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垫脚石大波波:波兰-立陶宛联邦简史(二)
从17世纪中叶开始,波兰-立陶宛联邦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首先是东方的起义引来了俄国的进攻,接着瑞典又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后来又有奥地利的干涉和土耳其的侵略。在国内,什拉赫塔阶层反对国王强化权力的努力,拒绝缴纳更高的税收。天主教与其他宗教的矛盾日益加剧,新教徒大部被逐出,而东正教徒则大多加入了俄罗斯。波兰的国力迅速衰竭,而俄国、瑞典、奥地利乃至新兴的普鲁士力量迅速加强,这些国家都把波兰当成自己走向强国之路的垫脚石。
1648-1668 杨二世·卡齐米日·瓦萨
瓦萨家族成员,波兰国王兼立陶宛大公西吉斯孟德三世之子、弗拉季斯拉夫四世之弟。
他出生在波兰-立陶宛联邦极盛时代的1609年,2岁时他哥哥弗拉季斯拉夫就攻入莫斯科,当了俄国沙皇。杨二世年轻时,也随着父兄一起东征西讨,进攻俄国、瑞典等国。但当杨1648年被选为波兰国王兼立陶宛大公时,波兰已经危机四伏。
波兰国王杨二世,丹尼尔·舒尔茨绘于约1658年
1646年后,东部第涅伯河沿岸的哥萨克接二连三地发动起义。弗拉季斯拉夫四世国王试图向哥萨克集团让步,却遭到什拉赫塔阶层的阻挠,因议会否决而未能成功。同时,波兰天主教会也不想向东方东正教徒让步。1648年,扎波罗热哥萨克领袖博格丹·赫梅尔尼茨基发动起义,夺取第涅伯河东岸全地,并攻入第涅伯河西岸及白俄罗斯地区,使波兰东部陷入巨大动荡之中。
1648年,赫梅尔尼茨基进入基辅,受到东正教信徒的欢迎
1648年底,杨二世成为波兰国王,他着手与驻扎在基辅的赫梅尔尼茨基谈判,并于次年达成《兹博罗夫和约》,波兰承认哥萨克格特曼政权自治,建立“边疆自治区”(“边疆”一词后演化为“乌克兰”)。
然而,双方并未将和约看得很重,仍积极准备战争。1651年,波立联邦议会下令出征乌克兰。于是,战端再启。波军起初进展顺利,但1654年赫梅尔尼茨基政权同俄罗斯沙皇签署《佩列雅斯拉夫尔条约》,加入俄罗斯,受沙皇庇护。于是,波兰东部的起义演化为俄波战争。
1654年,扎波罗热哥萨克与俄罗斯签署《佩列雅斯拉夫尔条约》,赫梅尔尼茨基向俄国沙皇阿列克谢的代表布图尔林宣誓效忠
俄波战争在1654-1667年间断断续续持续了13年,期间,瑞典又于1655年向波兰发动了大规模侵略。波兰无法同时对抗两个敌人,只好于1656年同俄国签署《维尔诺和约》,联合对抗瑞典。瑞典国王卡尔十世几乎征服了整个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迫使波兰国王杨二世逃往奥地利西里西亚(他母亲是奥地利公主),并乘胜入侵俄国。1658年,瑞典大胜俄国,迫使俄国与瑞典停战,并参加进攻波兰的阵营。勃兰登堡、普鲁士等国也一度加入瑞典阵营,几乎灭亡波兰。但在波兰什拉赫塔、市民及民众的英勇反抗下,瑞典军队无法长期占领波兰,只得撤出。随着丹麦等国加入对瑞典战争,瑞典于1660年同波兰签署《奥利瓦和约》,结束战争。通过战争,瑞典获得了爱沙尼亚和立沃尼亚,并使普鲁士从波兰独立出来。
1655-1660年波兰危机:东部(深绿)被俄国占领,西部(浅绿)被瑞典占领,波兰几乎亡国。普鲁士(黄绿色)从波兰独立。
同年,由于哥萨克同俄国的矛盾激化,赫梅尔尼茨基的继承者伊万·维戈夫斯基率领扎波罗热哥萨克重新加入波兰,这导致俄波战争再次爆发。俄军起初占据优势,后于1663-1664年被波兰国王击败。1667年,俄波签署《安德鲁索沃和约》,波兰失去了左岸乌克兰和斯摩棱斯克地区,俄国则退出余下的波兰领土。后来,1686年俄波又签署所谓的《永恒和约》,俄国花14.6万卢布买下了基辅城。
1687年的波立联邦:该国三十年间失地图。黄色为波兰,深粉为立陶宛。浅粉色显示波兰失地:东部被俄国占领(第涅伯河东岸、基辅、斯摩棱斯克),北部被瑞典占领(爱沙尼亚、立沃尼亚),西北被德意志占领。粉黄相间的是普鲁士公国,已经脱离波兰独立。
杨二世·卡西米日统治国家二十年,国家几乎灭亡。后虽靠着民众和外国人的力量恢复了波兰的独立,但波兰还是失去了左岸乌克兰、斯摩棱斯克、爱沙尼亚、立沃尼亚、普鲁士等领土,土地面积大大缩小。杨二世国王试图加强自己的权力,遭到什拉赫塔反对,最终议会于1669年将他驱逐。被驱逐的杨国王曾在奥地利居住,1672年客死法国。
1669-1673 米哈尔·科里布特·维什涅维茨基
米哈尔出身维什涅维茨基公爵家族。他父亲耶列米亚曾成功地击败了赫梅尔尼茨基的起义军,因此米哈尔在波兰危难时刻被选为国王。
波兰国王米哈尔
但米哈尔并没有什么能力,在遭到俄国和瑞典的痛击后,波兰再次遭受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入侵,失去了波多利亚地区(在今乌克兰西南部,包括文尼察、捷尔诺波尔等城市)。1673年,年仅33岁的米哈尔国王病逝。
1674-1696 杨三世·索别斯基
杨·索别斯基生于1629年。索别斯基家族不算特别显赫,但杨的父亲娶了一位富婆,因此家境宽裕,保障了杨早年受到良好教育,还送他到法国留学。
波兰国王杨三世·索别斯基
1648年,杨参加了镇压赫梅尔尼茨基起义的战争。1649年,杨出使土耳其帝国,学会了鞑靼语并了解了土耳其统治形式。1655-1660年瑞典入侵期间,他先是支持瑞典,后又支持波兰国王杨二世。多年的军旅生涯使杨·索别斯基成为一名著名将领。1667年,杨又率军击败奥斯曼和鞑靼联军,取得波德盖齐之战的胜利。
1667年波德盖齐之战。此战杨·索别斯基率3000人击败了哥萨克-鞑靼联军3万人,使波兰收复右岸乌克兰(第涅伯河西岸),威名远扬。
1668年杨二世被驱逐后,杨的妻子马雷先科试图支持杨成为国王,但议会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压力下选举了维什涅维茨基公爵米哈尔·科里布特。1673年米哈尔去世后,神圣罗马帝国又试图让洛林公爵卡尔五世成为波兰国王。但杨·索别斯基取得了击败土耳其的霍丁战役胜利,同时他妻子积极做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工作,以缔结波兰-法国-瑞典反哈布斯堡同盟为条件换取了路易十四的金钱支持,从而获得了议员们的支持,成为国王。
波兰王后马雷先科(1641-1716)。法国人,本名玛丽,寡妇再嫁于杨三世。
杨三世统治时代,波兰-立陶宛联邦走出了1648-1673年间一连串失败的阴影,国力重新开始恢复,再次上升为欧洲大国。
首先,杨三世通过与法国结盟,获得了法国的经济支持,推动一系列军事改革。接着又于1676年前后同土耳其、奥地利结盟,停止边境战争。1683年,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四世派兵进攻奥地利,逼近维也纳,正是波兰及时伸出援手,避免了维也纳陷落。这一战打出了波兰在欧洲的威名,让大家知道波兰仍然是一个强有力的大国。
1683年,土耳其帝国最后一次大举入侵欧洲腹地,直抵维也纳城。波兰国王杨三世·索别斯基驰援奥地利,击败了土耳其军队。
不过杨三世的成功是有限的。他试图加强国王权力的努力,被什拉赫塔联合奥地利加以制止。维也纳之战后他向黑海方向进军(摩尔多瓦进军),于1691年遭到彻底失败。他的王后马雷先科虽然是杨成为国王的重要助力,但却热衷于卖官,使政治陷入腐败。1696年,杨三世在华沙去世。他未能真正完成改革波兰政治、重振国威的任务,国家日益落后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