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复联4》卖到2000块,漫威有多努力你造吗?
无论漫威DC,对于这些和超级英雄沾边的事物,小编一直不太有感。秉承着不在看电影时浪费爆米花的态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保持着超级英雄绝缘体的体质。直到去年5月,《复仇者联盟3》上映,我不幸抵抗失利,被朋友强行拉进了电影院。149分钟之后,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天真 —— 一场大型真香现场上演,我上网搜了一份漫威补课指南。
漫威就是拥有这样的魔力,要么绝缘,要么入坑。
抢不到、熬不动、买不起,复联4的三宗罪
所以,当打着“终结篇”旗号的《复联4》定档时,其引发的骚动和话题热度早可预见。
和以往大片愿意选择的周六零点档不同,这次的漫威祭出了一个相当骚的操作,罕见地把这部“封箱之作”的中国内地首映,放在了周三(2月24日)凌晨,比北美还早了两天。
成功拿下“全球首映”的位置后,中国粉丝是不用担心自己被剧透了,但我却担心起了票房,在第二天普遍要上班的情况下,它还能重现此前首映的辉煌吗?
网友很快用钱包打了我的脸。
上周五(4月12日),《复联4》的预售正式开启。仅仅一天之后,其预售票房就超过了1亿人民币,刷新了此前《速度与激情8》创下的记录,距离上映还有10天时,就预定了中国内地影史零点场票房新任冠军的位置。
而与此盛况形成强烈对比,是小编朋友圈里遍野的哀嚎,抱怨抢不到票的,纠结熬不动夜的,还有吐槽自己不配“电影票自由”的…
买不到票
熬不动夜
向来是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一票难求的情况下,黄牛和高价票开始迅速滋生,在二手平台闲鱼上,一张《复联4》的IMAX电影票已经被炒到了上千块。
然而更让网友惊愕的,则是影院的官方票价。不少影院开始坐地起价,以前卖30、40、50的普通影院,统统180起;而平时就卖180的上海百丽宫环贸影城,直接把零点场价格标到了464元。
而坐拥中国一半数量IMAX荧幕的万达,则搞出了个“皇帝座”的饥饿营销,将每个影厅里位置最好的座位圈出来单独出售,还每家影城限量50席。
与此同时,还有网友晒出了截图,证明影院以每小时60块的速度,不停调高价格。
即便将3小时的超长电影时长,和零点场带来的额外人工成本考虑在内,影院的涨价比例,也明显超过了客观成本和理性范围 —— 看起来,不少影院似乎是冲着割一波韭菜就跑的心态去的,像极了今年春节档的情形。
这与院线的生存困境有关。去年下半年,两家老牌影投公司 —— 星美和UME接连倒闭,两家巨头背后,是10个月近300家影院陷入停业和整顿的窘境。
2018年,实行了近5年的票补政策取消,意味着消费者正式告别了9.9、19.9元票价的时代,缺少了影视公司的补贴后,消费者手中电影票的价格直线走高。也是在这5年内,国内影院的荧屏数量从30000块翻番到了60000块。但尴尬的是,观影人数的增长速度并没有跟上影院的扩张速度。单块荧幕创造的价值不断减低,甚至出现了部分院线每卖一张票都在亏损的情况。
生存越来越难,影院不得不抓住一切机会割韭菜。此时,一部有质量打底、情怀加持的《复联4》自然是不可能放过的。动辄三、四百的票价确实算得上“天价”,这波操作虽然引起了众多网友的不满,并引发部分漫威粉丝的抵制,但客观而言,只要交易是在买卖双方自愿的情况达成的,这也无可厚非。
不过市场的疯狂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过去十年内,漫威针对中国市场的策略,是极其成功的。
中国市场对漫威意味什么?
2008年5月《钢铁侠》上映,漫威电影宇宙正式开启。在此之前,漫威在中国几乎没有存在感,仅是凭借动画和漫画培养了一小批粉丝,但通常情况是,大家津津乐道着蜘蛛侠,却对背后的漫威表示很陌生。
作为漫改电影转型之作,漫威将目光投向了世界范围,其中也包括在漫画时代缺席的中国市场。
当年,在《钢铁侠》5.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中,中国贡献了1500万,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英国和韩国。要知道,在内地电影市场发展很不成熟,以及《钢铁侠》受众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可圈可点了。
初次试水便获成功,这让漫威坚定了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另一方面,庞大的人口红利也是漫威无法放下中国的原因。
在此后几年中,《无敌浩克》、《钢铁侠2》、《美国队长》、《雷神》陆续在中国上映,这些故事线彼此独立,加之漫威也没有明确针对中国市场的布局,观众仍旧让大家对“漫威”产生一个明确的记忆点。
换句话说,观众的选择极具随机性,观众是冲着剧情和特效去的,漫威光环无法转换成粉丝效应,这些炫酷的画面换算成票房的数据就变得平平淡淡。
漫威对中国市场的“佛性”态度一直持续到了2012年。2012年2月,为了给随后上映的《复仇者联盟1》做预热,漫威官方开通了新浪微博,开始将中国作为一个独立市场,制定本土化的宣发策略。
漫威的运气在于,它开拓内地市场的计划,恰巧赶上了中国互联网的“百团大战”。各家团购网站激战正酣,补贴满天飞,电影票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门类。9块9的电影票兑换码成了新常态,而很多人也是在此时第一次走进了电影院。
追求强烈感官刺激的《复仇者联盟》上映两天票房过亿,口碑票房齐飞,在当年的进口片中,仅次于现象级的《2012》。
对于开拓中国市场,《复联1》可谓意义非凡。“漫威”是从这时开始,才作为一个概念被观众广泛认知的;更重要的是,这些超级英雄的影响力开始下沉到三、四线城市,要知道,这才是撑起一部电影票房的主体力量。
也就是从《复联1》之后,所有在中国上映的漫威电影,票房都维持在5亿以上。
直到去年《复仇者联盟3》上映,根据权威票房网站Box Office Mojo统计,其在全球拿下的20亿美元票房中,中国大陆贡献了近3.6亿美元,是除北美外,全球最大的票房,比紧随其后的英韩高出了4倍还多。
“讨好”中国,漫威是认真的
近些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漫威最稳定的票房来源,而漫威要做的,就是不断将这块“肉”“养肥”。
为了迎合中国观众的口味,漫威真的很用心。
2013年,《钢铁侠3》在大陆上映的“特供版”,历史性地比海外公映版多出了4分钟 —— 这是漫威特意为范冰冰加上的“花瓶镜头”。不过这个不走心的“植入”没换来中国观众的欢心,反而落下了“圈钱心切”的把柄。
吃了一次闭门羹后,漫威开始把“中国化”的策略前提到了编剧阶段。
2016年上映的《奇异博士》中,有一个叫做“古一”的角色,在原著中她来自西藏;而到了电影中,为了避免西藏的政治敏感性,古一则尴尬变身成了一位白种人,身份也从“活佛”变成了“魔法师”。
当然,记忆犹新的还有去年漫威祭出的一连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操作。比如,我这辈子都想不到,有一天能看到《死侍》与《我爱我家》的跨界合作。
还有11月上映的《毒液守护者联盟》,海报采用了接地气的横幅画风还不够,宣发的预告片中,毒液在街头狂飙摩托翻车时,文案打出了“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伴您一生”;甚至在毒液咬掉劫匪头这种血腥画面后,漫威说,这个画面告诉我们:“遵纪守法心常有,幸福生活跟您走。”
到了今年的《复联4》,漫威则直接合作到了国家层面,找来了国家体育总局推出了联合海报。
而在斯坦李去世前,一个有着纯正中国背景的超级英雄也在创作中,也难怪,作为“漫威之父”,斯坦李曾经表示,中国需要有自己的超级英雄。
10年时间内,从文化输出,到文化融合,再到极接地气儿的本土化策略,漫威在中国市场构筑了一个强大的粉丝基础。不过,怎样在文化差异极大的两个市场中,维护运营粉丝市场,怎样处理与院线的关系,在票房和情怀中找到平衡,漫威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高价票或许不是漫威的策略,但经此一出千元票的“闹剧”后,也很难保证消费者不会迁怒于漫威。
希望我们能将有限的情怀和信任保留到漫威的下一个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