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联4》你看哭了么?DC肯定看哭了
今天零点,《复仇者联盟4》在国内正式上映,上映前的预售票房数据就达到了7.74亿人民币,有300多万人看了零点场,各地影院的场面堪比过年。一早醒来,朋友圈一半的人在炫耀刷屏,另一半在祈求威胁不要剧透。
目前,全球影史票房纪录的保持者是2010年上映的《阿凡达》,有27.88亿美元的票房,领先《泰坦尼克号》6亿美元,从目前复联4的火爆程度和高票价来看,打破最高记录应该不是问题。
于此同时,DC最新的电影《沙赞》从排片和上座率来看,真的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同一时间段,同一家影院的漫威和DC
《沙赞》门可罗雀的景象,对于背后的DC来说并不陌生,在过去长达10年的时间里,DC的超级英雄片在口碑和票房上双双落伍。同样最为全球最老、最大的两大漫画公司,为何今天的DC和漫威之间有如此大的差距?
DC:一直被模仿,最后被超越
知名的漫威漫画改编可以追溯到2003年,是李安指导的《绿巨人》,但这个电影不幸扑街,3.8亿美元的投入,只收获了3亿美元的票房。
这之后的漫威就濒临破产,出售了12个超级英雄的电影版权,直到2008年倾尽所有资源,孤注一掷地拿出了第一部《钢铁侠》,大获成功后才正式开启了漫威宇宙计划(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美国队长、雷神等角色才慢慢被人们熟知。
但在超级英雄的塑造上,DC才是真正的开创者,在“远古时代”就打造了无数的荧幕经典,1969年,DC被好莱坞的华纳兄弟收购,有了金主撑腰后,DC正式开始了一系列英雄电影的创作。
1978年,华纳推出了由克里斯托弗·里夫主演的《超人》,在那个特效没法看的时代,超人脚踩雨鞋,内裤外穿的形象却成功从漫画圈走出来,被更广的观众接受,在40年前就获得了3亿美元的超高票房。
《超人》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好莱坞大片,在1985年进入内地后掀起了轩然大波,在人们心中植入了最早的英雄形象。同样经典的还有蝙蝠侠。从1980年代末,华纳兄弟就联合DC制作一系列的蝙蝠侠电影,迈克尔基顿的老爷,杰克尼尔森的小丑为影片奠定了基础,也获得了票房上的成功。
2005年到2012年,克里斯托弗·诺兰指导了《蝙蝠侠》三部曲,其中的哲学意味和对超级英雄的深度思考,在把整个IP推到顶峰的同时,还带来了33亿美元的巨额收入。
其实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大多数观众,最早接触的就是超人和蝙蝠侠的影视和动画作品,什么钢铁侠、美国队长、绿巨人都从来没听说过。只可惜在《超人》、《蝙蝠侠》等IP上一路领先的DC,并没有将这份优势在此后的作品中延续下去。
没有剧情连接,是DC最大的硬伤
漫威的版图从一开始就被明确规划,先推出个人英雄的单集,再推出英雄合集的《复仇者联盟》,然后通过一条主线来穿针引线,推动整个系列走向高潮。
在《钢铁侠》的片尾彩蛋里,神盾局长现身,引出了复仇者联盟组织;而到了2011年的《雷神》,无限宝石的线索开始浮现,并最终让各个英雄集结一处,共同应对最后的boss。10年漫威,就像是一部长长的电视剧。这种方式产生了前呼后应的效果,比如在《复联3》的最后彩蛋里出现了惊奇队长,让粉丝有兴趣去了解这个人物,给之后上映的《惊奇队长》带去了粉丝和流量,而又因为这部电影和《复联4》有种种关联,又促使粉丝愿意花钱去看这个他们并不熟悉的新英雄。
由于作品之间的强联系,依托庞大的粉丝群,即使是《黑豹》、《惊奇队长》这种非主线英雄的影片,票房下限同样不会太低。
DC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能对自己的超级英雄形成一个长远的内容策划。虽然蝙蝠侠和超人有比漫威更广的受众基础和公众认知度,但在超级英雄电影持续爆发的最近10年,DC在影视布局上的动作迟缓,在2013年才推出了《超人:钢铁之躯》,3年后才推出了《蝙蝠侠大战超人》,并且一上来就是各种闪电侠、海外、神奇女侠。
同样在《自杀小队》里,DC在没有铺垫的情况下一次推出了太多英雄,虽然启用了不少明星,但每个人的存在感都很弱,观众看了没有多少感情连接。
反观漫威,它在5年里布局了5部电影,让观众对每个角色都有了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才启动了推动主线剧情的复仇者系列。
DC没能通过长期的,多英雄的铺垫来构建一个完善的宇宙,作品间的独立性也很强。诺兰就表示《蝙蝠侠三部曲》不和之后的作品交叉,在《钢铁之躯》的制作阶段,扎导也明确说明这部片和后续的《正义联盟》互不干涉。
在最新推出的《小丑》里,不仅和《自杀小队》里的小丑主角不是同一人,就连小丑本身的人设似乎也有出入。到最后的结果是,电影风格不统一,电影之间没有票房的互相带动关系,观众对不同IP角色有严重的割裂感。
DC的艺术细胞,让它吃了不少苦头
另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DC一直以来都不接地气,或者说,更加追求艺术性。比如《守望者》、《蝙蝠侠三部曲》、甚至《超人大战蝙蝠侠》,都是在强大的艺术基因上,加了特效和动作的元素,从调性上来说和漫威的纯娱乐片有很大区别。DC电影充满了忧郁阴暗的调子,充满了对人性的反思,对正义和罪恶模糊边界的讨论,充满了英雄面临不同选择时的内心挣扎。
而漫威的英雄要更加执着,要更理想化,电影里有更多的生活化场面,英雄的个性都很强,比如蜘蛛侠、蚁人、星爵的冷幽默和插科打诨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漫威的电影非常无聊,是纯粹的爆米花娱乐片,形式单一,就是通过明星、特效、幽默、战斗去刺激观众,让他们脱离真实生活,看个爽。漫威的观影门槛极低,谁都可以看的懂,基本都一个模板下来,无非就是英雄出道,遇到敌人,然后成功拯救世界。但这种模式,就注定漫威系列是流水线的产品,剧情你不用看就知道结尾,演员也被定性,表演者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自我突破和艺术发挥的空间。
杰瑞米是鹰眼的扮演者,《鸟人》借用一代蝙蝠侠的嘴,对超级英雄电影做了讽刺
DC要好一些,也出了希斯莱杰版小丑这种神级表演的案例,但由于DC电影终于原著,主题过于深刻,过于苦大仇深,让大多数观众看的很累,票房上难看,也鲜有故事间的关联,新剧没有上一部留下的可以吐槽的梗,观众不能对人物感同身受,也就不能长期保持对DC电影的关注度。
DC拍的毕竟不是瞄准奥斯卡的文艺片,有票房才是生命力,于是最近几年,DC开始学乖了。《神奇女侠》、《海外》、《沙赞》都是娱乐大片,所谓胸大无脑特效好,同时电影里也加入了更多的幽默情节,剧情之间的关联也更加紧密,票房上马上有了起色。
在系列电影上,漫威宇宙一共推出了20多部电影,总票房达到185亿美元,也超过了老牌的《星球大战》和《007》系列,DC嘛,才刚刚开始。如今,漫威的宇宙画上了一个句号,很多人惋惜,很多人流泪,但我想说:别哭,还有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