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阴影里打招呼的我们
我们是在提到梦想时讲到这部影片 —— 《孔雀》。但孔雀,只在影片结束前出现了几分钟。孔雀,其实所有人都是一只孔雀。一切围绕破灭展开。故事平静,音乐温柔,只有看的人心里在挣扎。从绝望,到绝望。
姐姐
七八十年代,安阳。影片开始便是姐姐在拉手风琴。背后烧的水开了,顶得壶盖哒哒直响,她顿了一下,仍没有理会。可能当时她的理想是做一名手风琴演奏家吧。内心有着国王般的骄傲,现实却让她成为了负责照看小孩的保姆,捅娄子后又只能在家干杂活。
她看到了那架飞机,和悠悠落在她面前的伞兵。大概那时起,伞兵梦已经在心里扎根。但那个伞兵,她没想到她会爱了二十年。她想当伞兵。征兵结束,落选,她站在欢送新兵的人群中,面无表情,落寞又无奈,不变的依旧是那份冷酷。她将破旧的降落伞挂在自行车后面,然后骑着车子在街道间穿行,那降落伞仿佛是黑暗街道绽放的一朵花。后来娘当街扯掉了那朵花,花被人捡走。但是那降落伞有多重要我们无从而知,只是影片中令所有人唏嘘的一幕是姐姐跟着捡走她降落伞的人走进小树林,毅然决然褪下了裤子。辗转又是刷瓶子的脏活累活,却又因为和拉手风琴老者走的太近而被打。然后回家随便找人为了换工作草草结婚。
姐姐的形象很多人说是悲惨,而我认为,一切悲惨却都是自己造成的。我们无法理解也不需要理解。
哥哥
我羡慕哥哥,或者说,羡慕一个智障。生活没有更多的要求,得到就接受,失去就憨笑。
哥哥是个胖子,有些智障。在面粉厂扛面粉挣个几角钱,还屡屡被其他工人联合起来欺负。但是他单纯,也是最纯净的形象。他是众多孔雀最中接近开屏的。影片色调一直都显得阴郁,而哥哥的憨厚会令人感到一丝幽默。这是幽默,或许也是对时代的讽刺。有时候注重物质并不是件坏事。当他分到大多数糖果的时候,感到很幸福,当他吃到姐姐和弟弟的包子的时候,是那样满足。或许有时候满足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在很多时候哥哥还显示出了市侩的精明,比如希望寻到媳妇儿时,给母亲说得隐喻又明了。后来找了农村的姑娘,一起做点小生意,平淡,却又是最幸福。
弟弟
弟弟是影片中最压抑的陪衬。本应该作为最受宠爱的角色,却被哥哥因为智障而获得的关爱抹成了阴影。他很乖,也很懂事,却是不得已的成长。哥哥学骑自行车的时候,全家护航,他拿着蒲扇和擦汗毛巾跟在后面;分糖的时候,他将自己的糖多分给哥哥五块;在姐姐需要用钱的时候把所有钱都借给了姐姐……
压抑中慢慢累积的情绪终于爆发了。那天父亲发现了他作业本中的裸体画,在父亲歇斯底里的训斥中,他离开了家。弟弟是个孱弱的尾巴,承担了这家庭太多的希望又无法得到足够的关心和理解。再回来的时候,带着一个戏子,一个儿子。戏子说,以前养一个人,现在养两个人。弟弟曾经是想考上大学的人,而现在,却成了吃闲饭的人。破灭的梦想,威力原来这么大。
影片中最沉重的镜头,是生活中最细碎的镜头。一家人在院子里打煤球,整整齐齐的煤球旁是整整齐齐一家人。后来,一场大雨,全都成了泡影。没人哭泣,只有无助与无奈。另一个镜头是姐姐看到了二十年前的军官,此刻,他正在街边毫无顾忌地大嚼手中的肉包,是街头常见的那种沉沦于世俗生活的邋遢中年男人。接下来一幕让人难以忘怀,套着一件没有身腰灰不溜秋汗衫的姐姐,在阳光灿烂的午后,蹲在路边哭得伤心欲绝,却无人知晓。
影片结束,在动物园的孔雀笼前,所有人都说了意味深长的话。
姐姐对女儿说:
在爸爸老家,孔雀漫山遍野都是 —— 历经两段婚姻,姐姐也明白,梦想已经离她太远,幻想带来的慰藉或许能让她安下心。
弟弟对儿子说:
冬天的孔雀是不会开屏的 —— 他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他这一生在寒冷的冬季待了太久,梦想,破灭了就破灭。
哥哥对瘸子媳妇说:
有钱了咱买一个动物园,想让孔雀开屏随时“都中” —— 哥哥依旧是那样傻,却是最幸福的,接受并抱有幻想有时才是最好的。
影片最后,所有人都走了,那只孔雀摇晃长长的尾羽,缓慢绽放,好似普通人残存的梦想,在悄悄地瑟瑟地张开,小心翼翼的,警惕着,防止被嘲弄和伤害 —— 很多时候,脆弱的梦想也会灼伤人,而且比其他灼伤来得更猛烈一些。
孔雀开屏了,而有多少人能面对不幸与飞来横祸,再悄悄抚摸自己的尾羽,期待再次开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