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和他的破鞋

目前人类已知最早的绘画作品,是位于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山洞壁画,成于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一般认为,壁画内容可能跟祈求狩猎成功的巫术活动有关。

梵高和他的破鞋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艺术蓬勃发展,出现了诸如米开朗基罗等伟大的画家,他们不用任何现代的辅助工具,以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确度,记录下客观自然界的诸多事物。

梵高和他的破鞋

《断臂的维纳斯》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叶,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绘画接连兴起,它们或控诉旧封建社会的奢靡荒淫,或声援人民起义和解放斗争,或揭露悲惨纷杂的社会现实,成为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角色之一。

梵高和他的破鞋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后来,时间来到了19世纪八十年代,从安特卫普美术学院退学的梵高,辗转来到巴黎,经弟弟接济后,有了一间合租的画室;期间,梵高画下了这双鞋。

梵高和他的破鞋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他画这双鞋是为了什么呢?

1935年,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质》一文中写道:“从这双穿旧的农鞋里边黑魆魆的沿口,可以窥见劳动步履的艰辛……这双鞋啊!它浸透了农人渴求温饱,无怨无艾的惆怅,和战胜困苦时的欢忭;同时,也隐含了分娩时阵痛时的颤抖和死亡威胁下的恐惧……”

梵高和他的破鞋

海氏的小眼神

在这段文字之前,海德格尔特地加注了一句话,说器物一旦被艺术的框架框起来,就会显示出与平日普通用途不同的意味。如果我现在能穿越回二十世纪去找他,我一定会提醒他:“请您不要把艺术跟艺术评论混为一谈。”因为前者,是艺术家思想和技艺的结晶,是第一手的成果;而后者,则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完美体现,极有可能包含大量不着边际的教科书式意淫。

梵高和他的破鞋

如果你们告诉我,你们并不了解艺术评论的话,那意淫你们总该懂吧。而且这方面的例子也很好找 —— 甭看别的,看高考阅读就行。去年,包括我自己在内,多少人考完语文,二话不说就要去砸林徽因家窗户。女人心海底针,本来咱们考生大海捞针就够累了,出卷老师还非得把针再往下埋到泥里。

梵高和他的破鞋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有句话讲:诗人是很敏感的,别人觉得冷,他觉得痛。这里面,蕴含着诗人的精神,蕴含着高考出题的精神,也蕴含着艺术评论的精神。似乎,这种从冷中发现痛的精神,正在越来越多地指导我们对眼中各种文化作品的解读。

—— 不管怎么说,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很多作品从过去传承下来,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其实已经和它们本来的面貌截然不同

梵高和他的破鞋

现在一幅梵高的《向日葵》可以轻松炒到几亿

所以各位现在看到的这双鞋,在很多人心目中并不只是一双鞋;我们在书中读到,在画中看到的梵高,在很多人心目中也不只是一个早逝的知名画家。从“疯子”,到“扑向太阳的人”,再到“旷世奇才”和“后印象主义先驱”,梵高的称号越来越多,作品价格水涨船高 —— 但他这个人,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梵高和他的破鞋

梵高自画像

现在我们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梵高为什么要画农鞋?他画农鞋究竟有什么意义?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么两个回答:

①这是一双操劳已久的农妇的鞋,梵高通过画鞋,敞开了劳动人民的内心世界;

②梵高为了几年年轻时的艰辛岁月,常在行囊中放一双曾在泥泞道路上踏过的旧鞋,他把这双鞋作为个人经历的一个见证。

在对这两个回答置以可否之前,我想到了另一个人,同样亲近人民、亲近自然,也同样生前落魄、死后光荣 —— 他就是19世纪著名农民画家米勒。

梵高和他的破鞋

米勒自画像

之所以叫他农民画家,不仅是因为他出身农民,更是因为他以描绘农民而出名。1849年,米勒因为生计和巴黎流行病爆发等原因,举家搬迁至农村,在农村一住就是27年;他所有的传世名作,包括《拾穗者》、《晚钟》等,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创作的。

梵高和他的破鞋

尤其是《拾穗者》,大家在历史课上应该都听老师讲过这幅画,并且也被问过这样的问题:米勒为什么要画它呢?一番讨论之后,老师会告诉你们,米勒创作《拾穗者》,是为了揭露社会现实,展现农民生活的艰辛,表达作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关怀。

我承认这句话很正,一点毛病没有;但很遗憾,其实米勒自己早就回答过这个问题了。他是这么说的:“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我来说都是最合适的。”试想一下,米勒身为一个画家,如果在年复一年的乡村生活中,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的农民走进他的画面,那现在,我们该怎样才能看到他的传世作品呢?

梵高和他的破鞋

梵高笔下的塞纳河

所以,想到米勒,再回来想梵高,便忽然觉得 —— 其实这一切并不需要那么复杂

抛开其他一切既成的观念,在这里,我给大家讲讲梵高作为画家的生活状态。1880年,梵高决定正式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从此正经收入几乎为零,一切生活资源都要靠弟弟提奥来接济;但即使是这样 —— 毕竟弟弟也不可能轻易地把自己的家当全投在自己这个没啥出息的哥哥身上,所以梵高在成为画家的这些年中,自然是不可避免地生活拮据。

梵高和他的破鞋

梵高《一只耳朵的自画像》

梵高曾经在给弟弟的心中这样写道:

“我向你保证,我没有像许多农民那样除了生存以外还有许多别的花费;我所要求的只是颜料和重要的模特费用……”

“你知道我的衣服大部分都由你给我的旧衣服剪裁而来,买的也都是一些低廉材料做的成衣……我的内衣已经穿成了破布。”

“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房租啦,画画啦,面包啦,杂货啦还有修鞋子,天知道钱怎么这么不经花,现在我手上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

梵高和他的破鞋

梵高书信

有很多人认为这些信里的内容有些过于夸大,只是梵高为了要钱所作的托词,他其实并没有这么落魄;但他们也许不知道,在梵高死后,他的家人把他的东西拿到镇上去卖,只卖出去一些锅碗瓢盆、桌子柜子什么的,根本没有人愿意去买他的画……各位想想,一位全职画家,一生没有任何人赏识,也从未能靠卖画满足自己日常生活所需 —— 如果这都不能使他落魄,那我相信所有的乞丐都可以考虑改行了。

梵高和他的破鞋

梵高作品

19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伟大的文森特·梵高先生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状况下,画出了包括我们面前的这幅《农鞋》,还有著名的《向日葵》在内的一系列无人问津的作品 —— 可当今,这些作品早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价值连城。我本人不太愿意追随那些深入解读梵高的人们,因为在我心目中,梵高之于《农鞋》和《向日葵》,其实跟陈忠实之于《白鹿原》、夏达之于《子不语》一样,原本只是为生存而拼命沉浸于事业,最终却越来越多地倾注了感情。

梵高和他的破鞋

陈忠实先生

也许从梵高逝世到现在一百多年来,人们对梵高的印象已经越来越深刻 —— 可这样一来,梵高,大概也就逐渐变成大家印象中的梵高,而不是真正的梵高了吧。我作为21世纪人,肯定也不知道真正的梵高是什么样子;但我至少明白一点,那就是梵高,既不是刀耕火种的原始野人,也不是受到王室支持的文艺复兴巨匠,更不是作品从不缺买家的浪漫主义先驱。他的画作,在扬名于世之前,仅仅蕴含着他自己的命运和梦想。

梵高和他的破鞋

其实梵高不止画过一遍破鞋

最后,如果让我来面对这个问题,也就是“梵高画这双鞋是为了什么”的话,我会用一道艺术哲学与审美的考试题来回答:

梵高和他的破鞋

大抵,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