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慕尼黑往事

1972慕尼黑往事

1972年8月26日,第20届夏季奥运会在西德慕尼黑召开。在开幕的前一周里,人们多次从媒体上看到关于这次大会的热烈评论:这是一次“和平欢乐的盛会”。但在一片祥和之下,是令人难以察觉的暗流涌动。

1936年柏林奥运会,由于宣扬雅利安人至上的希特勒崇拜古希腊的英雄形象,纳粹政府向国际奥委会提议重拾奥运圣火传递仪式。当年7月,在十二名头戴橄榄枝的希腊少女簇拥下,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亲自点燃了第一支火炬——尽管这个仪式在如今代表着全人类共同传递希望的美好愿望,可在当年却是纳粹德国对其民粹主义最好的粉饰。

1972慕尼黑往事

为了向世界传达法西斯国家友好和平,纳粹政府修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可容纳10万人的体育场,奥运村也是达到了3星级酒店的标准,希特勒本人还亲自接见了许多犹太运动员,虽然他并未与任何人握手。

在那届奥运会上,来自美国巴尔的摩的黑人短跑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横空出世,以狂揽四金的表现狠狠地打了纳粹主义者的脸,最“劣等”的黑人成为最耀眼的明星,气的希特勒愤然离席。也是在这一届奥运会,篮球、马球等运动成为了奥运常规项目,前者更是因为此次奥运的推波助澜,后来逐渐演变成除了足球之外的世界第二大运动。

36年后的慕尼黑奥运会,则是二战之后德国第一次承办奥运会,为了向世界传达一个新的文明德国形象,德国政府投入了庞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只为救赎那过去给世界留下的创伤。与此同时,此次奥运还第一次采用了吉祥物的设定,一只叫伍迪的小狗。

1972慕尼黑往事

在篮球正式入驻奥运的三十六年里,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队没有旁落一次世界大赛的冠军,他们的实力一枝独秀,在此次奥运之前的七届都是冠军,以至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遵循国际奥委会制定的“应该由非职业或大学生组成的篮球队参与奥运”规定的国家。

不仅仅是最好的球员没有参加,就连最好的教练——北卡的迪恩史密斯与UCLA的约翰伍登也因为各方利益纷争而失去了参与此次奥运的机会,于是这样一支只有三人有过奥运经历,赛前只打了14场无关紧要的表演赛的杂牌军大摇大摆地来到了柏林奥运会的赛场。

虽然临时拼凑,这支年轻化的队伍还是靠着天赋与良好的战术执行一路打到了决赛。等待他们的,是全主力出战,由当时最强的非NBA球员谢尔盖别诺夫领衔的苏联队,而且他们赛前已经磨合超过四百场,俨然是密不透风的篮球机器。

1972慕尼黑往事

然而,苏联这边也有隐忧。被誉为“苏联篮球教父”的戈梅尔斯基因为一个意外而被革除了教练的职位——当时的巴以冲突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苏联政府因为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恶化,而担心身为犹太人的戈梅尔斯基会借此机会叛逃回以色列,于是在慕尼黑奥运之前强迫他隐退。

相比于苏联的谨慎,全力支持以色列的美国队则派出了不少犹太人作为征战选手,而其中一位却成为了这届奥运会最闪耀的明星——游泳运动员马克施皮茨。

1972慕尼黑往事

施皮茨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游泳运动员之一,他2岁开始练习游泳,8岁入泳校,10岁时保持17项美国少年纪录,17岁时8次刷新世界纪录,被《游泳世界》评为年度“世界最佳游泳运动员”。在30岁退役之前,他短暂的职业生涯里一共打破了27次世界纪录,其中有23次是单人项目世界纪录。

他的绰号,就叫“飞鱼”。而这个名字,直到2008年八冠王“菲鱼”菲尔普斯的横空出世才又一次被世界所知。有趣的是,施皮茨和菲尔普斯都是四项泳姿全能的天纵奇才,两人都最擅长蝶泳,也都在30岁的黄金年龄选择了急流勇退回归家庭。

而令整个体育世界都奉若神话的是,在本届奥运会上,22岁的施皮茨在短短八天的时间参加了七个项目的半决赛与决赛,并且每一项都是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方式夺冠!!尽管菲尔普斯也是以这种高密集高强度的马拉松式消耗拿到了八枚金牌,但是在鲨鱼皮泳衣的助力下,他也办不到每一项都打破纪录!!

得益于游泳运动的项目细化,截止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拿到金牌数最多的运动员前两名,就是菲尔普斯与施皮茨,两个人金牌数都大大甩开了排名第三的有9枚金牌的博尔特(值得一提的是,男性游泳运动员中金牌数排第三的就是我国的孙杨)。

但是在领完第七块金牌之后,因为犹太人的身份,施皮茨立马被一大群安保人员围绕着上了回美国的飞机,连赛后发布会都没有参加。

为什么在这一届奥运会,犹太人的身份这么敏感特殊呢?

因为这一届奥运,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慕尼黑惨案”。

1972年9月5日凌晨4时,运动员都已进入梦乡。此时此刻,一小帮手里提着沉甸甸的运动袋子的黑影轻手轻脚地潜到了奥运村以色列代表团驻地外围,悄悄地钻进了围栏。这伙人朝25A大门附近的篱笆挪动。午夜,各处门都上了锁,但却无门卫把守。

这个小组的为首分子是35岁的卢蒂夫·阿菲夫,人称伊萨。事前,他作为奥运村施工人员曾多次到这里踩点并把每一处牢记于心。他看到过运动员在参加晚会后喝得醉醺醺地从篱笆上翻过去,这里的安全十分松懈。于是,伊萨让他的7名成员穿上了田径服,并告诉他们一旦遇到门卫,就说是运动员回住宿。当他们接近篱笆时,遇到了几名喝得酩酊大醉的美国运动员,他们也是按同一路线返回自己的寝室。于是,这帮假装是田径运动员的恐怖分子提着装有步枪和手榴弹的背包,在美国运动员的帮助下都翻越过了两米多高的围墙。

1972慕尼黑往事

井然有序地到达以色列运动员所在的31号公寓后,恐怖分子们用提前配好的钥匙打开了公寓的大门,这时大家都睡着了,只有摔跤教练戈特弗伦德被门口的摩擦声弄醒。尽管门只开了几厘米,在暗淡的光线环境下,他还是发现了门外闪闪发光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枪和带着头套的恐怖分子。“伙计们,赶快藏起来!!”戈特弗伦德咆哮着,并用他134公斤的身体死死抵住大门。

然而这一切终究是太迟了,伊萨带领另外两个成员从公寓的另一边进入,迎面撞上了另外一位摔跤教练温伯格,温伯格抓起水果刀刺向了伊萨,不巧仅仅给伊萨造成了左胸皮外伤,而残忍的恐怖分子朝着温伯格开了枪。温伯格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朝这位开枪的恐怖分子挥了一拳,把他的下巴打碎了,几颗牙崩了出来,但他本人也倒在了血泊里。

犹太人的鲜血,再次流淌在德国的土地上。

恐怖分子的条件,是释放关押在以色列的234名巴勒斯坦囚徒和两名关押在西德的“黑色九月”恐怖组织成员。在耶路撒冷被惊醒的以色列铁血总理梅厄夫人没有一丝让步,她绝不会给恐怖分子得逞的机会。与此同时,她向全权主办奥运的西德政府表明了以色列的立场:全力营救以色列运动员及教练,不惜一切代价。

然而这一切还是落空了。恐怖分子在每个运动员的房间都安装了闭路电视,外面的情况通过实时直播传到了里面,当西德警察想要冲进来营救队友的时候,他们残忍地对运动员实行阉割表明了立场:给他们安排三架直升机,他们要带人质去埃及,不然的话都得死在这里。

慌乱的德国政府打算在机场击毙所有歹徒,但9名歹徒只配备了5名狙击手,当在飞机外两名恐怖分子应声倒地后,愤怒的其余7人展开了疯狂报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枪战,总共5名恐怖分子被击毙,西德方面损失了两名警察,而可怜的以色列代表团,被恐怖分子全部残忍地杀害,没有一个留了全尸。

9月6日,奥运会停办一天,下降半旗的运动场里,一片肃穆。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奏响时,许多运动员禁不住放声痛哭。为了悼念11名死难者,11个座位被空着。幸存的以色列人在这个追悼仪式上,几乎控制不住自己。

1972慕尼黑往事

在为11名遇难者举行的国葬上,梅厄夫人并没有出席。短短三天之后,一袭黑衣的她出现在公众视野,表情严肃地发表了那次著名的演讲:“从现在起,以色列将进行一场消灭杀人成性的恐怖分子的战斗,不管它们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以色列都将巧妙地消灭它们,该行动的名字叫‘天谴行动’,代号是‘少年之春’。”

“在慕尼黑,一边是犹太人遭到绑架和屠杀,另一边却在观赏体育盛举,当犹太人把棺木抬回故乡的时候,奥运的火炬仍在燃烧。犹太人永远是孤独的,没人会保护我们,只有犹太人自己保护自己。既然这个世界已经遗弃了犹太人,那么犹太人就可以遗弃整个世界。”梅厄夫人说罢,在万众瞩目下签署了捕杀“黑九月”恐怖组织的命令。随后,在耶路撒冷的阳光下,她对周围的将军们背诵了《圣经》上的一条戒律:“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1972慕尼黑往事

正是因为这次行动,以色列成立了“摩萨德”情报组织,它也与俄罗斯克格勃、美国CIA、英国军情六处并称为世界四大特工组织。在历时8年不惜一切代价的追杀,“黑色九月”恐怖组织被连根拔除,当它最后一个逃亡的首脑死在巴黎的街头的新闻见诸报端后,梅厄夫人终于完美履行了当年的承诺。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也于1972年9月成立了第九边防大队,也就是CSG-9,俗称绿色贝雷帽。该特种部队淘汰率高达95%,平均年龄26岁,平均身高1.84米,每人负重反恐装备可达70公斤。他们的形象,后来被借鉴到了举世闻名的游戏:《反恐精英》。

1972慕尼黑往事

1972年9月10日,一场小型冷战在篮球决赛场上拉开了序幕。

苏联队运用他们的32领防,局部夹击的办法成功地把跑跳能力出色的美国队拉进了阵地战的泥沼,不可一世的美国队即将失去他们国际大赛连续63胜的纪录。此时,后卫约翰威廉姆斯站了出来,和道格柯林斯二人利用频繁的挡切撕开了苏联队的防守,吹起了好莱坞式反扑的号角。

在比赛的最后时刻,柯林斯抢到了前场篮板,当他想补扣的时候,苏联队的大前锋用一个很脏的摔跤动作硬生生地把他从空中拽了下来。“我的头撞到了篮筐,甚至失去了几秒钟意识。我记得当时听见教练汉克·伊巴说,‘只要道格还能够站起来,他就一定会去罚篮。’ 就是这句话,像给我上了发条一样。”随着两罚稳稳命中,美国队以一分的优势险压苏联一头,大家开始激动地庆祝。

然而命运的天平还是没有倾斜给他们:苏联队竟然在道格罚球的时候叫了暂停!这根本不符合规则!更加匪夷所思的是,当时的国际篮联秘书威廉姆琼斯竟然还额外给了苏联队三秒。美国队相当愤怒,于是向场边的五位裁判申诉,然而这并没有改变结果——五位裁判中有三人来自社会主义国家。

最令美国队绝望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亚历山大别洛夫投进了绝杀球,就在全场两万人的见证下。

赛后,愤怒的美国队拒绝领取银牌,40年后,当时的队员戴维斯在遗嘱里写到:“我的后代们,千万不要去领取那块奖牌,那不是我的,我到死都不会想要它。”直到现在,那十五块银牌也静静地躺在瑞士的奥运博物馆里。

1972慕尼黑往事

那届奥运会,篮球决赛也是第一次放在奥运比赛日的最后一天晚上,此后的历届奥运都遵循了这个传统。也正是在那一年,立陶宛一个普通的裁缝家庭,8岁就已经长得和1.85米的父亲一般高的小萨博尼斯,全程看完了这场比赛。而在地球的另一头,9岁的迈克尔乔丹在电视机前挥舞着棒球棒,恶狠狠地咒骂道:这不公平!我们绝不屈服!

16年后的韩国汉城奥运会,作为犹太人的戈梅尔斯基教练终于披上了苏联国家队教练的队服,身高超过2米2的天才萨博尼斯成为了绝对主力,在面对拥有“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和丹尼曼宁两名NBA状元的美国队打出了令世界惊讶的表现,竟然在半决赛把美国队打的毫无招架之力。这一次他们输得极为彻底,最后只拿到了铜牌。

1972慕尼黑往事

40岁的萨博尼斯和22岁的姚明,两人都是不世出的天才

经此一役,美国队开始痛定思痛,决定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派出最好的NBA球员。而两枚冠军戒指在手的迈克尔乔丹放弃了美好的度假时光,在他的恩师,也就是20年前在慕尼黑饮恨的道格柯林斯的建议下,开始了他唯一一次美国国家队征程,而这支篮球队,我们后人叫它“梦之队”。

1972年,中国恢复了与美国、日本的外交关系,并与荷兰、阿根廷、德国建交,整个世界开始拥抱中国;苏联有350名犹太人回到了以色列;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利用煤气自杀;美国总统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遭到弹劾;英国前国王爱德华八世离世......如果以当时的眼光看,这不过是人类命运传记中微不足道的一年;但多年以后回溯这段过往,就会发现当年那些如新闻般冰冷的一切,正是南半球轻扇翅膀的蝴蝶,在以后的岁月里掀起一道道涟漪。而那年慕尼黑发生的一切,也将成为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皮棱角的石头,安静地伫立在充满淤泥的河道中,等待着下一个拾起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