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当代社会成功易容
《胖子行动队》里,包贝尔290斤,文章300斤。
演的是特工。可特工什么样儿?要么像《碟中谍》里的汤姆·克鲁斯,身手敏捷、星驰电走。要么是《王牌特工》里的科林·费尔斯,英俊潇洒、玉树琳琅。
显然这届不行,只能穿着超大码西装,挺着真假难辨的巨型身量,在执行任务时一路跌跌撞撞。
片子里有一段儿,是300斤的文章从医院出来,打算重现当年梁朝伟跳入车窗的矫健身姿,没准儿多年后金庸提起他,都会感叹一句“好厉害的轻功”。
谁知他卡在车窗上进不去,像块儿扶不上墙的烂泥,是阿杜唱的“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
©️《胖子行动队》,文章身上裹了厚重的美国硅胶,行动笨拙,跳起来上车时卡在了车窗上
“没做过这么胖的人,”化妆师说,“他已经到特效化妆的极限了。”
这里所谓的“特效化妆(Prosthetic makeup)”,无非是依着角色形象,利用3D建模和硅胶材料协调而成,再粘上胶水儿,往人身上一裹,足够以假乱真。
两千年前,有晋国刺客为报仇易容,通身涂黑,再吞下滚烫的炭火废了嗓子,“使形状不可知”。
相比之下,当代社会到底容易些了。
特效化妆始于《科学怪人》。
是月黑风高夜,大雨下得像用瓢子泼水,某科学家打坟地里头扒拉出一堆尸块儿,又从学校实验室里偷了颗人脑,一齐抱着钻进古堡,打算造怪物。
还真造了出来,宽肩长腿的,在片子演到第31分钟的时候,背对着镜头慢悠悠进了门,随后转身。
白惨惨一张脸,脑门儿上长角,额前咧着两道口子,面上带疤。又打了顶光下来,见之格外骇人。
©️1931年的《科学怪人》不同于原著,它放大了科学怪人的惊悚形象,也使波利斯·卡洛夫因这一角色成名,后来又拍了《科学怪人之子》和《木乃伊》,在好莱坞星光大道有两颗星
这面妆出自杰克·皮尔斯(Jack Pierce)之手。
此人个子矮、脾气臭,早年做过棒球运动员,后来给环球公司当导演助理,慢慢儿就学会了化妆。
彼时是1931年,距离假血浆的发明还有40年,硅胶倒是有,但只能用于做防毒面具。乳胶打一年前就出现了,可杰克·皮尔斯嫌假,不愿意使。
他宁肯在化妆间待上4个小时,拿棉花、口香糖和火胶棉给“科学怪人”上妆,做下一系列面部特征。
又借了牙科医生的假牙模型,在演员脸侧咬合一番,留下凹痕印子。还在其脸手位置涂了层绿色油彩,为的只是黑白底片下,肤色能显得更加苍白。
©️《科学怪人》拍摄间隙,杰克·皮尔斯为扮演科学怪人的波利斯·卡洛夫化妆
化好了出来,迎面过去一场务,见之,吓得拔腿便跑。速度之快,皮尔斯一时都未能跟上去解释。
上映那天,影院卖票的更是特意跑台子上,神秘兮兮地提醒观众,说“这部电影有可能会吓到您”。
《纽约客》的影评人倒冷静不少,看完片子出来一咂摸,总觉得跟原著小说比起来,不是味儿。因此点评起来字字狠辣,却唯独写到妆容时话锋一转:
造型在影片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充满了原著里的活力与刺激,是影史最伟大的一款造型。
这话叫皮尔斯听来颇为受用,纵是再累也值得。接着体内便如装了电动马达一般,一部接一部地为电影做特效化妆,最出名儿是《木乃伊》和《狼人》。
木乃伊的妆不好弄,皮尔斯就将其和科学怪人的妆面儿结合起来,掺了粘土,令其脸上布满皱纹。
©️《木乃伊》依然由波利斯·卡洛夫主演,但造型不同于科学怪人,而是在妆容的帮助下,成了一位年迈体弱、满脸皱纹的埃及王子
到了《狼人》,他打破了自己不用乳胶材料的原则,开始用其给片子里的狼人做额头和鼻子。毛发则是他一块块儿粘上去的,一咧嘴便不寒而栗。
©️因为《狼人》里角色的特殊性,皮尔斯决定使用便于毛发移植的乳胶材料,糊了演员满脸,怪异至极。据说,每次镜头切至近景或特写,观众就会发出一声惊呼
银幕上一亮相,底下观众便给了彩儿,接下来好几天叫座儿叫得厉害。狼人行头当然也拿了好评,被媒体赞为“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恐怖造型之一”。
于是半截儿身子入土的杰克·皮尔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到这把年纪还能接单子接到手软。
更想不到,当年只是拿了口香糖往演员脸上一贴,便载入了史册,还捎带开了特效化妆的先河。
托皮尔斯的福,化妆师得到了重视,吃上了好饭。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没几年,这行当里便添了新人儿,叫迪克·史密斯,有使不完的好本事。
比方说1970年的《小巨人》,西部片,要求当时31岁的达斯汀·霍夫曼从十七岁演到一百二十岁。
按老法子,可直接做一张乳胶面具给演员套上,毕竟《黑湖妖潭》里那只半人半鱼的生物,就是由特技演员戴着化妆师塑好的乳胶头套儿完成的。
©️《黑湖妖潭》,这种戴乳胶头套儿的表演方式在好莱坞已经渐渐边缘化,但在日本却以固定类型片“特摄片”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但这法子有个极大的缺点,就是表情固定、面部僵硬,纵然画出花儿来也没有第二个表情。
史密斯决定革新,发明了一种分离开的乳胶面具,将下巴、颧骨、额头做成小块儿,一点点粘上,虽说比头套儿耗时间,却能让演员表现更多情绪。
后来拍《驱魔人》,里头那个被恶灵附身、口吐绿水儿的小女孩,面上的妆容也是他用这法子打造的。
©️上图为《小巨人》,史密斯为霍夫曼化妆,全程需5个小时,而这套零碎的乳胶面具,则花了他6个星期去设计。下图是《驱魔人》,史密斯给女主琳达·布莱尔贴假皮,据说戏里吐出来的绿水儿也是他的作品
就这样,他摒弃了从前一体化的乳胶头套子,采用多种材料拼贴,据说能省下不少钱,演员也因此舒服上许多,看起来更自然,表演也更生动。
算是特效化妆的里程碑,影响了不少作品,比如1974年的《珍瑰曼小姐自传》,1984年的《猛鬼街》。
©️斯坦·温斯顿凭借《珍瑰曼小姐自传》夺得艾美奖特效化妆大奖
©️《猛鬼街》的男主是被活活烧死的,化妆师便仿照加州医学院的烧伤者照片,在男主的额骨、鼻子和下巴上分别贴了假皮,阴森可怖,但演员的发挥空间很大
除此,史密斯还发明了假血浆。
早前因为是黑白电影,飙血的时候一般拿巧克力糖浆代替。彩色片儿出来以后,再用就得露陷儿。
所以拍《教父》时,他想了个辙,将玉米糖浆、水、奶精、卵磷脂和红黄蓝三种可食用色素搅和到一块儿,配出一种糖浆血,物美价廉,真假难辨。
《出租车司机》和《杀死比尔》里用的都是这种血。
©️伤效做的好不好,血浆很关键,好的血浆首先在色泽上更加真实,其次干掉以后颜色也不会变,更不会凝结成一粒粒小珠子。图为《出租车司机》和《杀死比尔》
也算是给特效化妆之路锦上添花了,汩汩流出来的时候,让人觉得那就是一道货真价实的伤口。
何况他在二战期间服过役。
是个见惯了生死的,目之所及皆是伤兵,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一个手雷丢过来没防备,残胳膊断腿儿便天女散花似的哪儿哪儿都是了。
耳濡目染,怎会画不出伤口?
汤姆·萨维尼跟他的经历差不多。
不过不是二战,而是越战,他去做战地摄影师,每日挣扎在死人堆儿里,恐惧感挥之不去。
后来做了特效化妆师,闭上眼还能看见战场上暴力血腥的画面,此后更深深影响着他的创作风格。
1978年的《活死人黎明》,他做了一堆丧尸妆;1980年的《黑色星期五》,他亦因高超的化妆技巧被观众铭记,并赢得“暴力电影统治者”的称号。
©️《黑色星期五》,汤姆·萨维尼为演员做特效化妆,恐怖效果令人瞠目结舌
不仅将特效化妆发扬光大,更给后世的丧尸形象定下了基调。可惜过去没多久,CG技术便出现了。
行内一片山雨欲来风满楼。
那是1984年。
卡梅隆29岁,受《食人鱼2》导演轻视,无法参与最终剪辑。于是摔门而出,下决心不为任何人卖命。
斯坦·温斯顿37岁,刚刚凭借《心灵之声》拿了人生第一个奥斯卡提名,又因为参与了《十三号星期五3》的特效化妆工作,在好莱坞站稳了脚跟。
两人一拍即合,联手倒腾出来一部片子,有电子音乐、爆炸头、机器人和迪厅,取名《终结者》。
机器人叫T-800,外形依靠微缩模型+定格拍摄完成,受损的面部则依赖于温斯顿的特效化妆。
后片子上映,六百万成本换来八千万票房,卡梅隆摇身变为好莱坞新宠,连着两周午饭有人请客。
©️《终结者》,卡梅隆与斯坦·温斯顿合作,通过真人倒模技术制造出了一个神似阿诺的金属头颅
1991年的《终结者2》,机器人T-1000的脸拔地而起,从地板变为金属再过渡为人类肌肤,全部由CG完成,只有主角阿诺的侧脸采用特效化妆。
©️《终结者2:审判日》,阿诺的特效化妆步骤繁琐:需要先用氧化锌粉打底,目的是为防止周遭湿气侵袭导致假皮脱胶;再将医用硅胶胶水涂在皮肤和假皮上,轻轻按压即可粘住;最后融边、上色
2003年,这面侧脸也开始通过数字技术填充,机器人的形象建模和镜头更是直接在电脑里进行。
©️虽然逼真的电脑特效十分昂贵,但《终结者3》还是进行了大幅革新,很多都通过电脑控制。图为第二部特效化妆与第三部数字技术填充的效果对比
彼时,《指环王》的动作捕捉技术已遥遥领先于市场,《加勒比海盗》根本不需要特效化妆。
量子化扩散模型多么精细,只要算法得当,便能保留很多皮肤细节,使渲染出来的人物更加逼真。
于是,那个曾给《黑衣人》和《星球大战》做过造型的特效化妆师,瑞奇·贝克,于2015年宣布歇业。此前他给某个片子做牙齿,报酬还不够支付空调费。
特效化妆主宰银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他早有预感。约莫是1989年,他试着制作电脑模型、数码画面,也不介意合成,最终却说——
靠电脑制作出来的东西,总归会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
©️瑞奇·贝克为《黑衣人3》做特效化妆,感慨观众的惊呼声越来越少,特效化妆师是老古董了
2008年,《本杰明·巴顿奇事》找到他,希望能做个硅胶的脑袋模型,让剧组扫描进电脑,最终变成CG特效头像。他接下了这活儿,却始终不愿署名。
工作室歇业那天,恰逢电影《末日崩塌》首映。
这是一部充斥着CG特效的灾难片,《纽约时报》却一针见血:“CG特效可以逼真地呈现灾难的每一处细节,但也使所谓的浩劫失去了应有的震撼。”
是啊,当年那个看见“科学怪人”走出来就吓得拔腿便跑的场务,怕是再也寻不见了。
好在瑞奇·贝克依然坚持——
给一个演员化妆,他能通过镜子目睹自己的容颜发生改变,表演时也会对外形有个清楚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出的演技水准,绝非电脑特效所能企及。
就像90年代,CG逐渐称霸银幕,观众纷纷为之折服,只有他还在为电影《肥佬教授》做特效化妆。
艾迪·墨菲演一个胖子,裹了层厚厚的硅胶,在烈日之下跑步,几乎赌上了性命。
©️《肥佬教授》采用的是硅胶化妆,因其与人皮无论颜色还是触感都十分接近。这种表演方式也见于韩国电影《丑女大翻身》和华语电影《瘦身男女》
也像如今的《胖子行动队》。
胶水涂在脸上,皮肤与硅胶的贴合部分做得比纸张还薄,胡子要一根根种上。三个小时化妆,半个小时卸妆,特效化妆师说,“一脱全是汗水。”
©️影史上使用硅胶化妆的电影,基本都有角色瘦下来或恢复本体的情节,但《胖子行动队》没有,包贝尔和文章全程都要裹着硅胶,“人坠着会特别难受”,因此,化妆师会在他们头上系一根带子,为减轻重量,也为防止下坠
只有这种在镜头前动真格的妆容,才能让演员明白,演戏,是在挣。
所以,发明乳胶假皮和血浆的迪克·史密斯,在手握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那一刻,泣不成声:“我心里在想,你这家伙选了一个多棒的工作啊。”