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集印象:《绅士杰克》《拉米》《副总统》第七季等六部剧集
《绅士杰克》/《拉米》/《副总统》第七季/《节上生枝》/《暗中》/《街头美食》
绅士杰克 Gentleman Jack
首集印象:75/100
“不仅仅是一首寻求浪漫、充满激情的女子勇敢追爱的跌宕情诗,更是一个在压抑时代被禁锢的自由灵魂,努力不向世界屈服的壮丽史诗。”
《绅士杰克》的原型Anne Lister的生平故事已经不用再进行赘述,作为有精准文字记载的“第一位现代女同性恋者”。她的存在在当时看起来全无可能:她是一名富有的财产继承人以及土地所有者,但出色的教育让她开始将自己的庄园打造成贴近现代化的事业,采矿、采石以及投资交通为其在原始的财富积累变得更加富有;而另一方面,她酷爱旅游登山,生意上带来的财富让她得以在一生中可以到处游历,攀登高峰。而这些所见所闻以及对世事的观察,连同她自己的爱情生活,都被记录于多达四百万字的日记当中。其中的部分文字,进行了加密处理。后世面对这本日记,执导了19世纪初期英国的种种时代风貌,也为女性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材料。
如果用当代的话来说,Anne是一位真正实现了“财富自由”和“恋爱自由”的时代弄潮儿。
有着这样翔实的史料和丰富的故事,曾经写作了《幸福谷》的Sally Wainwright着手把这个故事改编为一个8集的迷你剧。篇幅有限,因此剧中的重心(至少是在第一集)放在了Anne的感情生活之中。尤其是她与两任爱人之间的关系:背负着公众压力并最终选择成婚的Marianna,以及到最后陪她终老,同样是富家女的Ann Walker。Marianna让Anne承受了撕心裂肺的痛楚,因为那个年代这样的感情不能收获祝福与认同;Ann的出现于Anne的最后几年却是一抹亮色,两人彼此之间拥有的感情,一起征服的山峰,在那个时代有一种近乎天方夜谭的浪漫。
剧中值得注意的一个小细节是好些地方采取了只有现代剧才比较常见的“打破第四面墙”,即剧中的人物直接与观众进行对话。《伦敦生活》、《欲望都市》都曾通过这样的设计把女性心声,婉转地表达出来。这个设计在《绅士杰克》里同样用得巧妙,因为彼时Anne Lister需要通过复杂的代码,才能交代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感情生活。所以真正能够了解她的,只有作为“看客”的我们和读到日记并试图破译的后人。
“迂腐与平庸,才是最可怕的东西”,剧中的Anne如是说。接近200年以后,她的故事连同日记依然闪闪发光,也为后世所有研究那个时期的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这不仅仅是一首寻求浪漫、充满激情的女子勇敢追爱的跌宕情诗,更是一个在压抑时代被禁锢的自由灵魂,努力不向世界屈服的壮丽史诗。Suranne Jones出色地完成了对这个角色的诠释,无论是随时都着全身黑色的英姿飒爽,还是面对男人时的勇敢与坚持。这部剧集会让更多人有兴趣了解这位伟大又令人尊敬的史实人物背后的故事,或许就足够了。
拉米 Ramy
首集印象:80/100
“《无为大师》后继有人”
在今年的新喜剧中,我们已经看到太多不一样的“非典型主角”。《特别》的脑瘫同志,《女大当自强》的自信胖女孩,《轮回派对》不断“fuck up”的酒鬼…流媒体的大肆发展以及各种不同背景的喜剧人崛起,让传统喜剧“要么大家庭,要么办公室”的单一设置开始变得丰富起来。而探讨的东西也从单纯的逗笑,变为了对自我经历的折射、对身份的探寻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思考。在这之前的,还有更加成功、品质更优秀的《亚特兰大》、《无为大师》等等。
承接着这样的主题,《拉米》的主角也显得比较不同以往。主人公Ramy Youssef是一名出身于埃及裔家庭的单口喜剧演员。在这部剧集中,他所扮演的“Ramy”是一个半自传的自己。作为第一代于美国本土出生的穆斯林青年人,Ramy在背后的两个“世界”-- 仍然作为他文化根源的单一世界,以及在如今充斥着各种价值观与分歧的现代世界当中不断地寻找着自己。他有着如千禧一代一样的迷惘与颓丧,有时候像一滩烂泥,努力用混世的姿态逃避现实世界;但更多的,还有他的文化出身所包含的东西,需要去遵循的斋月,还有家庭里对于他婚姻生活的规划以及同族社区与跨文化社会的碰撞。于如今发生的众多事件更加强了这个身份对人们的好奇:究竟他们是怎样的人,而那些见诸于报端的事件又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
随着剧集的开始,《拉米》开始了自己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观众能够知道什么是“Muslim Tinder”,也可以体悟Ramy本人的“存在危机”:面对工作、账单与上瘾的事物,究竟如何将生活继续下去?而“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这样的迷惘与不同文化的冲击中,努力用自己的知识去了解和观察这个世界。这一点在《无为大师》做过,只不过主角是印度裔小伙;在《亚特兰大》也有过,只不过主角是一个不怎么成功的嘻哈歌手。
真正让本剧出彩的是其中两个设置:一个是剧集除去对Ramy的发掘意外,还将这份探索与思考放在了他的其他家人以及朋友身上,尤其是两个女性角色。作为拥有清规戒律又常常被刻板印象化的女性,他的妈妈和妹妹仍然试图去挑战与找到她们的那个“我”,无论是身为女性应该拥有的权利与平等,还是自己可以拥有的价值,这让全剧每一个角色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再一个,剧集的第四集全部的故事都设置于他的小时候,近几年在《罪人》、《我要做老板》等剧发挥亮眼的小演员Elisha Henig扮演了小学时期的Ramy。而这个独立集数展开的故事背景设置于如今仍然造成创伤,不愿再被想起的“911”事件。因为所拥有的身份和出身,自己周遭朋友同学对他产生了误解,成为了他成长中的第一个重要节点。当更多的题材去注意着属于美国的悲恸、对至亲的思念或者背后的阴谋,剧集却以一个或处于“对立面”的平凡人,去重新审视这个历史事件。
《拉米》在目前的媒体综评中,拿到了87分的高分,是今年成绩第二好的新喜剧。虽然剧集本身还有着一些叙事节奏以及笑点铺陈的问题,离前面提到的“前辈”剧集也有着一些距离。但是第一季作为定下全剧基调、交代所有背景的一季,已经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回答。期待这部剧能在年底时获得一些肯定。
副总统 第七季
首集印象:80/100
“权力的游戏”最终章
承接着“永不狗带”的角色精神,Selina Meyer又带着一群幕僚回归了!这个回归不止是演员本人在战胜癌症,历经一年多间歇的再次出现;更是故事里她的仕途再一次走向竞选,决意参选的勇敢。或许是最终季仅有7集组成,故事的节奏加快了许多。比如第一集将Amy和Dan的部分再次进行了交代,而她在与Jonah还有James的竞争中,也火速升温,各自划归一个阵营,拉开最终的一战。
“她妈的该轮到我了,我改变了这一切,我打破了女性升职的障碍,在男人世界闯出了一片天…”。首集群情激昂的一段台词,让此前曾经较为分散的多线叙事上,又重新回到了参选的核心主题上。
距离《副总统》完结仅有2集,很难想象自己将会如何与这部剧集进行告别。过往的许多回忆都映入眼前:曾经它最被人熟知的译名叫做《二当家》,那张在开会时打瞌睡的海报让人印象深刻;曾经最早给这部剧做翻译的字幕组叫Simple字幕组,为了让每一集的政治梗和桥段更好理解,每一集的最后它们都有专门搭配的知识小普及,于是就从那个时候摘抄,渐渐地也燃起了对时事政治的兴趣;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剧集中的某一部分桥段,差点被404和不可说…
在过去的七年里,它的幽默与犀利始终伴随着观众。更是见证了美国两任总统,两个政党轮替的疯狂政坛。Selina Meyer和自己这个时刻出状况,永远坚持着的团队度过了各种大风大浪。在电视迷组成的世界里,她早已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总统。
节上生枝 Bless This Mess
首集印象:65/100
“沙雕夫妇欢乐多”
《节上生枝》的开发历程有些坎坷,原本该剧最早作为FOX的试映集,获得了制作许可,但在之后的正式预订没有赶上。得益于迪士尼与FOX的收购,该剧最终流到了ABC 手上。但新东家显然也没有太多心思,放在观众已经“所剩无几”的晚春档,本着“随便播播”的心态,让该剧自生自灭。好在目前两集的收视勉强看得过去,如果能保持这样的走势,说不定还能在最后关头捡一个惊喜续订。
或许让ABC如此舍不得放下的原因是本剧两位主演。男主角Dax Shepard,是《善地》女主角Kristen Bell的老公,Dax在近年来的各类喜剧电影和电视剧密集出现,《明星大整蛊》更是让他成为了大众眼熟的笑星。而女主角Lake Bell,则身兼编剧、导演多职,尺度大胆考验节操的《儿童医院》,正剧《波士顿法律》...各种类型的剧集与工作,样样精通。此次让两位履历不错的演员搭档出演的剧集中,他们的角色是一对舍弃纽约生活,搬迁至内布拉斯加的夫妇,前来继承伯祖母的农舍。
从第一集来看,两人搭配默契,给故事里的“Mike”和“Rio”平添了不少趣味。传统的“中年白人夫妇”婚姻及生活自救,总是会包括找寻刺激、羞耻play以及种种啼笑皆非的连环套这样的桥段;本剧也不例外,只不过将他们放于老家落后又淳朴的风土人情中,如标题的“mess”所说,努力在混乱中找到新生,也试图让这样的经历不再糟糕。在两人的诠释下,更变成了“沙雕夫妇欢乐多”的下乡记。虽然笑点故事并无新意,但却是一个下饭节目的好选择。
在如今谈到荧幕形象的“多元化”时,人们最常想到的便是角色中需要包含每一种肤色和性向。却鲜少有人会注意到不同地区的出身与政治见解同样是组成“多元”的一部分。电视中的喜剧按照肤色、文化和性向一一对应,在明亮的大房子里讲着大而无当的真善美议题,让越来越多的剧集陷入内容的同质化。但《节上生枝》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背景设置,那是喜剧里很少触及的中西部地区。事实上,Lake Bell在接受访问中也表示编剧室的组成中,有90%的人员来自这里,他们把出身的经历和生活注入到了故事当中。“花有五色,是为缤纷;大千世界,方得精彩”。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的多元化呢?
暗中 In the Dark
首集印象:70/100
“抢眼的女性角色设计”
《暗中》的故事听来有些俗套,一个盲女发现了朋友Tyson的尸体后,开始试图找到真相。她的残疾成为了整个案件中最大的阻力,没人能够相信她,而背后似乎也隐藏着更大的阴谋。但是编剧却做了其他的设计,将女主Murphy设计的不那么招人喜欢:她插队、和朋友的男朋友上床、酗酒并且大量的抽烟,完全是一个loser。
接下来进行的故事并没有完全将重点放在死因的调查上。伴随着追查Tyson的案件,Murphy自己也迎来了改变。比如她渐渐开始修补和家人之间的关系,渐渐学会承担责任。说是罪案剧,又带着一些喜剧的味道。整体的节奏一张一弛,很好继续跟进下去。剧中的犯罪故事线谜团重重,似乎看起来远不如表面那么简单;然而当她自己开始不再厌弃世界的时候,又显得多了几分能量和欢乐。
近年来CW的女性角色一直分为两种类型进行着,一个当然是女英雄,无论是《超级少女》还是接下来的《蝙蝠女侠》,抑或是其他在“DC-CW剧集宇宙”出现的女性角色,均可计算在内。另外一类,则是具有不同性格特色的“型格女主”,无论是《处女情缘》“为母则刚”的Jane,《我是僵尸》冷漠大胆的“Liv”,她们给这些剧集树立了不一样的风格,也最终让观众一起去陪同她们经历冒险,并共同迎接更多挑战。同样的,《暗中》的Murphy那种一点“厌世反社会女”的气质,和时刻不缺的自嘲与冷幽默,在前几集就立刻有所展现,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不少亮色。
我很欣慰CW在剧集收视率并不太高的情况下,续订了这部剧集的第二季,让它得以有时间慢慢成长,挖掘Murphy更多的故事。如果说第一季的主线是她自我的人格进化之旅以及侦破朋友Tyson的死因。那第二季之后的故事,她或许会成为一个具有超强感知能力,在关键时刻帮警方“侦破”悬案的专家;她也有可能在狗学校,培养更多的导盲犬,去帮助人们。这是一个充满了“前途”的故事,让人期待还有更多的精彩值得被挖掘。(@吉尔伯)
街头美食 Street Food
首集印象:70/100
“由《大厨的餐桌》团队打造,‘饱眼福、勾胃口、挑情绪’三套老配方必不可少。”
“火爆的铁板爆炒、在油锅里翻滚的热闹炸物、蒸笼里出炉的面食包点…”,还有小商贩与城管上演的“追击战”以及和父母就卫生问题的争吵,相信每个人的美食记忆里都会有一段和街头食物相关的部分。此次Netflix再度和《大厨的餐桌》团队合作,将视角从高大上的米其林料理,转向那些平常人家钟爱,在街头巷尾流窜着烟火气的小吃。每一集均以亚洲国家及地区的一个城市为主题,将那里拥有的美食以及背后的料理人之间的故事娓娓道来。
其实早在《大厨的餐桌》,这个首季获得现象级成功,到此后越来越在后续季数被诟病没有新意的节目,我们就能很精准地感受到节目里比较固定不变的模式。如果用九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饱眼福、勾胃口、挑情绪”。“眼福”当然是当中出色的摄影,将食物变得活色生香;“胃口”则是那些料理及烹饪技术,或存在着文化差异,又或鲜少见到,但是美味是对它们最好的总结;“情绪”则是那些任务背后的故事,打破性别障碍,不顾一切追求梦想…成就它们的不只是那些高超的技艺,也更是值得尊重的信念与永不言弃的精神。在这样的模式组装下,迄今《大厨》系列已经走到了第六季,还在这之外有了法国篇和甜点篇。
这个基本的叙事模式也完全套进了《街头美食》里。每一集中,观众也会看到三到四位在街边售卖小吃的厨师的故事。穿插着各路美食学家的介绍和访问,这些仅仅只是人们一日三餐选择的食物,被赋予了温度和学问。从粗犷的原材料到一份小小料理的呈现,里面包含着人们不断的尝试与探索;是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才让这些料理在竞争巨大的市集才能脱颖而出。而这之外的,成就美味的还有许多厨师个人的因素。他们有的人保持着先辈留下的传统,世世代代用心经营,得以让食物的本味保留并得到传承;有的人突破创新,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将那些原本平淡无奇的食物也变得精致好味。
正是这样高度同质化的模式,让《街头美食》几集之后就失去了一定新鲜感。许多集数为了强行升华到一个情感层面的表达,忘掉了食物本身的展示和讲解这对于一部美食节目来说,无疑是些偏离主题的。此外,近年来Netflix的美食纪录类节目层出不穷,当中部分采访对象以及介绍人也是重复使用,出现在多个节目里。虽然他们肯定是相关领域最专业最好的人选,但由于节目本身的重复,让他们的内容和知识展示没有再开拓出更新鲜的视角。或许更为合适的就是挑出几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食物/地区来看,而不需要全部追完。
这当中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位,一个是在首尔市集里竞争,还被其他摊点老板眼红嫉妒的面食大妈;一个则是继承家业,唱着卢广仲《鱼仔》的“鱼头妹”。她们的故事并不一帆风顺,也受到过打击与伤害。但始终如一的,是一颗保持探索与热爱的心。在每日单调的生活中,坚持着自己对料理的热爱,于自己的那个摊位闪闪发光,得以慰藉更多食客的胃。
废话几句,当中台湾一集出镜的美食家正是陶喆的前女友Joanna。Joanna的原名叫做刘韦彤,家境优渥的她曾经为了爱好放弃了家里珠宝鉴定的生意,去蓝带厨艺学院读书。自2006年和陶喆分手之后,Joanna凭借自己走红的美食博客和“前女友”名头开始于各类谈话和行脚节目中出现。在《康熙来了》的时期,也常常能够看到蔡康永和S频繁地提旧爱的名字,让她“如坐针毡”。虽然在以前当通告艺人的时期常常被网民挑剔“显老”、“没有品味”,但是这里面的她却变得好看不少。作为一位前.重度台湾综艺爱好者,在这里见到“熟人”,颇有一种打破次元的神奇。反正Netflix现在也在台湾区开始原创节目了,下次再有类似企划,胡天兰、曾子余、Melody…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