,便见也相思苦。”

因为这个故事还流传出一个成语“邻女窥墙”,形容女子对男子的倾慕。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常以“貌若潘安,美如宋玉”来形容男子的俊美。

宋玉到底有多美?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也没有留下任何画像。但是可以根据《登徒子好色赋》记载的“邻女窥墙”的典故中,想象他究竟有多美。

宋玉:他美颜盛世,满腹才情,却孤独终老

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大夫登徒子向楚王进谗言,说宋玉“体貌娴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言外之意就是说宋玉可能与后宫佳丽有染。于是楚王质问宋玉。

宋玉回应道,长相俊美是天生的,善于辞令,是跟老师学来的,并且坚决否认好色之说。他举了“邻女窥墙”的例子来证明他不好女色。

宋玉说,他有位东邻堪称是楚国最美的女子,而且处处美得刚刚好。“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的这样一位倾城美人,倾慕他,扶墙偷窥了他三年,他始终不为所动,又怎么会好色呢?

然后他话锋一转,对楚王说,登徒子才是好色之徒。因为他的妻子面相丑陋,蓬头垢面,耳朵畸形,嘴唇外翻,牙齿参差不齐,弯腰驼背,走路一瘸一拐,还有疥疮和痔疮。可这样登徒子都要,还与她生有五个孩子。请大王明察,是谁好色呢?

其实,登徒子对于丑陋的妻子不嫌弃,不抛弃,很值得赞美。但当时面对宋玉非凡的说辞,楚王竟也认同登徒子才是好色之人。因此,登徒子也成了历史上“好色之徒”的代名词。

一曲阳春白雪尽,千古知音再难寻

宋玉天资聪颖,精通音律,还写得一手好文章。虽然满腹才情,但是仕途却坎坷不顺。

他曾做过楚顷襄王的文学侍臣,却时常遭人嫉妒与中伤,但是能言善辩的宋玉总是能巧妙应对,《登徒子好色赋》与《对楚王问》就是很好的体现。

因为有人进谗言诬告,楚襄王就问宋玉:“你的行为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为何有人对你有非议?”

宋玉首先讲了一个故事:“有位远客来到国都郢城演唱歌曲,开始唱的是《下里》《巴人》这类通俗歌曲,随声唱和者有数千人;后来唱《阳阿》《薤露》这类意境比较文雅的歌曲,唱和者只有数百人;再后来,他唱《阳春》《白雪》这种高雅的歌曲,随之唱和者不过数十人;随着歌曲越来越高深,随声唱和的也只有寥寥几人了。”

楚襄王不解地问:“为何唱和的人越来越少?”

宋玉答道:“因为曲调越是高雅,能够随之唱和的人就越少。”他继续说道:“万物皆如此,鸟中有凤凰,鱼中有大鲲。凤凰扶摇直上九万里,篱笆间的麻雀岂能与凤凰一样认知天地的高大;鲲鱼遨游四海,池塘里的鱼虾又岂能与大鲲一样理解江海的浩瀚。世间凡俗中也有圣人,品行如玉,超然独立,世俗之民又怎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呢?”

宋玉通过“曲高和寡”的故事,不仅展现出他的雄辩之才,更说明了自己没有不当的行为,而是如屈原那般“举世皆浊我独清”。

“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成语典故也都是出自《对楚王问》一文。

说到《阳春》《白雪》,不得不提起一位名叫莫愁的特殊女子,她美丽又善歌舞,在楚国声名远播。

据记载,莫愁出生之地多桃花,流水潺潺,生长于桃花流水中的莫愁,秀外慧中,她从小擅长歌舞,歌声美妙,舞姿翩翩。

后来,莫愁被楚襄王慕名征进宫做歌舞姬,她也因此与屈原、宋玉相识,并在他们的传授指导下,一起完成了“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对后世的乐赋有深远的影响。因为屈原很早就遭流放,所以也许大都是宋玉和莫愁一起完成的。

想象着两人一个缓缓抚琴,温润如玉,一个轻轻歌唱,舞姿曼妙,多么像“高山流水遇知音,琴瑟和弦两相悦”的一对璧人。可惜他们之间却没有产生男女之间美好的爱情故事。

可以说在宋玉少有的生平资料中,莫愁是唯一一个出现在他生命中知其姓名的女子,但是他们之间始终是没有产生爱恋。

据说,莫愁在认识宋玉之前已经心有所属——她的青梅竹马东邻王襄哥,所以只能说,宋玉和她是相见恨晚。

后来楚王知道后把王襄哥放逐到了千里之遥的地方,这对于两人来说,几乎相当于生离死别。

一片痴心的莫愁,在含泪送别王襄哥后,临江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美丽的生命。

宋玉:他美颜盛世,满腹才情,却孤独终老

时光暗流转,一帘幽梦为谁眠?谁思如花美眷,似水波无澜。

莫愁的离去,也许使宋玉失去了唯一一位红颜知己,那种空白的孤独感或许只有宋玉自己明白。

在宋玉的内心深处,一定偷偷爱着莫愁吧?因为莫愁心有所属,所以只能将这份情意深藏于心,且一生未娶。

只是历史上没有记录,也没有人知道答案。也许在他那篇第一个描写女性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神女赋》中,可见其心意。

后来宋玉被放逐,大约公元前222年,他在兵荒马乱中凄凉离世,约享年七十六岁。

相比于潘安在政治的刀光剑影中身首异处,宋玉还是幸运地在岁月中老去了,只是岁月犹如他作为“悲秋”第一人所描述的那样: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时光悄然流逝,万里云海苍茫,故人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